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十多年的人生路,自启蒙入学至今,我没有一天离开过学校的生活。至今我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只有两种,一种是学生,一种是教师。如果概括起来,我感觉,每每我当学生时,就有一股力量让我深度自卑;每每结束学生生活的时候,我就重新感觉到了自信。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是个好学生,这就使我有了一种优越感。每每看到所谓的“差生”,我的心中不仅会生出一种同情,甚至还会生出轻蔑,仿佛他们不值得我尊重,直到那天。  相似文献   

3.
永久的记忆     
有些记忆,像浮云,风一吹就散了;有些记忆,像花朵,当时很绚丽,可季节一过就枯萎了;有些记忆,却像坚固的磐石,根植在心田,成为永恒。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的事和人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每每想起,总感到一种温馨,一种力量,一种鞭策……无声的批评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一次带领学生到一个景  相似文献   

4.
每每看到江苏电视台的《零距离》栏目,就觉得格外亲切.也许正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贴近的缘故吧.由此,我也时时想起我们从事的教学工作.为什么不少学生怕学习,甚至怕上学.我想是不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的距离太远了.久而思之,我想学生的学习、成长也需要“零距离”. 一、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零距离”  相似文献   

5.
心债     
在讲台上工作近十年了,呆过好几所学校,也教过了不少学生。每每接到过去的学生问候的电话,或是听到他们成功的消息,我都备感欣慰。可每次听到或是看到旧时的学生生活得不幸福时,我又感到内心一种隐隐的痛。我在想,他们如今的境况与我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相似文献   

6.
假如卞福汝主教、苏霍姆林斯基和我,在当时采取了另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那么……每每看见做错了事的学生在老师列举的一件件“罪状”面前垂头丧气的样子,我的心里就隐隐作痛。我多么希望下面的三个故  相似文献   

7.
周远喜 《师道》2004,(6):45-45
每每遇到同龄人如数家珍般的谈及自己年少时的读书生活,每每见到四五岁的小孩就能背唐诗宋词,十一二岁就能写小说、出诗集,在顿生仰慕之情的同时,我禁不住汗颜———我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竟是一片空白。我决不是那种天资愚钝、生性顽劣、见书就头疼的家伙,也决不是那种对书兴致  相似文献   

8.
书海飘香     
生活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就像知识一样。我与书有着不解之缘。小时候,连环画与小人书是我的最爱,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大后,这已经被古典、西方文学所代替。有人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每每与作者产生共鸣时,我就深深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途径和形式。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一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谢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学生进入了角色,刚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内容这一目标也就落到了实处。但是,  相似文献   

10.
一道菜     
生活就像一道菜,带给人的意义,不仅仅只有填饱肚子,而是在无数个往后的日日夜夜里,每每回忆起,就涌上的幸福感。我一直以为只有电影才会结束,因为电影都有炫目的开头。而生活,白开水般的生活没有结束一说。然而我错了。  相似文献   

11.
陈敦贤 《班主任》2005,(1):47-48
总想写我的语文老师. 时时有一种太复杂的感觉,每每面对单调而忙碌的生活,就想盘点一下自己太多的回忆.校园生活太多的回忆,时而清晰、实在,时而又模糊成发黄的老照片.  相似文献   

12.
每每看到学生写作文时总是一手托着腮帮子,一手转着手中的笔,就是下不了笔,细细询问才知道,他们不是不想写,而是觉得没有事情可以写,没有话可以说,他们缺失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就不可能有真实的情感可以来抒发.作为教师静心自问,学生写到作文就"堵车"是学生练笔太少吗?是教师没有认真指导他们如何写作吗?我觉得这几种原因都不是,造成学生写作"堵车"的关键还是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的贫乏.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觉得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有米了,做成饭也就容易多了.那我们语文教师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在缤纷的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溪水"呢?下面简单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除夕的欢乐     
正在我三岁那一年,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荷兰。虽然来到了美丽的荷兰,但是我每每不能忘记遥远的中国,尤其是除夕。至今我还觉得没有一天能像除夕那样让我倍感家人的爱、温暖和快乐,而这种感受是源于遥远中国的传统习俗。2009年的除夕,是我印象格外深刻的一个除夕。因为这一天是周末,我记得早上一醒来,就听到从厨房里传出来的各种声音:炒菜锅欻欻啦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发现学生特别怕写家庭作业。每每布置作业,总能听到学生说:“老师,能不能少一点.或不要布置。”我个人觉得布置的作业挺少的,为什么学生还是厌烦写家庭作业呢?众所周知.家庭作业是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如何让学生由怕写作业到自愿完成作业甚至享受作业呢?本人就作业设计方面做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5.
正物理是一门应用学科,生活中的物理比比皆是,学习者理当乐在其中,但不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感受是"物理学好了,人就疯了"。每每听到类似的话,我就在想:这是为什么呢?物理有那么恐怖吗?同行们,我们该咋整呀?究其原因,恐怕有千千万,但我总觉得"罪魁祸首"是"问题太多"。师生就像这知识汪洋中的一叶孤舟,漂呀漂呀,却总到不了岸,因为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谭星信箱     
广东省龙门县平陵镇黄豆行38号小宇我是一个独立生活的女孩,爸妈和哥哥都在另一个小镇工作,只有周末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我从初一开始就得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每天放学回家,如果自己不下厨,就没有饭吃.我觉得自己真是很辛苦,每每看到别的同学一回到家就有父母做好的饭菜吃,就忍不住想哭.我多么想和父母天天生活在一起啊!这样我的学习成绩也可能会好些.  相似文献   

17.
身为人师已有20余载了,每每回首往事,我总是又激动又骄傲。20多年来,我用自己的一片爱心,架起了一座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进行德、智、体、  相似文献   

18.
每每站上讲台,我心里总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希望学生们认真听讲发现我讲课的不足,那意味着我的学生们在探究性地吸取知识,又害怕学生突然站起  相似文献   

19.
<正>一、案例背景每每看见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脸上荡漾着笑脸,心就像融化了一样,我身边就有那么一群孩子,她们十六七岁,是高职校二年级的学生,二年级的她们已经适应了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由于各人目标和观念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其中,青同学的变化引起了我的注意,刚入学时,我对这位坐在第一排笑起来暖暖的女生甚是喜欢,在班团干部选举后,我问她怎么没上去竞选,她笑笑说,我就只想当课代表。后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幼教,就等于选择了清贫。我多次想放弃自己最初的选择,去过那种在别人眼里算得上幸福的生活。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最终我没有离开幼儿园,因为我心中装着这群孩子,我离不开孩子们!……作为一名农村的幼儿教师,我多么渴望,上级领导能够多给我们一些关注!”这是一位农村教师的心声。 是啊,每每提起农村教师,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些在艰苦条件下教书育人的人们,并且会很自然地将他们与简陋的教室、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联系在一起。“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幼教工作,但其资格与待遇得不到基本的确认,至今既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