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又开始做梦了。梦见大朵大朵灰色的云.围住她.越积越多,围得她透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2.
糖的哀伤     
踽踽独行的她,如古书里的失意女子,走在烟雨艨胧的古镇青石长街上。晶莹的泪花又一次无声地滑落,带着凉意的风,惊醒了她早已泛黄的记忆。花落人断肠,她昔日的欢笑已随着璇的离开埋葬在冰冷的雨水中。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哀伤     
华章益彩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恩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相似文献   

4.
遭遇亲人离世是初中生有可能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初中生的哀伤反应不同于成人,可能更加复杂,具体表现为产生不合理认知、隐藏情绪或无法与亲人告别。在对丧亲初中生进行个体哀伤辅导时,可采取尊重和允许、重建哀伤中的依恋及整合爱和哀伤三种策略。哀伤与爱同在,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心理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看到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哀伤抚慰日益为人们所熟悉、认可和接受。但是在中国进行哀伤抚慰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它必须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哀伤抚慰模式。中国哀伤抚慰的操作模式有:人生成就式、生命本质式、生命归属式、生活满足式、命中注定式。文章还讨论了中国式哀伤抚慰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父母必读》2014,(5):130-131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失去身边重要的人的日子。孩子,可能首先要面对失去他心爱的祖父母。如何走过这段哀伤?是深埋在心底永不谈及,还是学会处理?龙迪老师用她在汶川3年心理援助的真实经验,告诉我们该如何转化失去亲人的痛苦,重新生活。  相似文献   

7.
哀伤是丧失发生后个体所必经的过程。哀伤辅导协助生者完成与逝者之间的未竟之事并向逝者告别。运用哀伤辅导的相关理论与咨询技巧,对一丧亲大学男生进行了个案辅导,帮助案主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并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面对未来的生活。哀伤辅导方法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因素以及案主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8.
邓洁 《文教资料》2007,(19):96-98
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之一,在他的童话中能够领略到强烈的美感。本文从主题、角色以及色彩三个角度阐述了王尔德童话中的美丽与哀伤。  相似文献   

9.
哀伤主题在《文选》中占有相当比重。哀伤之情普遍进入汉末至六朝文学,既为这一阶段特定的社会历史状况所决定,又与作者审美与取材趣尚相关。这一主题的表现具有时代特色与阶段性区别,从一个侧面昭示了文人精神风貌的变化,折射出文学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一、由两个咨询个案引发的思考 作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大多为青少年.不久前,一个女孩走进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她叫小岚,就读初二,住宿生.室友们最近迷上了熄灯后讲鬼故事,引来女孩们蒙着被子的惊呼. 即使这样,其他女生不一会儿就渐入梦乡,而小岚却只要闭上眼就"看到"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和一张"模糊的人脸",她已经连续好几天怕得睡不着觉了.  相似文献   

11.
子女死亡带给父母巨大且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可能会持续一生。对其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其一根植于弗洛伊德的哀伤工作与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聚焦生者与逝者关系;其二基于应激研究的认知评估与应对,聚焦意义重构。临床诊断主要有迁延性哀伤障碍和持续性复杂丧亲障碍两种。丧子女父母的哀伤研究并未得到应有重视,研究对象与方法均需调整。未来需整合我国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建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从巴黎市中心到西北郊区的奥维尔镇,只半小时车程。 这是一条与瓦兹河平行而直达奥维尔的乡间公路,也是著名的“印象派绘画之路”——路两边间隔不远的一个个玻璃画框里,张贴着印象派画家塞尚、皮萨罗、多比尼、梵高等人的绘画的复制品,而画面总和当地景色一一对应吻合,原来,脚下正是当年画家们作画的地方。览景观画,会让人顿生时光倒流而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3.
童献纲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112-114,120
柳营的小说以女性婚恋为写作中心,表现了成年女性掺杂了恋父、自恋因素的爱之哀痛,展示了未成年女性因父爱缺失与婚姻阴霾所导致的心灵创伤,传达出女性对理想婚恋的渴望及难以实现的感伤.  相似文献   

14.
《文选》诗、赋体下都列有“哀伤”类,所录抒发哀伤之情的作品更多。本文从生命无常之痛、女性命运之悲、人生际遇之恨等三个方面对《文选·赋》哀伤类予以分析,以期使人们对这类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活动背景】危机指个体由于遇到重大而无法克服的外部刺激时产生的高度紧张或严重的痛苦状态[1]。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突发性公共事件,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暴发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危机状态,即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时,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伴随着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心理失衡。黄某,女,就读于某中学初三(1)班,走读生。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理念:死亡带来哀伤,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它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如果哀伤反应过于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或者深深地自责与内疚;或者感到失控无助、恐惧不安、行为紊乱、抵抗力下降;或者感到孤伶苦闷,出现强烈的孤独感;或者情绪低落,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和以往的朋友逐渐疏远,不愿见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不感  相似文献   

17.
师陀是京派散文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数量颇丰,且多以写人记事为主。他的作品既有京派散文的创作特点,又有个人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中,师陀用辛辣讽刺的笔触揭示社会的荒凉与颓败,用忧郁沧桑的文字抒写浮生的忧伤与辛酸。在师陀的散文作品里常常透出缕缕的哀惋与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18.
一名中职学生因父亲突然离世,感觉生活压力很大,情绪消极,人生没有目标。心理老师主动伸出援手,与其建立信任关系,之后运用意象火柴技术对其进行哀伤辅导,引导他照亮真实的自我,发现生活的希望,重新找到人生价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蜜之哀伤》是主要由老作家上山和金鱼的对话而构成的灵异怪诞小说,“蜜”一般指“蜜月”,即指老作家上山和既是金鱼又是女性赤井赤子之间的短暂而又恩爱的“蜜月”期;“哀伤”是日本文学主题精神,身体欠佳的老作家和死期临近的金鱼恩爱,女“幽灵”田村百合子生前与外面还有情人的男友之间关系和另一个女“幽灵”生前与老作家和后来结婚男友之间关系无不充满“哀伤”和“无常”。  相似文献   

20.
王乐 《八小时以外》2011,(10):108-109
蓝色——英文"blue",有忧郁、哀伤的意思,一个美丽又感性的词汇。不知道赋予这个单词此层含义的灵感是否来自"海洋"。2008年的时候,两个叫雅克(导演雅克?贝汉与雅克?克鲁索)的人一起,给我们讲了一个"深蓝色的故事"——《海洋》。尽管时至今日这部影片才和中国的观众见面,但好饭不怕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