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革新内容相呼应,沈雁冰革新《小说月报》的形式,既注重封面设计,又突出插图、字号与排版、补白及封三等内部的装帧特色,并在保护版权上做些改进,它体现出装帧设计的个性化原则和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2.
茅盾于1920年底到1922年间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本文对这一时期《小说月报》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进行了分析,由此对作为主编茅盾于新文学上的贡献及缺憾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文学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一笔,《小说月报》革新前后表现出典型的异动,具体表现为从意识觉醒到开始萌生批评反抗意识,从公共视域到私人话语,从全知全能视角的讲述到限知视角的展示,以及语言上也开始由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换。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这些异动都折射出现代性的追求,在这项未完成的设计中凸显着个人主体性的确立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20年代初,茅盾成功改革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中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和新文学的主阵地。笔者主要探讨了其改革《小说月报》的三方面特点: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运作模式:强烈的读者意识;“想象‘现代性’”的编辑立场。探讨这些,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5.
论文通过对民初《小说月报》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出版营销,从品牌意识、营销网络、营销方式、广告策略和书刊互动五个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旨在说明出版机构的能力在现代文学的发生阶段对现代文学的走向起到了隐性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是多种文化相撞击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20世纪的发生发展与清末民初刚刚兴起的近现代出版业相辅相成,与商务印书馆一部分文人有意识地扶持和推动当时的各种文化思潮休戚相关;在那个新、旧文化激烈撞击的特殊历史时期,商务编译所应时捕捉文化新动向,并对其堪编的刊物《小说月报》等杂志积极推陈出新;商务印书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说月报》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和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其意义和价值在文学层面已获充分肯定。从编辑学的角度考察,该刊在叶圣陶主编时期,内容特色与前期迥然不同,具体表现为:淡化理论而偏重创作,多种文体竞荣,文学性和艺术性明显加强。由此可见叶圣陶编辑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之间的紧密关联,其深厚博大的编辑思想由此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以1921年为界,《小说月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由于时代、读者与主编的不同,从编辑内容、形式、读者与创作主体等方面体现出编辑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变化,从创作理念到表现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殇》和《走向海洋》是两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中国纪录片从人文化纪录片时期向社会化纪录片时期迈进的20多年来在思想观念和文化追求上的变化与革新。  相似文献   

10.
逯艳 《考试周刊》2012,(36):14-14
《小说月报》作为民国时期销售量最大、最受欢迎的杂志,不管是在编辑风格还是在内容设置上都体现出现代期刊的意识和特色,对当时期刊的勃兴具有刺激和带动作用,还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说月报》是中国现代文学期刊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刊物。谈起《小说月报》,学界一般对它在“小说界革命”后对中国小说现代性进程的影响,以及1921年改革后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关注较多;而对其前后两个阶段刊登诗歌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小说月报》对近现代新旧诗学过渡、分化方面的影响关注不多。论文就这几方面试加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小说月报》(1910-1920)关心的是代表传统道德的女性,主张妇女应该独立,在社会中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方式是通过封面与插图之副文本对国内外女性进行介绍与对比,从而关心和思考中国城市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和命运。在婚姻介绍上,编辑者选用印度陋习婚姻与英国文明婚姻形成对比,从而反思近代中国婚姻状况;《小说月报》对中国传统婚姻中“节烈”观念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婷婷 《家教世界》2013,(2):115-116
狐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对象,"狐故事"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经久不衰的传统题材。自魏晋志怪小说始,经历唐传奇,直至清代小说的演变,"狐"在文学作品中发展出了动物性——妖性——人性的文化轨迹。本文通过对唐沈既济《任氏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小翠》的解析,窥探狐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变迁轨迹,感受蕴含在狐题材下的爱情和社会缩影。  相似文献   

14.
《威尼斯商人》系莎士比亚经典四大喜剧之一,自上演以来,对其主题之解读,见仁见智。本文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融汇多种观点,采用马列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详析莎士比亚的商业观,并指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 999年 ,卞孝萱、杨友庭和任晖三位先生 ,分别在《文史知识》和《周口师专学报》上发了关于韩愈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及对《顺宗实录》评价的文章 ,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是维系该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是实现民族认同的利器。作为培养接班人的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承。课堂教学中彰显传统文化,是身为教师需认真为之,担起之事。  相似文献   

17.
胡花尼 《培训与研究》2007,24(4):54-55,62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基本内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谈话记录。本文主要讨论“和”在《尚书》中的语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尚书》中体现的“和”文化进行初步的探讨,尝试对《尚书》中“和”文化进行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18.
《类篇》对《集韵》反切注音的继承与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篇》反切注音在《集韵》基础上有所继承和革新,反映了唐宋时代语言研究和辞书编纂领域的进步成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玉文化源远流长,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该文从文章结构和内容描写两方面入手,对《红楼梦》中的玉文化进行深入探析,并联系传统玉文化思想,充分展现了《红楼梦》在玉文化神韵下的美轮美奂的"玉"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