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目前小学数学练习课“思维缺席”现象严重,在低等级水平技能上“高频”练习,在高等级水平技能上(如数学思想、理性思辨等)上“低频”发展比比皆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那就是在练习课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让数学练习课实现再生长,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实践尝试,其着眼点都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他主张把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划分为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这样三个阶段。预习是个人阅读,报告和讨论是集体阅读,练习是在新的基础上个人再次阅读。这从课堂教学的整个结构来说,是“纵向”结构的改革。此外,在“横向”结构上,叶老又主张把阅读课分成“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而在精读课和略读课上都需要  相似文献   

3.
江苏无锡县实验小学青年教师许光新,在教完五年级“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后,上了一节颇为成功的文字题练习课。现将这节课的教学安排简介如下。一、出示课题师:这节课上文字题练习课。(说完,板书课题:文字题。)  相似文献   

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颜振遥老师设计并主持的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从1983年暑假至今,整整六年过去了,我在成都市城北中学的初中进行了两轮实验,现在转到成都市西北中学带着新任务继续实验.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创造性的应用了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理论,其中包括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启(启发)”、“读(阅读)”、“练(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结(小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不好处理的是“启”之后的“读”与“练”这一段较长时间中的师生活动.记得上第一课《词二  相似文献   

5.
1.阅读能力从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来,这个实践又主要来自课文的学习,因此,课堂的学习和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许多行家都认为,课文的学习,对阅读实践具有导向作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篇课文,才能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能力,如何学好课文? (1)要听好课。做到;A.课前做到“三个在前”,即预习在前、设疑在前、思考在前。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围绕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及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自学课文,在这个基础上,生疑设疑,思考解题答案。B.课中做到“五听”、“五记”。“五听”即听疑点解答、听知识点分析、听知识规律阐述、  相似文献   

6.
【创新设计】一 教学目的1.精读能力的训练。2 .品析方法的训练。二 教学内容①完成对课文中“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的精细的品读。②对学生进行“小说阅读三步法”的阅读技能训练。三 大体安排1.课时 :一节课。2 .课型 :精读指导课。四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 ,重点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2 .思考 :这一部分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是课文中的妙点 ) ,为什么说它们写得特别好。五 教学设计导入 :( 3分钟 )今天我们以《故乡》为例来学习一种阅读小说的技能———小说阅读三步法…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问:高年级语文每周10节,应如何安排?答:这10节课可以安排为阅读7节,作文2节,写字1节;也可以安排为阅读8节(包括练习、巩固、写字、指导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等),作文2节。问:正式作文教学,可否从三年级起每周排两节?答:可以从三年级起每周排两节“作文”。“作文”包括“口述”、“笔述”和“写作指导”,安排可沿用以前办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市级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观摩了几节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可谓受益匪浅。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节上“砸”了的课(苏教版第三册练习3口语交际:指路)。课前,我看到教案大概思路是:1.审题。 2.指导看图说话。3.指导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4.进行口语交际练习。5.总结。众  相似文献   

9.
1.改革练习课的结构和教学方法。练习课的内容、目的不同,课型结构与技法也就不同。实践中我们初步摸索了七种练习课的课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有“巩固性练习课”“综合性练习课”“复习性练习课”“操作性练习课”“探究性练习课”“思维训练课”。与之相应的教法有“讲练结合法”“评练结合法”“激疑讨论法”“探索练习法”“操作演示法”等。 2.精心设计练习。一是要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设计,二是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有层次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课标高中教材“阅读鉴赏”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现代人的精神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的价值取向。“阅读鉴赏”是教材练习系统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练习。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的课内练习加强指导,是提高他们运算正确率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们在初一代数教学中进行了“加强练习,及时反馈”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课内练习大体可分为四类: (1)预习后练习:即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阅读课本后的练习。这种练习是书本上概念和法则的简单应用。这  相似文献   

12.
“读”.这是学习书本知识的起码要求。首先要学会扫清阅读的文字障碍;其次,要学会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分析出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掌握课文中的主要事实和原理。“思”。要学会科学地思维,掌握思维的结构、思维规律(包括辩证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如:三段论式、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归纳和演绎等.“问”.指讨论问题(包括问、议、争)。这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的一种良好习惯,它的基础是学习责任感。学问就是要问,要问个水落石出,以至“议论”“争论”达到弄清学问的目的.“练”.正确的认识路线是知行结合.在书本学习中“行”主要是指练习。学科不同,练习要求也不同:理科有运用基本原理、基本公式推理和运算练习;语文和外语有“听、说”练习;生物、地  相似文献   

13.
这个复习材料包括三部分:(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二)判断词义和断句练习;(三)独立阅读练习。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要领,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提高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此,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既努力显示文言文阅读中那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又认真地考虑到同学们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的困难。这就指明,这份材料决不是那种囊括一切的“知识提纲”之类的东西,而是一个入门的向导。它不要求同学们去死记某些知识性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语文阅读课本②的第12课(板书课题:清贫一生) 师:“清贫”和“一生”各是什么意思? 生:“清贫”指穷困;“一生”指一辈子。师:课文写谁穷困了一辈子? 生:写朱自清穷困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15.
某次听了潘小明老师上“平均数应用题”一课,深有感悟。在这节课的练习部分潘小明老师做了一个设计:1.出示:某班男生平均身高140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全班学生平均身高是多少?2.学生尝试解答。3.选择:A.(140 142)÷2=141(厘米)B.缺少条件,不能做。C.全班学生平均身高在14  相似文献   

16.
这里有一个课例片断 .课题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教师 :前一节课 ,我们学习了向量的数量积 ,主要包括 :(1 )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2 )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3 )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4 )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教师板书课题 ) .下面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 1 1 9~ 1 2 0页 .学生阅读课本约 5分钟左右 ,按老师要求停了下来 .教师 :刚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本 ,下面我们一起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 ,为了讨论“平面向量数量积a ·b 的坐标表示” ,首先要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a ·…  相似文献   

17.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普通单元(相对于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的课文被编排为两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阅读教学也相应地有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类课型,为学生构建起"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这一体系呈现出精读课文示范练习.  相似文献   

18.
练习课是教学中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巩固新知识的练习课,一类是新旧知识综合练习课。这两类练习课,都是以练为主。要想提高练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具备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在区“小学数学常规教学模式”课题小组的安排下,我在练习课课堂结构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复习准备 这一阶段是为进行系统练习作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是整节练习课活动的出发点。这一阶段又分两步走。第一步:画龙点睛式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揭示。如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课《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练习中,有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对子’有正对、反对、串对之分,文中的‘对子’(指“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是:□□”要做这道练习,首先应该懂得“正对”、“反对”、“串对”。  相似文献   

20.
教育内容:练习册 P2、第2题 P3、第4题教学目标:在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背诵。运用游戏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师述:上二节课学习了进位加法,这节课我们继续上练习课。出示课题“进位加法练习课”一、归类:(一)9加几的进位加法。1.先出示 9+4= 问这道题等于几谁会算?出示 9+7= 谁会算? 出示:9+9 等于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