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教师》2016,(29)
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所肩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推进绿色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力:重视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倡导和培育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完善生态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明反思的结果,是针对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让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这需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高生态道德水平。本就可持续发展与生态道德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包英杰 《文教资料》2008,23(14):108-110
人类进入21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据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为人类要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就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而要树立这种意识,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我国公民进行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尤其要对青少年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本文阐述了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加强中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旨在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它可以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并与之共同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和文明体系。生态道德既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 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以带动和加快全体公民思想观念的生态化转化,促进生态文明道德的培育和形 成,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现代化伟大目标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雾霾天气肆掠、水土流失严重等大量环境问题的出现,暴露出脆弱的生态系统已经在慢慢失去平衡。这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关系。在此背景下,加强国人的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力图在分析生态问题背后的根源——人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活动,是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转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过程,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因而加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提升学生生态道德意识,践行生态道德,显得非常紧迫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严重地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代对德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学校德育面对人类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应发挥其独特功能,把道德教育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中去,树立受教育者的自然道德价值观和生态道德意识,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源泉。建设生态文明对新一代的建设者提出了必要要求——具备生态道德。  相似文献   

9.
当前生态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环境革命,促动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与自然对立的价值观,即受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影响。生态伦理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树立新的环境价值观和对待环境的新态度,以促进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和伦理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众多国家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提出建议,从而为今后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西南民族共生教育是在西南民族教育中处理、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自然与人文的互融和谐是共生教育的生态伦理。走向多元共生的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应有之路。  相似文献   

12.
绝对理性主义的工具论价值导向致使西方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陷入了极为严重的伦理生态困境之中。西方列强的入侵扰乱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正常逻辑,致使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内蕴着强烈的伦理生态诉求,它要求我们着眼于和谐社会的理论视野,并按照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要求实现我国政治现代化的伦理生态形塑。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6):21-24,28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全新的伦理思想,是在人类生存日益受到环境威胁。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绿色经济正是人们在这一思想启发和指导下的行为选择。以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网络伦理教育自觉的思考基于大学生主体性是一种视域的界定。在这里,突出剖析主体性,剖析网络伦理教育自觉的实现与有效性,从而就可以完成作为兼具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并重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自觉。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改革与"绿色大学"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当今的高等教育改革中,“绿化”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这是高校受教育生态化影响,在办学观和办学模式上的一种可喜转变,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人才观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其形式则以推动“绿色大学”建设而出现。当前,绿色大学建设成为一些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如何从政策制定到行动上采取积极的推进策略,使“绿色”教育思想真正融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思潮中,丰富改革内容,成为有关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必须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术生态失衡的背景,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和谐学术生态建设中的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功能主要有认识与调节功能、引导与控制功能、凝聚与团结功能、教育与促进功能.其中,认识与调节功能引导教师认识学术生态现实和理想,遵照学术生态运行规律自觉调节职业行为;引导与控制功能促使教师行为向和谐学术生态理想境界发展,控制教师行为以免其越界;凝聚与团结功能通过提供核心价值观将教师凝结为职业共同体、凝聚为道德共同体从而营造合宜的学术秩序;教育与促进功能通过教育师生以加强学人自律,积极影响社会道德以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秘书从业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应加强秘书的法制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加强秘书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之认清自己在工作中所担当的角色,成为“可靠的职员”、“领导的助手”。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化生态失衡与文化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文化问题是社会关系问题的表现,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建设中国的文化生态,就是要调整中国的文化定位和社会关系,把它们的关系重新理顺,成为常态。这就是文化生态建设的基本使命。其中,时空框架是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匹配,是非物质文化在社会中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我们特别需要探讨如何重建时空框架的中国属性。文化生态建设要让那些曾经被贬低的人的文化得到承认,让他们也有自主的"文化自觉",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绿色化学教育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中的"深生态学"观照——兼论环境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深生态学”理论来考察当前的研究性学习,我们会发现,当前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涉足环境教育时步入了一些误区。基础教育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不是拿出什么方案,做出什么实际成效,而是加强环境伦理教育,使下一代养成正确对待环境的新观念、新德性和新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