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界争论,自古有之,唯独对翻译之难,大家的意见较为一致。译诗比译散文难,古诗外译又比古诗今译难,而古诗外译恐怕是最难的了。 《唐诗今译》的序言中,严辰同志说:“翻译古典诗歌并不是一件轻易的工作。它既要达意、又要传神;既忌曲解,更不能庸俗化;既要保持原诗的风格,又要显示译者的文采。不但对诗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有所了解,更要对诗人的身世、思想、创作意图等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等。《长恨歌》有不同的英文翻译版本,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其中六个英译本的部分诗句进行对比,试图发现一些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常常为他那精当确切、形象传神的修辞艺术所打动。他行文中的修辞,像是一块无形的磁石,牵扯着人们去咀嚼和品味,又像是一条震颤的琴弦在拨动着人们的心灵,唤起遐想和思考,显示出无比深厚的功力。本文试从遣词炼字和辞格运用两个方面谈一谈《故乡》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4.
试从比喻修辞格的变化多端、修辞格的综合应用、隐喻的广泛应用、抽象化语言的使用等方面,探讨王安忆《长恨歌》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5.
冯芳 《华章》2007,(7):145-146
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是流传千古的名作.本文以"恨"为分析基点,从广义修辞学角度探讨白居易的叙事策略、李杨爱情故事的修辞原型和诗歌独到的文本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6.
《圣经》英译与汉译是翻译史上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汇集数代翻译家、学者及宗教人士所进行的翻译活动。通过比较英译与汉译的实践过程,不难发现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语言差异等原因,它们亦体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吴伟业的《圆圆曲》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在题材和叙事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圆圆曲》对《长恨歌》不只是继承也有所发展。从主题上讲,《长恨歌》是以国事写情事,而《圆圆曲)是以情事写国事;从结构情节上讲,《长恨歌》采用传统的与时间同步的顺叙结构组织情节,而《圆圆曲)借鉴了戏剧、小说的结构手法,在叙事结构方面有所创新;从语言风格讲,《长恨歌》明丽流畅,《圆圆曲)富葡精工,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对于歌行体的发展,两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观点分歧。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其中爱情主题、政治主题、双重主题三种主要说法没有侧重强调。本文将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与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互相映衬,结合分析,得出"恨"的主题:唐玄宗迷色误国,才是他们爱情悲剧,乃至安史之乱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不为玄宗讳恶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多认为白居易《长恨歌》未提杨妃取自寿邸一事 ,乃是为君讳恶。而考之历史与当时社情民风 ,此论无据。从文艺学和修辞学角度看 ,诗中运用了称谓修辞方法 ,仍属秉笔直书的“史笔”  相似文献   

10.
<诗经>叠词是融形美,音美和意美为一体的绝佳的语言艺术.朴实中透着灵动,诗意盎然.首先从汉英对比角度对汉英叠词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同时提供了若干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以供赏析.从<诗经>中叠词的具体特征出发,详细探讨了其翻译方法,将其分为两类:普通叠词的翻译和文化叠词的翻译,并提出了各自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比较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修徉教学,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简练,生动,有力,准确,起到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具体可用同义比较和异义比较,常格比较和变格比较,修辞方法的比较,体系与体系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度,不同作家的作品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12.
徐惠杰 《海外英语》2011,(9):233-234,258
该文从互文性的视角对比了诗歌《长恨歌》的几种英译,论证了互文性对诗歌翻译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进入所译文本之内,寻求互文关联,又要能够跳出到文本之外,进行再次创作。译者不仅要充分识别原诗歌中的互文指涉,还要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地位对原诗进行一定的改写(rewriting),才能使译文忠实表达原作内涵,同时又能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又对不同的语言产生影响.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成分,遣词则与特定的文化相关.研究中、英文的遣词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对于翻译艺术也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从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Et用家当》的写作背景为出发点,用小说的真实语言作为例证,从遣词、造句、谋篇和修辞对这部小说的英语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这部经典的小说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侧重于写"情",他从爱情悲剧的角度出发,表达的是一种"爱情"主题;陈鸿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解读这一历史现象,表达的是一种"政治主题"。《长恨歌》对杨贵妃形象做了美化处理,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坚贞;《长恨歌传》则将她视为害国害民的"尤物"。《长恨歌传》拓宽了李杨题材,把美人专宠与奸佞专权联系起来,把爱情题材上升为重大政治题材,借此表达了忧国忧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敦煌出土的说唱文学作品《欢喜国王缘》是在佛教名义之下唱出的一首生死不渝的爱情之歌。本文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从故事题材、结构、写法、造成爱情悲剧之原因等方面进行比较,如出一辙。从中可见优秀作家与诗人都会向民间文学学习并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在英语写作中修辞与遣词造句的关系 ,以及修辞技巧在遣词造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墨翟重要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哲学史以及文化史中,《墨子》以期质朴鲜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独特的逻辑思维而著称,而《墨子》的修辞特点也别具一格,通过深入研究《墨子》的修辞特点并且对各种英译本进行对照,能够明确《墨子》文辞的修辞规律以及英文翻译的切入点,为《墨子》思想的理解与翻译工作带来诸多便利。本文主要研究《墨子》的修辞特点,并且充分与《墨子》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够为《墨子》翻译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用诗传合一的体式来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其实由于叙事诗和传奇体裁迥异,它们不但展现出诗歌和小说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还反映唐中期诗歌与小说互相借鉴、交融,共同臻于艺术妙境的创作状态。在体裁艺术上同样为“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翻译与美学就密不可分。好的诗歌译作不仅在于原诗信息的传达,更要传达其美学价值。亦即好的诗歌译作不仅要做到意义上的忠实,还要尽可能地传达原作的艺术美(包括意美、音美、形美)。杨宪益夫妇翻译的《长恨歌》(Song of Eternal Sorrow)和许渊冲翻译的《长恨歌》(The Everlasting Regret)均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美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