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魏晋南北朝处于语言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其中词汇变化尤为显著.<世说新语>作为中古语料的价值早已得到时贤的认可,但对刘孝标注却关注不足.本文试对<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在辞书编纂方面的意义做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而成的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古注现仅存刘孝标注一种。孝标引书四百七十种,所引文献以魏晋南北朝为主,较好地反映了中古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汉语史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语料价值。本文试从刘孝标柱中的新词新义入手,对其在词汇发展、辞书编纂等方面的价值作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所引释氏文献甚多,其功德无量。然其中亦有不安之处。前人亦有所辨正,今并采之,依《世说新语》顺序,指瑕七则。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疫病肆虐,士人饱受折磨。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及南朝梁刘孝标的注解中,记载了不少名士与疾病的内容,诸如名士所患身体疾病的情况、名士的“省疾”活动、名士称疾与政治的险恶等等。《世说新语》及刘注中论及的疾病,与时代审美风尚、朝廷政治活动密切关联,既展现了魏晋名士简脱放诞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人情诈伪之下士人远离政治话语中心的价值选择,是我们解读中古文学与疾病关系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注疏体例严谨,足堪后人式法,然而却少有人论及。其体例具体可分为补阙、纠谬、备异、论辩、存疑、释典、疏理、别见等八端,其中尤以补阙、纠谬两者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刘孝标作《世说新语注》,是以审慎严谨的治史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来完成这部作品的。在作注的过程中,重视史料文献的搜集,有着多问阙疑的态度,尊重历史史实,力求揭示历史真相,最终使得《世说新语注》成为一部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史学材料。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两者已经融为一体。目前,史学界对注书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还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一部书的个别研究。试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与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放在时代背景下,从注书的背景、方法和所引书目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一前一后,饱含着作者对杜甫及杜诗的热情称赞之情.但两部诗话颂扬的主要方向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了颂扬杜诗的两种方向:《岁寒堂诗话》重视杜诗的思想性,《沧浪诗话》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尽管各有缺失,但在研究杜诗学上,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杜诗学上不可跳越的两层阶梯.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最名的志人小,为南朝宋临川王新义庆所撰。南朝梁时,刘孝标又为其作《注》,其影响遂更大。笔对《世说新语》及孝标《注》的写作年代进行了考证,得出的结论是:《世说新语》成书于宋元嘉九年至元嘉二十一年间(432-444),而《注》则成于梁天监元年至普通二年间(502-521)。  相似文献   

10.
善"引用"是《世说新语》的写作特点之一,其中对《诗经》的引用量大且效果极佳,惜学术界对此尚乏研究。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其直接摘取原句、断章取义、借用篇名正用其义、借用篇名反用其义等四种引用方式;并进而阐释其引用的意图及行文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汉末至晋,两个外来势力统治着益州地区。在这期间,他们既采取了相同的措施,也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同时。益州土士人对待这两个外来势力的态度,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刘壎是宋元之际著名的文士,《隐居通议》选评历代文人的文章,以此来表达他的文学见解:提倡文法的应用,注重脉络条理、结构统一;将风骨、简严、自然视为文章风格的指归,并提出"揫敛"的方法;散文内容上,强调根据性理、祛腐趋新;重视散文史论的提炼和总结,首倡"江西(文派)体",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柳永是宋代俗词作家的典型代表。柳永以其浪漫的天性和音乐才能,生活在到处是妓馆歌楼、勾栏瓦肆的都市中,谱写通俗的流行歌曲;音乐文化的成熟,丰富动人的燕乐,是其俚俗化的又一不可缺少的条件;而柳永的文化角色和生活悲剧,那种被需要又被排斥的困境,则带给俚俗化的柳词以更深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移情作用是形象思维的方法 ,是诗人抒情达意、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柳宗元诗歌创作中的审美移情造成了其诗歌独特的阴郁愁苦的审美情趣。诗人诗作中表层的淡泊平和之意与深蕴的愤懑悲悼之情相结合的矛盾处 ,儒释思想在诗人身上的两相融合 ,使其作品展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与韵味  相似文献   

15.
刘三姐传说自唐景龙年间(707-709)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布洛陀神话中"僚三姐造歌"算起,就更加久远了。刘三姐现象的魅力至今不衰,在于她身上负载着壮侗仫佬毛南等民族祖先僚人久远的历史的文化基因,在于她身上人神中介的神秘,还在于她本身就是稻作文化的代码和符号。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这是民族生命之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保护和弘扬。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为公元793年的进士,仕宦经历大体相似,政治观点,哲学观点相通,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下了患难与共的生死友谊,这睦都反映在他们的诗酬唱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歌妓与唐宋词关系密切。歌妓不只是接受者,更是传播者。柳永词“天下咏之”,除了其俗白易懂、情真动人外,歌妓的传播功不可没。歌妓作为第一传播者可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刘少奇提出,要在每一个党员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尊重群众,信任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观点。这种正确的群众观对于当前形势下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共产党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老根》突破了主旋律作品难有市场和乏有观众的惯例。把农民创业的主题挖掘得充分,表现得生动。作品民间性表现为平民化的底层视角、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主旋律题材在继续保持政治伦理化倾向的同时,更加显现出主旋律题材娱乐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生创作颇丰,其山水游记尤为后世人称道,这其中除了因为其文笔清新优美.景物描写生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表现出的人格美震撼着后世读者之心,给读者以艺术美、自然美、人格美三者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所致。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人格美主要表现为:博大的胸襟——正直的人格;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坚强的人格;对人民深切的关怀——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