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开展体育课程一方面来说是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体育技能,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而使得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没有达到其应该达到的作用和效果。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探讨实现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是当前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其本身通过合理的运用让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积极地提升了整体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让学生本身的兴趣和爱好得到更好的培养,并且也对于当前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体育教学情况,对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解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淮南高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分析了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提出建议,为改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结论:《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教学指导思想为依据,着力解决场馆器材设施的缺乏、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转变、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合力形成不够、其它学科和课外体育活动产生冲突等问题。建议:加强体育设施经费的投入;以学习研讨方式促进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合力的形成;课程安排时需要给学生预留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4.
5.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成为不少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选,这种模式的出现为高校的体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通过研究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探讨二者的辩证关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一个新的平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动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我校体育课程结构构建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体育课程教学的中心地位,在依托自身实际和传统的基础上,构建富有特色和实效的体育课程结构。新型体育课程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健康第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发力点,全面带动学生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等有序、高效开展。总体目标是切实形成符合自身实际并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结构,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等有机衔接,良性互动。依据上述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们设计了由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必修体育选项课,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起始开设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选修体育课,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运动项目教学俱乐部锻炼指导课,校级运动代表队队员开设的运动训练课,社团体育活动,校内体育竞赛活动,“达标”锻炼活动,有组织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有组织的校外体育实践9个紧密联系部分组成的新型体育课程结构。我校在新型体育课程结构基础上实施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树立“大体育课程观”,教学组织与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关配套管理制度、物质基础建设、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等必须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强健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新要求。近年来,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逐步被重视并得以推广,本文针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简要探讨了民办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9.
20世纪末,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被引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从俱乐部的理论研究向试点实践转换。毋庸置疑,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是在模仿和借鉴西方的体育俱乐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大体而言,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俱乐部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其中,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是以健康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续性过程,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上加以高度的重视,同时,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也要给予时刻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对构建学校思想品德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对相关的发展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于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体育教学备受高校领导的重视。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心理素质稳定等,都会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将课内与课外体育纳入到体育课程体系中,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成了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构建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方法、规范管理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力图为提高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体育课程的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实质性阶段。文章从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谈起,阐述了高职体育课程“多方位”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主要内容以及对今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鹏 《考试周刊》2012,(60):94-94
传统的散打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作者力图构建一个理论依据充分、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大学体育特点、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加俱乐部制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为大学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课内教学—课外训练——校外实践"三种教学环境。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身心、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为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等相关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结合社会需求、学院实际,将现行的学院体育系统中教学、群体、竞赛三个子系统融为一体,将体育社团与体育课程融为一体,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始终渗透着立足于科学人文主义观、主体教育观、个性发展观、终身体育观及“主动适应说”等课程改革新思路、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专家座谈法等方法,结合现阶段体育教学改革的诸多热点问题,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现代大学体育教育观念为指导,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从积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突出学生课内主体地位和教师课外指导作用,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建立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有利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军队院校教学任务的转型,岗位任职教育已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短时间、多层次是任职教育的主要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是岗位任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是任职教育院校必须研究的课题。因此,探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课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62):98-9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网球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界定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论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对该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选取和教学评价等框架程序内容进行了梳理,旨在为实施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