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北京东三环等车,师傅大概是个新手,久等不来,绕了很久的路。我提着一堆东西,拿得手酸痛,无奈只好坐在地上思考人生。十多年前刚来北京上大学的时候在中关村那块,当时还没有地铁十号线,周末去新街口淘CD,鼓楼买游戏碟,达官营买DVD,这些事每次只能选一样。因为倒腾公交车通常要好几个小时。要是中间再晚点再吃个饭什么的,赶回学校就已经天黑了。后来我在论坛上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其中有一个李哥特别热心,每次都开着他的捷达接我们,一辆车  相似文献   

2.
某日,坐在公交车上,外面是不断暗下去的天空和越发难辨轮廓的路人。我一直在默默地观察坐在我侧前方的一位乘客。大概有两年多没见了吧,如果她是我所认为的那个人。我轻轻捅了下坐在旁边的爸爸,指了指前面那个人。  相似文献   

3.
肖进 《少年月刊》2010,(9):35-36
下午.快下班时,我因为要赶时间坐公交车,着急想把手头的工作尽快做完.结果忙中添乱把手指刮伤了,不痛.但隐隐地看见血丝,我怕弄脏报表,就找了一张创可贴包上。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萃》2011,(8):20-21
《时尚时间》的编辑们,收到读者俱乐部的奖品我很是欣喜,焉能不投桃报李搜索枯肠,成拙作一篇。然诸事繁忙,于今日才告完稿,已是一周了,希望能博众君一笑。  相似文献   

5.
华德阳 《教学随笔》2009,(10):17-17
走在大街上、乘公交车或上网聊天时,不时会有一两个学生迎上来,说:“老师,您好!”这时便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这犹如老农付出汗水后收获之时的喜悦,有时还会伴有一种小小的自豪感呢!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旅行,一个感觉是带着孩子出行的人都是很骄傲的,他们没有那种带着孩子旅行打搅了别人的想法,周边的人对他们更是热情有加,抱着孩子的父亲、推着婴儿车的母亲总是会夺得大家的目光,总是会受到所有人的照顾——你不可能看到一个抱着婴儿的父亲站在公交车上而没有人让座.你也不会看到一个推着婴儿车的母亲被卡在车门口无法上下,或者要等别人下车后才能下车。有一次,我在伦敦KING'SCROSS火车站看见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下火车,她要背包,又要推车,动作就慢了些,但是没有一个人催促她,相反所有的人都耐心地等在她的后面,甚至她下车后也没有人试图越过她先走,而是像排队一样跟在她的后面,直到上电动扶梯。  相似文献   

7.
1 在我学习的特长班楼下,是一个空旷的大厅,这两天正在举办一个档案文物展览。四面的墙壁上罩着明亮的玻璃,玻璃里面是一张又一张的图片和一些字据契约的影印本,也有一些档案文物的原件。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2011,(11):20-20
主持:孩子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经历,写作业的时候,把“6”看成了“9”;考试时,算式写好了,最后却忘了写答案;不小心把重要的东西忘在了公交车上……这些小马虎可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可是为什么会马虎呢,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马虎呢?下面让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同学们来说说他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缪金龙 《教育文汇》2010,(12):45-45
前些天我带女儿回乡下,中巴车上人特多,好不容易轮到我们坐下。一会儿上来一位老奶奶,看样子已有七十多岁了,手上还拎着一个挺沉的篮子。我便站起来给这位奶奶让座。“不了,我很快就到的。”老奶奶客气地让着。“我和女儿挤一下就是了。”老奶奶说声“谢谢”便坐下了。女儿站起来靠着我,突然笑着轻声地对我说:“爸爸,你有进步了。”  相似文献   

10.
C说,他在欧洲回港的班机上,遇到一个女孩子,大家攀谈起来。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女孩子是他以前女朋友的同学,她们念书时很要好。  相似文献   

11.
会管家的人     
同志,你要想知道一位勤劳节约成了习惯的教师吗?就在离长沙县城60里的一个山谷间,有一个常家冲完小,这里有一位年轻的事务员刘希舜同志,谁一问起他为学校节约财产的事,他们学校的老师和工友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他的习惯。一、这些东西是怎样搞起来的在新年的第三天,我到了他们学校里。当我一到门口时,学校的门关着。怎么?莫非找错了地方吗?可是,门外明明有操场,操场上有两对篮球架,大门侧有一块红漆字牌,一点也不错,是常家冲完小。于是我就在篮球场上歇了下来,把篮球架看了又看,真奇怪,这两对篮球架都是用新木旧木七拼八凑做成的。接着我从侧门进去,取得一位留守工  相似文献   

12.
何伟 《家教世界》2021,(1):30-31
五岁那年,九九认识了相隔万里的托克寻 五岁的小孩,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探究欲望与探究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流露.他们对山山水水感兴趣,对花花草草感兴趣,对虫鸟鱼虾感兴趣,对广袤的世界感兴趣……可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形形色色的入,尤其是与他们年龄相仿、相隔数万里的另一个小孩.  相似文献   

13.
不久以前,我应约去一家报社做评委,他们要招聘九名编辑和记者。天气不好,我没有开车,我家附近的公交车也正巧可以到达报社门口。我上了车。正是上班的时间,车上的人很多,早就没有了座位,我就一手抓住吊环,一手拿起带的报纸看起来。也就是过了两站,一位大约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上了车。公交车的喇叭里响起了"尊重老人是社会美德,请为老人让座,我们表示感谢!"的  相似文献   

14.
人是会变的     
<正>人是会变的。人有权变。不但人会变,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没有一个生命是不变的。日日在变,秒秒在变,连喜马拉雅山和太平洋都在变,连地球、太阳都在变,何况是人?人会变得多,也会变得少;会变得好,也会变得坏。总之,人是一定会变的,不管这个人是不是想变,他一定会变。所以,当有人说"我不变,不会变"的时候,不管他表情如何逼真,不管他如何捶胸顿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课堂(小学)》2010,(12):124-125
2010年8月10日,在成都的5路公交车上。一名白衣男子坐在老弱病残孕专用座椅上,周围站了一圈老年人,他视若无睹,反而跷起双腿,把腿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把语文教学的目的概括为“培养会读书的人”,我深以为是。古今中外凡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所建树的人,无不是一个会读书的人。所以培养“会读书的人”更应是以读写为学科核心的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会读书的人”,指的是有良好读书习惯和修养,能从书籍中汲取丰富营养的人。就是说他有着浓厚的读书兴趣、爱好,但又不是盲目的,他会选择读物也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他知道在广泛的阅览中,只把那些真正有用的书作为自己的阅读目标,而且能读出聪明智慧,不断充实自己。这正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所要求的。而现实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恰恰是不会读书,首先是不知道读什么书。  相似文献   

17.
范尼 《阅读与鉴赏》2009,(12):17-17
至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家所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一些人才会变得富有?  相似文献   

18.
希利尔 《小学时代》2012,(10):28-29
有时,我希望地球像玻璃一样透明,这样往脚下一看,就能知道另一边的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有时,我希望每位旅行者都能带回来一个好听的故事。现在,爱听故事的童鞋们,请跟随我的脚步出发吧!  相似文献   

19.
《课外生活》2011,(19):46-48
  相似文献   

20.
小朋友害羞时脸就会变红,还有的小朋友高兴时也会脸红,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当我们精神兴奋时,就会分泌大量激素,帮助心脏加快跳动,加大血流量。人的面部皮肤很薄,血管又很多,血流量增大后,脸就变得红红的。有的人饮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