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语言,土家语语音的演变一直在平衡与平衡破缺状态下进行。汉语的声韵调对土家语语音系统产生了较大扰动。正是在汉语的扰动下,土家语语音才形成了今天许多"鲜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土家语与汉语同属汉藏语系,两个民族在地域上互为近邻,间或杂居,因此在语言上交互影响。这篇文章主要探讨土家语的代词系统与汉语的关系。文章的主要观点认为:土家语的部分代词与汉语是同源词或借词。借词时间在中古以前,因此保留了中古汉语代词系统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他砂汉语的"去来"句是不同于周边西南官话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其"去来"一词语音形式是汉语,但语义及语法功能却是土家语的。这种特殊的句式是受当地土家语影响而产生的,是语言深度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他砂汉语的"去来"句是不同于周边西南官话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其"去来"一词语音形式是汉语,但语义及语法功能却是土家语的。这种特殊的句式是受当地土家语影响而产生的,是语言深度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土家语语音研究中对于高平和高降两个声调的归并素有不同意见。本文从南北方言的对应出发,认为土家语原本只有一个高调,跟汉语的长期接触加速了声调的演变,土家语的高调逐渐分化成为高平和高降两个辨义的调位。  相似文献   

6.
他砂汉语的标记被动式有"名<,受>着+[名<,施>]+动""名<,受>+名<,施>+各+动""名<,受>着+名<,施>+各+动"等三种类型.讨论这三种标记被动式的用法及被动标志的来源.他砂汉语中由被动标记"各"和"着……各"构成的被动式均与土家语的影响有关,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土家语的抵抗和改造,属于汉语、土家语深度...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接触理论来看,土家语走向濒危的过程是历史渐进的过程,土家语被汉语替换是语言间的自然趋同,土家语的由盛到衰是本体发生变异的结果.因此,语言的衰变与消亡是由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具有不可逆转性.  相似文献   

8.
熊英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48-50
通过语义场-词族-词三级词义比较,土家语“人”语义场内各词族:lo^55“人”、ma^55lo5^5“民”,与汉语、缅彝语、藏-缅语存在语音对应关系,即同源。从亲源关系来看,土家语“人”与缅彝语最接近。其语义演变类型与汉语、藏语等藏-缅语语言一致。  相似文献   

9.
土家语是他砂土家族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在他砂乡产生了大量的土家语地名。这些地名承载着土家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土家族没有文字,只能通过汉语记音的方式来记录土家语地名,导致许多土家语地名出现误记或误释。作者在他砂乡土家语言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土家语地名约150个,选择其具有代表性的47个土家语地名,运用语言学和地名学的方法,从地貌特征、居住环境、农耕文化、民族活动四个方面,对他砂乡土家语地名进行考释,并简要论述这些土家语地名的来源及其文化意义。通过对他砂乡土家语地名的考释,辩证其误解,以更好地把握土家语地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原来拥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由于民族交流的加强,受汉语的影响而逐渐转用汉语。目前该语言完整的体系已不复存在,只有少数的称呼里还残留着一些语言片段。这些土家语言的片段残留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由汉语和土家语融合而产生的语言,慈利方言在其声母、韵母、声调和词汇上,处处与汉语普通话相关,又处处彰显着特色。研究其独特性并进行描写,既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需要,也能为当地人学习普通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我国共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24个土家族自治县。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族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通用汉语。土家族的传统工艺有织绣、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西兰"是"被面","卡普"即"花","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的花铺盖。西兰卡普构图大方,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慈利县溪口镇的土家族所说的汉语方言溪口话包含24个声母、36个韵母和5个声调.在声母和韵母方面,溪口话与当地强势汉语方言西南官话(包括慈利县城方言)是非常接近的,但是在声调方面尤其是调值上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溪口话声调的差异是否在当地具有较大范围的普遍性,以及是否受到了土家语声调的影响等情况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主要是对土家织锦这一特定对象作出审美经验的解释,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即通过对土家织锦发生学的研究,批土家织锦的自然审美意识;通过对土家织锦的技艺、形式、风格的分析,总结土家织锦的形式美学风格;通过对土家族族源的梳理揭示出土家织锦纹样符号隐喻中的深层次审美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鄂西南来凤县百福司民族小学土家语汉语双语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土家族双语教育存在的不足并引发了一些思考。认为双语教育是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双语教育的实施必须有开放的语言观念、科学的教育模式、高质量的师资结构等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16.
土家语属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作为武陵地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文化空间处于不断变迁的状态.文化空间在土家语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土家语提供使用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土家族聚居区民众使用土家语的文化氛围.因此,土家族民众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营造适合土家语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空间,为土家语的保护和传承探索出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量的民族语言存在于方言土语之中。面对民族语言日渐消逝的现实,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以重庆市黔江区马喇湖的方言土语为个案,初步探讨土家语、苗语、汉语之间融合、遗传变异的情形,为多民族地区语教学提供新视点,澄清对黔江地区少数民族的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与汉语相比,土家语在语音、变调、语序上有较大的不同。如无卷舌音,汉语中的“zh、ch、sh、r”以及与其相拼的音节,土家人均读成平舌。语序上倒置,如“吃饭”,“我扯猪草去”,常说成“饭吃”、“我猪草扯去”等等。针对土家族儿童的上述语言特征,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教育对策:加强正音训练,进行归类强化。把容易混淆的几类音节进行对比辨析。把汉语语音变调规律教给学生,克服过多的高平音调;加强语序对照,掌握语序变通规律,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加强对汉语语法规范的理解,在大量的说写训练中,对汉语进行规范化运用;加强推广普通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强随意辨析意识。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从硬件设施、软件技术,到多媒体应用和计算机网络化,给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适宜环境和发展空间。我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辟处湘西边陲,属老少边穷地区,山高路险,地瘠民贫,交通闭塞与外界联系少,学生、家长普遍存在学英语无用的思想;又因为英语学习受土家语母语、苗语母语和汉语方言西南  相似文献   

20.
瞿建慧 《中国语文》2016,(4):448-455,511,512
湘西乡话与闽语今读擦音的来母字共同经历了l→z→s的平行演变,而后湘西乡话部分读擦音的来母字又发生了塞擦化的音变。湘西乡话清擦音塞擦化的现象同样发生在古心母、生母、书母字上。古来母字今读擦音和塞擦音原是湘西汉语方言的语音特征,这种语音特征通过汉语借词借入了湘西苗语和湘西土家语中,如今湘西乡话、苗语和土家语还残留着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