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纵观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史,最为明显对立的两种理论范式莫过于精神分析和发生认识论。两者虽然都标榜自己崇尚生物学、信奉渐成论、研究心理发生学,但两者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心理发展的动力和心理发展的实质等问题各执一端。如果借用著名科学史家库恩的概念,那么可以说两者属于不同的范式。然而,对立的双方可以统一,通过比较这种极端的对立,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寻找超越两者之上的更合理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人们对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术语的理解不一致,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本文就此谈谈对两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杜甫的评画诗与白居易的品乐诗放在一起,对两者艺术欣赏与文学表现手法方面作了比较研究,从而发掘了两者在各自有关诗中所深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伟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6-109
袁世凯和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两者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慈禧对袁初示信任,发展到第二阶段袁开始博得慈禧的真正好感,第三阶段则表现为慈禧对袁从真正信任到有所提防:两者的关系中统一是主要的,但也有对立的一面。对两者关系研究的深入,将更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清末民初政局演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5.
开放源码和开放课件已经成为软件开发和高等教育的焦点,两者对计算机教育产生的影响更加引人关注。本文概述了开放源码和开放课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对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比较研究了开放源码与开放课件对计算机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列举研究与分析研究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个体软件过程中的实例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该文把中国女神与希腊女神作了对比研究,认为两者的差别主要在其原始性与最高权威性、慈母性与为群体奉献、重情重德等三个方面,对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作者则认为,主要在两者形成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8.
徐妍怡 《英语广场》2023,(10):116-119
“过程体裁法”和“产出导向法”被视为促进写作教学的两种有效教学方法。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师生角色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两者的异同,指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并对两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叙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近自然林业产生的历史背景极其概念,并对两者进行了深入的比较。认为两者在基本思想和认识论方面是相通的,但在公众参与、研究尺度等方面又存在着差异。可以预料,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将成为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效益与高校办学自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效益与高校办学自主权刘惠林提高高等教育效益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所要完成的基本目标,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两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的关系和如何实现提高高等教育效益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步完成,是本文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法官与律师之间暧昧的关系经常是法社会学关注的热点,然而,我国学界对此种关系缺乏较为新颖的研究,如果将两者在司法过程中的关系以“和谐”视野进行审视,那末,传统和现实都有着两者关系协调性的根植环境。文中通过实证解析,探求了“和谐”应当作为法官与律师关系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领域理论观的探讨是近期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道德与习俗的区分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本文概述了两者区分的提出,并就两者的本质属性、判定标准、后继功效以及有关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恰当地了解和把握道德和习俗及其他有关领域的性质和联系,对道德发展的研究和道德教育的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之争主要表现在两者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研究目的。关于教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是否能形成相融合作的关系,持否定观点的认为这种相融合作只会破坏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学术伦理道德以及各种关系。但笔者认为两者相融合作的需求会越来越强.是教育学研究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虽然都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具有同质性,但因所处时代背景和哲学流派的不同,两者研究语言哲学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源初语言的界定以及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观点的反对程度也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提问的学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提出了“正确地运用、科学地设计、巧妙地处理、恰当地评价”的要求(前两者主要讲教师应如何“提好问”,后两者主要讲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将我国新时期朦胧诗与西方象征派诗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做了比照分析:一、两者的生成背景;二、两者的主题意蕴;三、两者的审美观点。本文认为,朦胧诗虽然积极借鉴了西方现代文艺的表现形式,但在主题意蕴方面却渗透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英雄主义情愫,基调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因此难以将它归入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它可以说是我国“五四”新诗传统的自觉接续,并为后来的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新生代诗作了准备和铺垫。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维吾尔语与汉语语序的对比,找出两者不同点与条件、规律,有利于我们表达思想感情。不同民族间交流,灵活的进行翻译,进行双语研究。  相似文献   

18.
儿童诗和儿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有代表性的韵文体裁,尽管二者之间有着某些共同点,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两者的概念与历史演变不同,两者的内容和语言不同,两者的可操作性不同,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将我国新时期朦胧诗与西方象征派诗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做了比照分析:一、两者的生成背景;二、两者的主题意蕴;三、两者的审美观点。本文认为,朦胧诗虽然积极借鉴了西方现代文艺的表现形式,但在主题意蕴方面却渗透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英雄主义情份,基调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因此难以将它归入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它可以说是我国“五四”新诗传统的自觉接续,并为后来的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新生代诗作了准备和铺垫。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名”是名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字”是小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两者虽分属于不同学科,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本文从先秦诸子有关“名”的理论入手,首先着力探析“名”“字”关系,以求辨明两者的同异,然后在此基础上,以荀子《正名》篇为重点,从名字合一的角度重新审视“约定俗成”的含义,并着重阐发“名无固宜”和“名有固善”的深刻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