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教学策略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教学策略是武术教学实践和当前武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借鉴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体育教学策略和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武术教学策略的概念、特征、结构和类型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武术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中解决武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之道是一种过程之道,富含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启示。武术教学设计是提高武术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武术教学设计应树立系统思想,做到武术教育思想目标化、武术教学目标过程化、武术教学过程方法化,并通过武术教学设计与武术教学实践的高度协同来充分体现武术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学武术教学肩负着继承和发扬武术的重任,中学生武术教学已经面临巨大的困境,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武术教学。结合武术本身的特点作用,武术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开展具有独特的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分析法,主要探讨影响岳阳市初级中学武术教学的因素,剖析岳阳市初级中学武术教学的种种现实问题。就目前岳阳市初级中学武术教学存在开展现状不乐观、武术教学课未普及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中学武术教学积极有效地开展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4.
李红 《中华武术》2006,(5):32-33
武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当前对武术教学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够,就高等院校而言,普遍存在着武术动作不标准、不规范的现象,体现不出武术的特点和风格,从而阻碍了武术的发展。迅速提高武术教学水平和效果,逐步实现武术教学规范化是当前武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阐述了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魅力、教育魅力、及体育魅力。并对如何增强高校武术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增强武术教学的民族魅力;其次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对武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和德育魅力;还要改善高校武术的教学条件,拓展武术教学空间,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体育环境魅力和交流魅力。  相似文献   

6.
网上武术教学,不仅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开拓了武术教学的领域,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顺应了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从网上武术教学的特点与优势、学习内容设置、教学原则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网上武术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7.
武术被视为全面发展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武术教学已不被大多数学生接纳,传入我国的跆拳道却蓬勃发展.对云南省部分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武术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提出中小学武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等.  相似文献   

8.
学校武术教学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实现武术教育价值的主要渠道。近几年来有关学校武术教育现状及武术在学校开展的实际状况都差强人意,没有表现出其应有的传播效果。文章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对武术在学校开展的目的不明确不清晰。要实现武术教学在大中小学校的顺利开展,必须权衡武术文化在学校开展的实际可行性,明确学校武术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刘伟 《体育师友》2009,32(3):56-58
对外武术教学是武术国际化的主要问题。对外武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对外武术教师来源较广、背景复杂,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应该提高对外武术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对外武术教师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现代对外武术教学需求的合格对外武术教师。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学校武术教学的实施路径作为研究对象,对学校武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武术教学的实践环节对当代学校武术发展问题的症结进行了分析与概括。研究认为:学校武术教育正面临着了一个“无奈”与“尴尬”的发展境遇,“墨守成规”的武术教学是制约学校武术发展的症结所在。研究针对学校武术教学实施新路径提出:(1)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为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建构系统的学校武术课程体系;(2)落实“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健康第一”的武术教学思想,实现学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3)提倡和推广“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武术教学新理念,令学校武术教学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程振华 《精武》2014,(36):212-21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武术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给予和问题。众所周知,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专业的武术教学力量和科学精准的训练方法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武术发展的核心力量就是教育。在此,笔者主要从日常教学和训练中间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入手,从教学反馈的角度谈一谈教学反馈对于武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教学反馈方法的优越性。教学反馈方法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处理对于武术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教学反馈方法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够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文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从更新传统的武术教学理念、精选武术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武术教学人文环境、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构建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等层面实施人文关怀的重构,从而促进中小学学校武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析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法是一种常用、生动、具体的直观教法。由于武术套路复杂多变,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要完成普通高校较重的武术教学任务,是难以实现的。这就对武术示范教学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总结武术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就如何改进武术教学示范法提出改革性建议,供教学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沃土上催生的武术已经成为一张中华民族向国外展示的崭新名片。走出去是武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武术的发展和传播需要一个专业的武术教师队伍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文章从较常运用的方法——反馈教学法入手,探讨它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如何运用。文章从目前我国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反馈教学法三个方面来讨论。研究认为,武术初级习练者对武术的喜爱程度,除了其自身因素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吸引学生是很重要的。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其兴趣是首要的。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反馈信息是一个教师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激励手段,能够最大限度的诱导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优化武术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实践的特点,指出激励理论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激励理论在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合理有效激励体系的构建,为武术课有效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当前武术教学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阐述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趋势,包括教学资源的创新化、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并就如何提升其教学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高校的武术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学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武术教学中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实际、作业条件等来确定教材的运用,每一种教法对完成教学任务都有特殊的作用。但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常面临的普遍问题是:教学时数少、课程时问短、学生人数过多等,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来说,传统的一般性讲解示范及分解教法、集体练习法等都很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完整地掌握武术动作的要点及完整套路。由此,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武术套路教学的经历和感受,对时下谈论较多,尝试后效果明显,但实际在教学中运用较少的攻防演练意识教学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整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300所中小学的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状况良好,但也存在武术师资薄弱,武术教材内容陈旧,改革力度不够,教学质量不高,小学无体育课本,部分领导对武术教学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武术场馆、器械严重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设性意见,为中小学武术教学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教学能力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锦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教学能力结构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锦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武术技能的主要方法是自学,在提高教学能力的方式上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缺少对武术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而忽视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文章认为:应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教学实际情况,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对武术基础教学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需要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在武术中的运用对武术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能够有效辅助教师进行武术教学辅导并调动起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和促进武术教学中是对传统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的发展与革新,是对学校武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