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科学副刊的报纸不下百家,每位科学副刊的责任编辑有个共同的心愿;在自己负责的版面上,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给读者。但由于编辑对“新知识”的标准掌握不一,在有的科学副刊上往往出现不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有些编辑取舍稿件以“我”为中心,把自己闻所未闻的知识,误以为是新知识,而介绍给读者。读者看到这些“老掉牙”、“炒冷饭”的知识,却无不为之摇头。  相似文献   

2.
钱方 《新闻世界》2008,(12):33-33
版面是报纸必不可少的信息载体。在报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如何通过版面编排来突出报纸的个性,吸引读者的“眼球”.版面编辑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广播电视报(周报)的版面编辑,我有着13年的工作经历。在2002年以前,我的工作流程为:(1)精心选择稿件。根据新闻价值和宣传重点,从本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记者采访稿件,  相似文献   

3.
赵海 《传媒观察》2004,(11):47-48
为期近一个月的欧洲足球锦标赛落下大幕,作为扬子晚报特派到葡萄牙欧战第一线的前方记者,笔者不仅想着怎样为每天的八个特刊版面输送大量的稿件,而更多的还是扬子晚报二百万发行量所面对的数百万读者,他们究竟需要看什么样的报道,欧洲杯之行,作为一个久经赛场的老记者,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拿出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和让读者满意的稿件,为此记者出行前给自己设定了欧锦赛采访的三大主攻点:现场鲜活突发新闻、焦点事件目击新闻、场外幕后新闻,一个月下来,这三类题材的稿件占了相当多的比重,得到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刘浩  万璇  黄磊 《新闻前哨》2013,(7):40-40,43
《中三角》的稿件与常规版面不同,涉及到地理、数据、方向、层次、级别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大大超过普通版面上6000字的信息含量。如何准确而又直观地向读者传递文字稿件的信息,帮助读者清晰透彻地了解新闻内容呢?在整体构思时,报道组就认为整个稿件中需要用到很多图表.即将新闻内容用信息图表的方式表达更精准。  相似文献   

5.
一张报纸除了定位和风格是由报社决定之外,稿件的选择和版面的安排,则大多由编辑决定。所以,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编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好版面语言,使新闻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每一名编辑要练的基本功。在笔者看来,做好一名编辑不能单纯地只当"版匠",把记者的稿件或从网上摘录下来的稿件原  相似文献   

6.
记者,在进行宣传报道的同时,通过稿件在为自己塑造着形象;读者也通过稿件认识记者、了解记者。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从大块大块的版面中发现最有价值的新闻。会从众多的署名中记住自己喜爱的记者的名字。读者对稿件的选择是一视同仁的,他们不会管哪篇是大报记者写的,哪篇是小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遍布祖国各地的人民日报驻地记者形象地比作排球场上的“一传”。“一传”并不是把稿件直接传到版面编辑手中,而是传到“二传手”———记者部编辑组,由他们编辑并经部领导阅改,输入稿库,供版面选用;重要稿件则送相关领导直至总编辑、社长审阅。“二传手”是一个特殊的集体。他们是人民日报记者,却少有机会外出采访,名字也极少见报;他们是人民日报编辑,但并不是版面责任编辑,不能决定稿件是否上版。然而驻地记者的每一篇见报稿件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都凝聚着他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明知相当数量的稿件将要“牺牲”,仍善待每篇来稿,…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报刊满天飞。自然,千奇百怪的版面设计也是层出不穷。在普通人的眼里,做版面责任编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既不用像记那样挖空心思地选题,风雨无阻地采访;也不用像稿责编那样绞尽脑汁构思,为遣词造句煞费苦心。而版面责编只需将别人的成品拿来,在纸上或是电脑上铺开,用红笔、蓝笔或是鼠标圈圈画画,只要能把一大堆稿件拼凑上去,就算大功告成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报纸采编过程主要包括记者采集稿件、记者撰写稿件、记者投送稿件、编辑修改稿件、版面编排、版面印刷等。这些流程中的一次次变革,逐步推动着报纸承载的信息量和信息时效逐步提高。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在这些变革中,技术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时下,有些地市报也办了许多专版,可以说,报纸“专版化”,已成为当前报界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 专版过多,特别是地市报专版过多,弊病不少。其主要表现在: 首先,版面承包,助长了稿件“自产自销”倾向。由于一些新闻单位把奖金与采编人员的写稿数量挂钩,加之有些专版缺乏稿源,因此,有的责任编辑便把专版视为“自留地”,每期自己都发三四篇稿,形成了版面承包、稿件“自产自销”的不正常局面。为了充实版面,还有的责任编辑把一些有分量的稿件留给专版,致使有些新闻不能及时见报,待到专版刊出后,新闻已成旧闻。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办给人们看的,办报人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忽视版面所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版面要充当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必须运用好版面语言,在设计上下功夫。 版面作为新闻的载体,它给各类稿件提供的不仅仅是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对稿件有所评价。正是这种对新闻稿件的评价,版面才不是消极反映内容,而是用自己独有的讲话方式对各类稿件进行能动的反映。版面为了更快地将内容传达给读者,引导读者去思考,感染、启发读者,它可以是直陈、暗示,也可是对比,或爱憎、或褒贬。版面语言运用得好,就增加了内容的宣传强势,否则就会削弱内容,达不到感染读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字记者用文字‘“说话”,摄影记者用图片“说话”,而组版编辑则用版面“说话’“。组版编辑对文字记者的稿件要起到升华和增值作用,由此不难看出版面的重要性。版面中的文字、标题、图片、线条等,是版面的生命,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版编辑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就是用版面“说话”的过程。组版编辑怎样用版面“说话”呢?笔者在几年的组版中,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编排思想。一块版面需要容纳若干篇稿件,但这些稿件绝不是随意拼凑在一起的,它的上与下、左与右、轻与重…  相似文献   

13.
张子让 《新闻记者》2000,(12):44-45
报纸版面是一个信息载体。它不仅传播显性信息, 也传播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是由版面的文字和图像呈现的信息;隐性信息则是通过版面的编排设计传递的信息。 隐性信息按其功能划分,主要有评价性信息、情感性信息和启示性信息。 版面空间,由于读者注意的先后和强弱的不同,形成了重要与次要的区别。稿件安排在靠前的位置,或者标题采用大字、宽栏、线条、底纹,或者题文全部加以围框,则说明稿件内容重要,反之则说明内容次要。这就在无形中向读者传递了评价性信息。 评价性信息可以说每个版面都存在,只是清晰度和正确性有所不同。清晰度的…  相似文献   

14.
《博尔塔拉报》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三贴近"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宣传报道中,以"创新版面编排、创新报道视角、创新副刊"为突破口,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增强了党报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受到了多方好评。创新版面编排丰富党报新闻宣传手段版面是报纸的感性外观。新闻稿件以版面为刊发形式,版面则以新闻稿件为其内容。版面作为报纸的外部形态,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有着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果版面令读者生厌,读者就不愿去接受它所传播的信息;反之,读者就会乐于接受它传播的信息。在信息日益丰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受众希望能够便捷地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报纸的编排设计尽可能为受众提供方  相似文献   

15.
报纸责任编辑在处理版面时,往往会遇到一个颇感棘手的问题,就是稿件内容相似,体裁单一,篇幅偏长,专栏缺稿。为了把版面编排得丰富多彩,应急的办法是:从过去来稿中搜求现今版面上紧缺的文章,或者临时派人突击完成若干篇版面上紧缺的文章。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报纸版面质量,编辑部必须从优化来稿结构入手,培养报纸主要骨干撰稿人——记者的强烈的版面意识。记者的版面意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一) 加强编采沟通。沟通的常规方法是编辑部建立编辑记者通气例会制度,经常发布报道  相似文献   

16.
有位老记者说过这样的话:我写出的稿件交往编辑部后,我知道能发表在报纸版面中的哪一个位置,是头条,还是报眼,或是右下角。这自然与其长期的采写实践经验分不开,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位记者对所写的消息、通讯的新闻价值有着准确的判断力,有着较强的版面意识。而现在一些记者版面意识淡薄,写出稿件给编辑部一交了事,认为组版是编辑的事情。这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记者根据新闻价值标准来选择报道对象,来判断新闻事实的取舍。而编辑部则是根据记者采写出的稿件进行编排、选择,并通过对稿件在版面上的安排,体现出编辑部对稿件所含的新闻价值的再度判断。用版面语言,诸如稿件的位置安排及标题字号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记者、编辑写稿、编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思想。作为企业报的编辑如何有效地为自已的读者服务呢?作为一名编辑,在选稿、改稿、编排时应该具有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方便读者,使自己编排的版面发挥最佳传播效果的观念,概括来说就是要有“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责任感。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从我观察到的一些报纸,特别是某些企业报上不顾及读者而编发的稿件、版面太多了,试举几点:——会议消息多,但内容多为程序式报道(即某某主持会议,某某总结发言,某某坐了主席台等等)。  相似文献   

18.
在不断深化新闻摄影改革的过程中,总编辑总感到好照片难求;记者每天忙于应付报纸稿件任务,胸中无大计,拍出的东西自己满意的都不多;读者对版面上的照  相似文献   

19.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科学副刊的报纸不下百家,每位科学副刊的责任编辑有个共同的心愿:在自己负责的版面上,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给读者。但由于编辑对“新知识”的标准掌握不一,在有的科学副刊上往往出现不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有些编辑取舍稿件以“我”为中心,把自己闻所未闻的知识,误以为是新知识,而介绍给读者。读者看到这些“老掉牙”、“炒冷饭”的知识,却无不为之摇头。由此可见,科学副刊编辑在组稿和取舍稿件时,掌握衡量“新知识”的标准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编辑科学副刊的体会,认为在取舍稿件时,从以下几点掌握和衡量“新知识”的标准很重要。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的知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学科、新知识、新发明不断涌现,有人作过统计:20世纪60年代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新发现、发明项目,已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这说明可供科学副刊报道的内容有许许多多,关键是选择发表的“火候”。见报的时机选择恰当,可起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防报》从1993年9月创刊至今,已有一年半了,承蒙领导厚爱,把一版责任编辑的任务交给我,担此重任,压力变动力,一直想把此版办好,可苦于没有专门的记者队伍,约来的稿件大多不能如愿,通讯员的自发来稿或送稿也不算少,但真正令人满意的稿件却并不多。趁春节休息的机会,我把平时看稿和编稿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整理一下,就算是与通讯员一起探讨一下如何给《中国国防报》写稿的问题吧。A跳出表扬好人好事的李子,抓读者关心的问题。现在编辑部收到的大量来稿,总是少不了某某民兵舍己救人受表彰,某某民兵斗歹徒英勇献身,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