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它有两条线索:一是明明的笑;二是明明的笑对作者的感染。教学中,我抓住描写明明笑的句子一次次感悟,一次次回到主线,引领学生逐步明确“番茄太阳”的含义,让“番茄太阳”永远挂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二课《“番茄太阳”》的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教师对文本钻研得不够深入,对其中的情感主线难以把握;课堂中,师生与文本感情不能融为一体,效果极不理想。可见,“解读教材”是备课的起步,是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解读层次的深浅直接决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番茄太阳”》是一篇给人温馨、让人感动的文章。每每阅读,平静的心总会被感动激荡,以至于热泪盈眶。因为教学的缘故,要为“感动”找个理由,于是一次次地将“番茄太阳”诠释为“爱心”——“明明”以她无邪的爱心温暖着作者,感动着周围的每个人。执教之后,每每思索,主人公“明明”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将她的“快乐”升华为“爱心”是不是意义的强加和情感的拔高?  相似文献   

4.
教学重点: 感悟文中描写明明"笑"的语句及她感动人心的"话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讲述故事,把握"番茄太阳"的本质特征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一定都掌握了.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新词,理解生字词语。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孩子们,在你们的心中,太阳是什么样的?每当我们睁开双眼时都能看到美丽的太阳,它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你们见过番茄吗?它长什么样呢?是啊,也是圆圆的红红的,多可爱啊!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番茄太阳"》。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要带上双引号呢?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 《“番茄太阳”》是苏教版国标本四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卫宣利以自己的见闻为主线,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主人公明明的言行举止,尤其是浓墨重彩地多处描绘明明的“笑”,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盲童明明的关爱。因此,本文不失为一篇动人心魄、荡涤性灵的美文。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图在整体把握文本神韵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支点,牵动全文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语文课堂更加原生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课文——《“番茄太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3,(25):39-40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哪几件事,体会母亲对儿孙的钟爱之情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节描写,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殷殷亲情美。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表达自己敬爱父母的心意。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哪几件事,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殷殷亲情美。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谁来朗读自己搜集的歌颂母亲的名言或诗歌。3.上节课,同学们初读课文后,觉得这篇课文用《荔枝情》做题目更为妥当,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研读课文,寻找答案。二、自主自学,整…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饱含感情地具体叙事 ,在叙事中说真话、吐真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领悟表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都深受感动。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内容表达的?生读课文 ,回答问题。师板书。这些事例 ,怎样叙述才能表达感情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一)领悟作者具体叙事表达感情的方法。1.同学们快速默读3~6小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学国语的情景。生默读 ,概括。如果用这两句话概括叙述这件事 ,能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11.
刘春花 《广西教育》2013,(45):56-56,64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而神聚。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相似文献   

13.
《嫦娥奔月》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6.
韦晓慧 《广西教育》2014,(13):65-65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草原》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文佳作,作者老舍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充分展示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二、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学习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二)过程与方法: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相似文献   

19.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凸显语文味、儿童味和情趣味。语文味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有效裁剪、对文本语言的有效开发、对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倾力关注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理解、积累和运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儿童味表现在教师对儿童学习心理的有效把握上,更表现在儿童本身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与快乐成长上。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生:欢迎!师:谁愿意说一句欢迎我的话?生:欢迎于老师到我们砀师附小来作课!师:清楚,明白。谁能把话说得更好一些?让我听了更高兴,更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