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新生人际信任和社交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人际信任、社交孤独、情感孤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式。方法:采用人际信任、社交和情感孤独、SCL-90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总分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与社交孤独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而感情孤独与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人际信任、社交孤独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对社交孤独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改善大学新生的人际信任和社交状况可能是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吉安亚 《考试周刊》2014,(74):165-166
作者分析了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水平的现状及关系,旨在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具体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41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及孤独感进行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水平低于理论值,不同年级存在差异;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处于中等孤独水平,不同年级存在差异;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高,孤独感体验越少;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低,孤独感越强烈。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的状况及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地域的差异性;在积极情感和人际信任上存在年级的差异性;不论是在主观幸福感还是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文教资料》2007,(20):30-31
本研究采用交往焦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焦虑、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和家庭来源差异;社交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与人际信任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高社交焦虑将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下降,但不影响其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活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其人际关系提供依据.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贵州省55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不同自我和谐程度组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对特殊信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灵活性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对普遍信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存在关联,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可提高其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听障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60名听障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整体偏低,人际信任与母亲的情感和温度以及偏爱被试呈负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机整群抽取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科技学院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使用人际信任量表、安全感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在生源地、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性高于男性;生活满意度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人际信任也存在正向关系。(3)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大学生安全感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对人际信任也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对生活满意度同样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这表明,人际信任在大学生安全感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安全感通过人际信任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水平的关系。针对3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类型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及二者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文献法等方法,对150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年级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显著,生源地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社会支持的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生源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年级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内容,但其对象的虚拟性和复杂性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挑战。通过探讨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以期能全面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发现:(1)在人际信任度上,女生在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普遍高于男生;(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逐渐升高;(3)大一学生情感平衡得分最高,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4)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网络人际信任对现实人际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法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学生316名大学生(男64人、女252人),其中独生子女145人,其它171人,进行匿名性的自编问卷调查,然后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类学生之间心理抑郁与心理健康等级无统计学差别(P〉0.05);抑郁原因有较大的统计学上的差别(P〈0.01),独生子女前四位原因为升学就业压力、恋爱情感矛盾、人际关系孤独与教书不育人;非独生子女为升学就业压力、教书不育人、人际关系孤独与经济困窘;心理抑郁造成自杀的因素具有相似的排序,心理抑郁是可能自杀的首要因素,有一定的统计学的差别(P〈0.05);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是自杀时可能的心理状态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两周来严重抑郁,有明显的统计学的差别(P〈0.01);相似的自杀后的危害后果,以个人的所谓“仇人”作为侵犯对象,无统计学的差别(P〉0.05)。结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抑郁、预防自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以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促进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及良好情感品质的发展为目的,采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方法,对49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是否贫困、是否恋爱以及不同专业上的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差异显著;孤独感与各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中高得分组、低得分组的各社会支持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从而证明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应该引导大学生构建并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从社会支持与情感品质角度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马氏量表和孤独量表,对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比乡村低,男生比女生高;(2)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乡村学生高于城市;(3)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四川师范大学150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当代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理论中值水平,不同群体(文理、城乡、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间师范生人际信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代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总体比较科学;当代师范生的人际信任与母亲的部分教养方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运用信任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湖南的两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只在依赖维度上女生略高于男生,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整体上,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人际信任总分及依赖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未离异的初中生比父母离异的初中生更多感受到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而父母离异的初中生比父母未离异的初中生更多感受到母亲的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结论:积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敏感、信任、焦虑等方面问题的短期与长期效果。方法:在设置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为期6周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和人际敏感因子、ITS人际信任量表、IAS交往焦虑量表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对研究被试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评估。结果:(1)实验组被试验后在交往焦虑、人际敏感、人际焦虑和人际信任四方面显著优于实验前。(2)实验组在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在以上四方面与结束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应对人际交往中的敏感、信任、焦虑等能力,且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414名大学生进行了人际信任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普遍信任因子及人际信任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特殊信任因子方面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信任问卷》对658名体育院系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信任的专业类别、年级特征和性别特征。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感情信任、道德信任维度,性别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人际信任、法制信任、系统信任、信任总分方面,专业的主效应较为显著,并且存在专业与年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和孤独感量表对2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总体在居住地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和家庭经济情况上差异显著.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总体上是良好的.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问卷各因子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