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志春、刘广金合著的《中国集报学概论》一书于2010年9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集报学理论著作,它内容厚重、思路清晰、论述详尽、切中肯綮,对集报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构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于该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可谓是瑕不掩瑜,愿其在以后再版和更深入的研究中能进一步开拓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现在小学.生的课外读物种类繁多,但阅读效果却不甚理想,因为通常是“老师要我读”,“家长要我读”,学生对阅读本身并没有兴趣,阅读起来马虎了事,难以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鼓励学生剪报集报,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3.
《并音连声字学集要》是一部明代韵书,历史上对《字学集要》进行过具体研究的学者并不多,且已有研究多采用传统的系联法。根据《字学集要》所用反切大多承袭《韵学集成》的特点,系联法并非研究《字学集要》最合理方法。基于此,分析《字学集要》的研究现状与意义,思考相关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集报——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新的收藏甚至投资的领域,古玩字画、珠宝玉器、青铜瓷器……这些收藏品种听起来悦耳诱人,但不是人人都有那个条件和经济实力的,况且这类市场又是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所以一般不是大众收藏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巴赫的《创意曲集》是每一位弹钢琴的人学复调音乐不可缺少的基础教材,也是大家通向巴赫的大作——《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必经之路。学弹巴赫的《创意曲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创意曲集》的版本问题;《创意曲集》的结构分析;《创意曲集》的演奏原则;《创意曲集》的练习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6.
综观近现代词集评点发展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1840—1895年。这一时期,常州词派占据词坛的重要位置,词集评点多出自常派词人之手。代表人物如庄棫、谭献、陈廷焯等。他们接受并继承常州派的主要观点,同时以词集评点为载体,深化和完善常派词论。第二阶段为1895—1919年。这一阶段的中国,内忧外患更加严重,在词体益尊的情况下,词学批评逐渐向两极发展,词集评点亦然。这一时期也是词学观念逐渐向现代化过渡的阶段。第三阶段为1919—1949年。这一阶段的词集评点正式进入现代词学的范畴。在新旧文学的交替中,词学也出现传统与现代的并存。  相似文献   

7.
邹祗谟与王士禛共同编选的《侍声初集》是明清之际一部汇合众流、备陈诸体的重要词选,对词坛繁荣起了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作为一部选本性质的总集来看,其主要功绩在于搜罗保存一代文献,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首先,《倚声初集》的编选者将明清之际的词学发展视为一个整体,在明清之际词学的演进与发展中,探讨明代后期词的意义,并且认为清代的词学复起振衰,实始自明代的嘉靖年间。其次,由于编选者亲历易代之际,具有故国之思,故对那一段特定的历史具有了解之同情,对所录作品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命意。复次,《倚声初集》所选明末词作基本上是文坛风貌的真实记录,真切地再现了明清之际词学发展的历史。总之,清代词学是建构在对明代词学批判与继承基础之上的,《倚声初集》鉴于明代词学创作的一些弊端。于词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与建构,对清初词学发展与词风演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河北省巨鹿县育红小学开展了“集格言、学做人”活动。 全校同学每人都备有一个“人生格言警句本”,记录着他们自编、摘抄剪辑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奋发好学、敬业奉献等内容的道德格言名句。有些同学还把“国家无小事  相似文献   

9.
参加汉语盲文学专业考试,我是专本科同报的。对于大伙一致认为较难通过的英语、中国通史、作品选读、文学史等科目,我学起来并不是很费劲,考起来也觉得比较好过。有朋友问起缘由,细细一想,除了和大伙一样的坚持不懈,我想更多的就在这八个字上: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谈学习方法,也就是这八个字了。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传教士威廉·米怜撰写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序》,对《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思想作了阐释。序言所阐发的报学思想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清理其学理意义,在报学思想史上找到它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北洋官报》是清末新政时期创办较早的一份新式官报。北洋官报局建立起一套以"省内派销、省外建立代销处推广"为主的行政销报模式;官报局还提倡设立阅报社以辅助报纸发行,将寄递报纸业务交于邮局办理。官报局的行销促销方式,有利于迅速推广《北洋官报》。但行政销报模式本身存有严重弊端,运行中又脱离了实际,使《北洋官报》最终不被时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英美报刊阅读》选材的多维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报刊阅读是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新闻英语的特点,积累阅读英文报刊所需要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为此,报刊应从多维视角进行选材,做到融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时效性、文化性为一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著名大报属知识读物和重要的纸面文化,它是文化的体现;大报是国民"亲文化平台",是获得有质量、有价值信息的孔道。推进文化大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需要大报及其正能量,资深大报理当保持高文化品质,其各种信息都不能粗糙。大报科普、文章等常有差池,会降低其影响力,也将失去读者。誉满中外的大报,必须完善细节、有"文化",要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4.
谭嗣同《报章文体论》虽是一篇论战文字,却涉及对新兴的报章文体的认识,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重要的理论文献。就此文的针对性而言,此文主要针对湖南守旧派对于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攻击的反驳。所谓"报章文体",也并不是一种文体的专称,而是说报纸上使用了古已有之的各种文体,也可以理解为报章不同于传统著作一书一体的、那种汇集众体于一身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校园网络、电视、广播等其他信息传播的手段对高校校报的主导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临着读者群被其他传媒分流的局面。本文尝试将现代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有效沟通”法运用到校报的采编、出版、发行工作中,通过对有效沟通的作用、有效沟通的载体、有效沟通的技巧、有效沟通的组织的解析,达到校报能更高效、畅通地传递信息的目的,使校报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工具,从而充分体现出它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只有不断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不断提高报纸的市场占有率,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敲门发行”就是《华西都市报》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在重庆市进行的一种成功尝试。认真总结和推介“敲门发行”方式,对于报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报业集团化发展至今已经9个年头,报业集团的数量也已增加到目前的41家。由于报业的集团化之路缺乏必要的企业化铺垫,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政治力量的推动,因此,在一定时段内各子报子刊会存在貌合神离、各自为战的现象,很可能导致“内耗”,造成“规模不经济”。因此,只有将子报子刊的资源有效整合,才能弥补报业集团浮躁发展带来的危险,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中期,《豫报副刊》是河南文艺发展史上值得一提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它是一种具有进步倾向的刊物,且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支持该刊的筹备和发行,并关心和帮助该刊的青年作家。鲁迅在该刊发表4篇《通信》,着重批评国民性问题,号召青年大胆讲话、勇敢前进。鲁迅对《豫报副刊》的影响和指导,使该刊发挥了更大的战斗作用,也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淞沪教养院是民国时期的慈善组织,由绅商界精英人士发起组织,是当时上海第一个专以收容教养男性游民、乞丐的正规民间救济机构.该组织成立后,长期在英租界、法租界及华界收容游民和乞丐,这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整顿市容、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机构由筹办到改组的过程中,<申报>全程报道,以正面舆论给以积极支持.本文即以<申报>的相关报道为基础,探讨这一时期报刊舆论在淞沪教养院的发起、运作过程中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并以此为基础简要探讨民间组织和政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