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与鲁迅在思想认识、气体人格、革命目标上的相通、相似之处,这些相通之处表现在:都有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愿望和行动,对当时农民的现状和封建传统文化糟粕认识相同以及表现在气质人格上的幽默与孤独的天然巧合等,从而讴歌两个伟人对中国革命的执着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明朝的刘彝写过一个脍炙人口的句子,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认为,读书和旅游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两大手段。其实,旅游不光与读书密切相关,与教育也有诸多相通之处。反思旅游现象,对当今的教育会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86):161-162
古有《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世间俗话讲"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大略可以体现音乐与社会风气、教育与生命成长的关系。社会上,关于音乐教育,观点广泛、涵盖众多,有广义和狭义之说,也有简要和专业之说,至于音乐教育对学生生命的教育意义,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4.
5.
国内符号学研究往往把皮尔士和索绪尔分别当作现代符号学的两支源头.认为二者观点互不相干,然而经仔细研究.二者的符号学观中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具体体现在其反对的对象,符号及符号学界定,符号意义,作用,分类,发展及符号的依赖关系上.了解这些相似点,有助于国际符号学交流,统一认识,推动符号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界普遍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开创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先河,学术研究多侧重于二人美学思想的差异性,侧重亚氏对其恩师的批判性,较少研究二人美学思想上的相通之处,从而导致美学思想发展认识上的断裂。本文从真、美、善以及符号表征等角度分析了二人美学思想上的诸多相似点,指出西方早期美学思想发展中的连续性,纠正断裂性的认识,弥补对美学思想进行简单化贴标签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语篇语用学与语篇语义学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二者有着相通之处:二者或多或少的带有功能主义取向(思想)和语篇取向;二者与语篇分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篇语用学是伴随着语篇分析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研究领域,语篇语义学是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篇分析有机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隐喻的相通之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民族化的精华,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鉴于相似的认知基础,英汉隐喻有着许多的共性。本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对英汉隐喻的比较,发现虽然隐喻的深层认知相同,但在表达方式上,有些英、汉完全相同,有些则完全不同,阐述了语言的共性是由于人们的认知心理相同,而不在于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民族化的精华,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鉴于相似的认知基础,英汉隐喻有着许多的共性。本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对英汉隐喻的比较,发现虽然隐喻的深层认知相同,但在表达方式上,有些英、汉完全相同,有些则完全不同,阐述了语言的共性是由于人们的认知心理相同,而不在于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和鲁迅都是时代的巨人。他们生前虽然没有见过面,也未曾有过个人书信往来,但其心始终是息息相通的。毛泽东爱读鲁迅的书,非常推崇鲁迅的人格、思想和精神。他在世时,虽然没有出版过研究鲁迅的专著,但在其著作、报告、讲演和口头谈话中,却有不少关于鲁迅的论述,仅130多万字的《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五卷就达20处之多。这些论述言之有据,论之在理,闪烁着深邃的思想火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毛泽东十分爱渎鲁迅的著作。还在延安时期,1938年1月12日,他给当时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任主任教员的艾思奇写过一封信。他写道,“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个零的,《朝华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这说明在写此信之前,毛泽东已经读过一些鲁迅的著作,但限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他还没能系统地读到鲁迅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心目中的鲁迅究竟怎样,本文以翔实的材料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爱不释手,纵谈鲁迅著作;知人论世,高度评价鲁迅;发扬光大,号召学习鲁迅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温毛泽东对鲁迅的论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毛泽东晚年说“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不仅在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分析上,而且在文艺思想上,都可作如是观。鲁迅逝世后不久,毛泽东就在《论鲁迅》、《新民主主义论》等讲演和文章中对鲁迅作出全面、深刻的历史评价;后来又向全党推荐鲁迅著作《答北斗杂志社问》,作为延安整风中“反对党八股”的学习文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并解决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发展的方向、路线等重大原则问题,《讲话》还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文艺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大量吸收并深化发展了鲁迅的文艺思想。本文从文艺的服务对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个人与群众的关系等方面,探索《讲话》与鲁迅文艺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有丰富多彩的立面人生,既有冲锋陷阵民族脊梁的刚性,又有寻常之人纯朴的柔性,同时也有凡人所难免的缺憾。前者是我们曾经一味抬高的,后二者则是我们一直淡化回避的,这样都不利于当今青少年正确认识鲁迅。作为认识鲁迅的主要载体——鲁迅作品,其担负着引导青少年学习鲁迅的重要使命。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搞好鲁迅作品的教学,必须打破陈旧的思想桎梏,从鲁迅各个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鲁迅的本真,还学生一个真实的鲁迅。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作的讲话,于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解放日报》首次刊出。该报编者在按语中写道:“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周年纪念。我们特发表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纪念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最伟大与最英勇的旗手”①。用《讲话》这个划时代的指示文艺发展方向的文献,来纪念代表“中华民族新文  相似文献   

16.
唐僧取经的故事可谓人人皆知,唐僧之所以能够取经成功,除了他有坚定的信仰和普渡众生的菩萨心肠,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位本领高强的徒弟孙悟空,他之所以能借助三徒弟的力量特别是孙悟空出众的本领取得真经,还在于他有约束孙悟空的紧箍咒这一至胜法宝,孙悟空才会保护唐僧一路除魔降妖历经八十一难终成正果。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巨人:毛泽东和鲁迅,都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文艺理论方面的建树,他们既有许多共识,又有各自独特的创见;在理论造诣上,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呈各自的独特异彩.以往对这两位伟人的文艺原理的研究,一般都着眼于他们的理论“共同性”而忽略了他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与自然相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沟通是心灵的交换。我们身处在这个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有山,有水,有许多令你陶醉的事物,但我们需要去读懂它,去吸取它灵魂之精华,用我们的心去和自然沟通,去寻找那藏在它内心深处最美的东西。走进自然,必须寻找四个路口,那就是春、夏、秋、冬,我们可从这四个路口去感受它多方面给予我们的最无私、最纯朴的爱。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从这第一个路口进入,能用心体会到它的清新,它的清纯。走近它,拥抱它,走进园林,那芬香不觉使你陶醉,让你有一种同苏轼一样飘飘然“羽化而登仙”的快感。我用心灵去叩问它:“你是否早已和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