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语文德育目标的重要性概述 语文德育目标在整个语文教育目标中具有首要的地位。语文德育目标的重要性主要有三大来源: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标改革之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是当代教育相关学者与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对于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承担学生德育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实现的基本教学目标。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在小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探究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并对目前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作了充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首位,既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又发扬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德育的传统.把语文德育具体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一是避免了对语文德育的窄化理解。解放以后的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政治运动的冲击下,把语文德育单纯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无视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使语文课程变成政治课程的附庸。事实上语文课程若失去了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语文学科因其具有强烈的思想性、人文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至关重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结构,把德育提高到与知识能力并重的地位,进一步体现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因素,这些素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提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最强调综合性与艺术性的学科,语文教育在当前我国青少年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包括语文知识的系统传授,更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情感美感教育的最好载体与平台。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较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性、思想观点、品德情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和陶冶作用。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及语文课程中的德育包括哪些内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对小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于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承担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实现的基本教学目标。在新课标改革之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是当代教育相关学者与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究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并对目前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做了充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通过参加培训,对《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背景下的"语文与德育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语文与德育的大方向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德育在语文课程里恰如盐在菜肴里,语文与德育追求美好品行和全面的认知是课堂生态内涵的共同诉求,德育不是语文课程的万能膏药。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德育,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不应纯粹是一门工具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专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话语方式,根本问题还在于培养独立的人,有尊严的人,这是语文教学对学生性情养成、道德育化、品行塑铸诸方面所应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除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更要通过语文课程的教育进行德育.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文教资料》2010,(29):82-83
语文教学不仅有智育目标,而且有德育和美育目标。语文课程在培育和丰富学生的个体生命意识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具有不可估量的美育价值.因此,语文课程的美育目标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发掘教科书中隐秘的美及美的教育.而且要适时培养学生的审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德育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既是一个很传统的话题,又是当前课改形势下一个崭新重要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把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这个工具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内涵。它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中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习阶段。在此阶段,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增强其对于语文课程的情感认同。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以期能促进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语文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大纲中也已明确指出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的根本在于应用。在小学语文阶段,不断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那么,什么才是学生喜欢的评价呢?哪种方式才能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某种良好行  相似文献   

15.
张金鑫 《天津教育》2023,(26):34-36
<正>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心智、完善人格、养成习惯的关键阶段,德育内容与该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智育与德育双重发展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目前如何围绕语文学科特点融合德育、充分彰显学科价值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首位,既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又发扬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德育的传统。把语文德育具体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一是避免了对语文德育的窄化理解。解放以后的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政治运动的冲击下,把语文德育单纯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无视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使语文课程变成政治课程的附庸。事实上语文课程若失去了自身的特性,只是灌输某种政治观点,它就已经失去了其在学科领域的独特地位,因而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二是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追求,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蒋小丽 《文教资料》2009,(26):155-15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唯智主义"抹煞了其人文性的一面.因此,探讨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渗透性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文"与"道"的和谐,不仅有理论意义.更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评价在评价理念、评价指标、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不同,探讨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规律,把握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对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最能反映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规律,对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我们一方面应看到这些原则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在语文课程评价的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新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语言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程“阶段目标”中首次设置“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它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起构成语文课程“阶段目标”的五大方面。其设置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20.
历来的《语文教育大纲》都认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这一方面强调了语文的重要性,也造成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偏差。教师们都知道,语文教育不仅有智育目标,还有德育目标和美育目标。但是,后二者的实现,对师生却没有功利意义。在世人眼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升学率才是重要的。由此形成的一切为考试、为升学的教学实践,抹杀了语文教学的个性特征,模糊和削弱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