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赋》是孙荪同志发表在《北京文学》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的一篇抒情散文《星云月三赋》中的第二节,被选作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标题是选编者加上的.《星云月三赋》,通过对星、云、月这三种自然景物及其变幻莫测的各种情态的真切、生动的描摩和作者对这些美好的自然景象内在情韵的追求、体验和把握,抒发了作者对风云变幻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丰富的观察和感受,凝聚了作者对宇宙、人生哲理性的思索,寄托了作者对无限美好的未来的憧憬、理想和愿望.“状飞动之趣,写真奥之思”(唐·皎然:《诗评》),作者落笔虽在美的自然,立意却在人类的生活现实.因而整篇文章读来令人感到情思邈远,意境开阔.  相似文献   

2.
赋史述略     
赋是一种非文非诗或是兼有诗歌散文特点的特殊文体.它既有散文的铺叙直陈而无其散漫无韵,它有诗歌的音韵节奏而又无其严整格律.但是,对于赋这一文体定义的界定,却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掌握的.《诗经·大雅·烝民》“毛传”云:“赋,布也.”王逸《楚辞章句》云:“赋,铺也.”刘熙《释名》云:“敷布其义谓之赋.”钟嵘《诗品》云:“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文选·<文赋>注》云:“赋以陈事.”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文.”朱熹《诗集传》云:“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而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则云:“赋者,古诗之流也.”《文选·<三都赋序> 》云:“故知赋者,古诗之流也.……存其所感,咸有古诗之义.”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者也.”刘熙载《艺概·赋概》云:“赋无非诗.”章太炎《国故论衡·辨诗》云:“诗与赋未离也.”又司马迁《司马相如叙传》云:“作辞以讽谏.”扬雄《甘泉赋序》云:“奏《甘泉赋》以风.”《羽猎赋序》云:“聊因《校猎赋》以风之.”皇甫谧《三都赋序》云:“昔之为文者,……本乎劝戒也.”又《西京杂记》记司马相如云:“赋家之心,包括宇宙.”又,“依类托寓.”皇甫谧《三都赋序》:“赋也者,所  相似文献   

3.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由第一节领启,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我在设计教学时,注重从整体出发,适时点拨,利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发现美、品味美、体验美,再去创造美,激发对自然的喜爱,真正做到“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相似文献   

4.
一“自三代秦汉,非声不言韵;舍声言韵,自晋人始;唐人言韵者,亦不多见,惟论书画者颇及之。至近代先达,始推尊之以为极致。”这是北宋范温在他的《潜溪诗眼》中对“韵”的美学理论功能演进的一段精辟叙述。范氏生存年代较早,概括其前代、近代的理论实践较今人自有便利之处。而且就现存文献记载来考察,他的看法也是中肯的。东汉蔡邕《琴赋》有句:“繁弦既抑,雅韵乃扬”,曹植《白鹤赋》云:“聆雅琴之清韵”,都是用“韵”标示琴音之美。联系稍后的嵇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和南朝刘勰《文心雕  相似文献   

5.
目前史学界对汉代更赋的含义有三种理解:一是“月为更卒”的代役钱,数量是三百。二是“戍边三日”的代役钱,数量也是三百,“月为更卒”的代役钱是两千。三是一月和三日代役钱的总称,数量分别是两千和三百。笔者以为,第一说基本正确,但不全面,有许多问题没说清,故少为人采用。本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此再加探讨。汉代没有“戍边三日”制度最早解释更赋的是三国人如淳,《汉书·昭帝纪》元凤四年诏“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如淳云:  相似文献   

6.
赋,它脱离了“诗”、“骚”而发展成介于诗歌散文之间的一种独立的文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赋作为一种文体出现,始于周末,最早的赋家是屈原和荀况。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荀况有赋十篇,现存五篇,即《礼》、《知》、《云》、《蚕》、《箴》五篇小赋,首次以赋为名,出现在《荀子》一书中。荀赋的出现,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赋体得到进一步发展而盛行模仿起  相似文献   

7.
韦昭注《国语》云:“凡作篇章,篇义既成,撮其大要为乱辞。”洪补申之云:“《离骚》有乱有重。乱有总理一赋之终。重者,情志末申,更作赋也。”朱熹曰:“乱者,乐节之名。”元陈皓《礼记集说》:“乱者,卒(?)之节。”  相似文献   

8.
古人对“音乐”概念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萧统对《文选》“音乐”赋的分类采用的是广义的理解,他的这种理解是受《礼记》和《周礼》的影响。萧统的音乐观,从微观上看,他对音乐有微词;从宏观上看,他是很重视音乐的。他积极的音乐观表现在: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注意音乐的娱乐养志作用,好尚“清音”。《文选》为音乐赋立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与萧统对乐与礼的关系和功能的认识有关,二是与乐舞繁盛的历史、现实及乐舞赋的大量出现有关,三是受汉晋音乐类赋归类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赋说     
说到赋,先应辨清有关赋的几个概念。赋在古代文学史上主要包涵三种含义:其一,赋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后由《毛诗序》归为诗六义之一:“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特征,钟嵘《诗品》曰:“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其二,“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0.
梁肖统编《文选》,第一次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分出“情赋”来,列入“赋癸”,即今本《文选》第十九卷。这些赋与一般抒情赋的不同之点,是里面描写了男女恋情。因此,李善在“情”字下注云:“《易》曰:利贞者,性情也。性者,本质也;情者,外染也,色之别名,事于最末,故居于癸。”依照李善的看法,肖统虽然在古代辞赋中看出了“情赋”的存在,但却认为赋男女之情,究竟是末事,不能与《京都赋》等列在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意象是人的内在意识情感同外在自然物象在相关前提下的融合统一,诗歌的这种思维过程正是意象思维的具体体现。《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广泛,其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与意象思维的高度和谐统一,是《诗经》艺术成就的高度体现。一、赋与意象思维在《诗经》的赋、比、兴三法中,赋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其特点是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然而这种写法并非只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叙写人物思想言行,或典型的事物、场景给人以启迪,令人遐想。《诗经》中用赋的手法创作的许…  相似文献   

12.
解词三议     
《现代汉语词典》具有严肃性和一定的权威性,给读者以很大教益。我在使用它的过程中,同时也曾发现一些不足之处,这里举出来,如果能起到一点“白壁去瑕”或“锦上添花”的作用,那是我所希望的。 (一)“赋闲”《现代汉语词典》注云:“晋朝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因称没有职业在家闲着为赋闲”。这个概念的外延太大,好象所有没有职业的人都可称“赋闲”。我读过的书少,还没见过一个把从未参加过工作的人闲在家里称做“赋闲”的例子,古今都未见这种例子。原来,“赋闲”虽有“没有职业在家闲着”的意思,但在使用的范围上却还有一个天然的限制,即“曾经有过职业的”。这个限制是由出典所带来的——潘岳是作过官(有过职业)以后又才在家闲着的。这种从官场中退出后的“闲居”,才叫“赋闲。”另查(《辞源》,云:“潘岳有《闲居赋》。今称人失职无事曰赋闲”。这就准确得多。这个“失  相似文献   

13.
在《登徒子好色赋》中 ,宋玉这样描写“东家之子” :“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 ,肌如白雪 ,腰如束素 ,齿如含贝。嫣然一笑 ,惑阳城 ,迷下蔡。”“东家之子”的身材、肤色、五官、神情、举止(文中的“眉”、“肌”、“腰”、“齿”、“笑”)等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她的美 ,在于形体相貌的一种恰到好处 ,既给人视觉上的快感 ,又能激起人们美好的遐想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人们心中被唤起的这种感觉 ,可借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话来表达 ,即“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时洋溢于我们心…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课文《云赋》是从孙荪同志写的《星云月三赋》中节选的一赋。赋,我国古代的一种韵文,这里含有歌颂、赞美的意思。这种文体,兼具有诗歌与散文的性质,大多铺陈风物,托物抒情。现在已经不用赋这种文体了,但是,现代散文中,有一类文章,往往吸取古代赋这种文体富有文彩和行文自由灵活、可以敷陈其事、咏物抒情的特点,而屏  相似文献   

15.
《诗经大雅》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二字便是得名于此。承载着美好寓意的朝阳古文化历史悠久,不仅有数以百计的宝刹古塔点缀山河大地,更有享誉海内外的四大品牌——“红山文化”“化石文化”“佛教文化”“三燕文化”,朝阳也因此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第一缕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汉书·艺文志》作为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在分类中首先确定了诗赋略一类,是对以诗赋为代表的文学的肯定。作为文学传统的诗歌,是指六艺略中的《诗经》,诗赋略中的部分屈原赋和歌诗。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汉书·艺文志》中的“诗”,这种分类兼顾了《诗经》作为六艺的主要身份,同时通过隐形的“互著”在诗赋略标题先后的顺序之中得到体现。在赋类中以屈原赋作为诗赋源流的分界,以此来彰显诗赋文体之变迁。最后列出歌诗一类,通过赋成为文人创作的主流文学体裁,反映了文人与歌诗的疏离。《汉书·艺文志》分类思想的背后是汉代文士对于诗歌这一文体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徐秀 《现代语文》2007,(4):10-11,40
《庄子》“重言”的形成溯源历来鲜有人问津,事实上,(《庄子》“重言”源于传统的“赋比兴”手法,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重言”由“赋”中“记言”演变而来;“赋”“比”“兴”三者的联系,使“重言”有了曲笔的表象;“重言”由“直笔”到“曲笔”是一种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任何叙事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叙事人。在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中,这个叙事人往往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说书人。《红楼梦》保留了中国小说传统的说书人——叙事者这一特点,但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它“并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人物的狭隘的角度进行叙事”。《红楼梦》的叙述结构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作者直接出场,声明其创作情况和立意本旨,声明《石头记》故事是他的创造和编述。如第一回开头,“作者自云”一大段文字即是如此。作者的声明,表明了《石头记》完  相似文献   

19.
《项脊轩志》中有一处借景抒情之笔 ,可谓千古名句 :“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其中 ,“珊珊”一词课文注释是 :“美好的样子”。教参对此处的译文为 :“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 ,明月高悬 ,照在墙上 ,月光下 ,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 ,微风吹来 ,花影摇动 ,美丽可爱。”在教学中 ,我感到这种理解好像意犹未尽。查看工具书 ,《辞海》对“珊珊”的解释有三条。其一 ,“形容衣裙玉的声音”。如宋玉《神女赋》 :“动雾以徐步兮 ,拂墀声之珊珊。”其二 ,“形容步履缓慢”。如 :珊珊来迟。 (《辞海》对“姗姗”…  相似文献   

20.
《月球之谜》(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文中有两个!、一个……,想一想十分有趣: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这个句子,我们仿佛就进入了那皓月当空的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