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口语式标题,即巧用当时当地群众在交流、沟通、谈话时经常使用的词句入题。这些词句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概括性强、说理性强、表现力强、音韵强,含义深刻,通俗易懂,为读喜闻乐见,使用得当,可谓生花妙笔。  相似文献   

2.
提起广告语,很多人认为是广告的语言文字或广告中简短的词句。其实,广告语具有特定含义,而且成功的广告语流传广,诉求力强,是广告作品的重要组成。 广告语,又称广告口号,广告标语,是广告主在广告活动中较长时期内反复使用的一种简短用语。它的目的是使消费者理解和记牢一个商品观  相似文献   

3.
崔玉洁  文娟  廖坤  包颖 《编辑学报》2018,30(6):624-626
为了探索提高编辑工作效率的具体举措,缩短编辑的工作时间,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ord VBA 技术的一键智能编校系统。通过点击智能编校一键操作按钮,达到文档敏感词、重复词句的标注,指定格式调整的目的,且该系统操作简单,对编辑人员无技术要求。通过实验证明,该智能编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编辑工作的失误率,且程序通用性强,只要安装了Office软件就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闻出版的只言片语笑谈一些英文词句,使用得体,妙趣横生。究其词源或衍生意义,更是机智隽永,耐人寻味。本文采撷有关新闻出版的一些内容,以求与同仁共飨。略知英语的人都晓得,“news”即“新闻”,若大写成“NEWS”,将其看成是某些单词的首写字母的缩...  相似文献   

5.
“必须”,“应该”,“一定要”,“要着重抓好”,“要特别重视”,“要求狠抓”,“坚决制止”,“务必注意”……在报纸版面上,这类字眼、这些词句出现得越频繁,在读者的大脑皮层上越引不起反应。而不少编辑人员却似乎把在报纸上大量使用这类字眼、这些词句当作了“常规”。似乎处于报纸编辑的地位,就“应该”这样面对读者  相似文献   

6.
网络新闻标题不能照搬报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新闻记者》2000,(4):34-35
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报纸以 文字传播为主,制作标题特别注意词句的修饰,讲究 语言的“鲜活”,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广播的新闻标题以声音传播,因此讲究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电视兼具声像和文字传播,互补性强,其新闻标题追求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网络传真具有将文字、数据、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色彩等各种技术手段整合为一体的特点,那又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目前,我国网络版报纸的新闻标题与纸质报纸的相应标题比较,有如下几种情况: 1.网上新闻标题大多是报纸新闻标题的…  相似文献   

7.
一月谈     
“重要”太多有何益申建华常常看到一些媒体在领导干部的政务活动报道中,使用“亲自”、“重要”之类的词句,有时一篇文章出现十几次,以致形成了一种令人生厌的文风。人所共知,目前新闻稿件中的“亲自”用得过多过滥,诸如某某领导同志亲自批示、亲自主持、亲自调查、亲自考察,等等。除此之外,新闻稿件中的“重要”二字也不宜使用过多。领导同志讲话、作指示或发表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就是了,用不着动不动就说某某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也不管讲多讲少。“重要”多了,也就不重要了,而且有些领导同志的讲话…  相似文献   

8.
在地市党报和其他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记者或通讯员使用率较高的词句,且似乎有“约定俗成”的习惯性,所以大家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也听之任之,很少有人提出什么异议。然而,如果你仔细地分析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有些词句的运用,无论是从文法规范,还是表达新闻主题方面。实际上是存在不少欠准确、欠妥当的问题。其中。有的属“官腔”、“套活”型,有的属“想当然”型或“人云亦云”型。总之,多少反映了一些人有意无意的新闻“八股”文的倾向。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导向、  相似文献   

9.
李昌盛 《大观周刊》2011,(25):126-126
习语是英语词汇的精华,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使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文学巨匠们作品中的精彩词句、故事情节及人物等经广泛流传,成为习语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试从莎士比亚、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大家的作品入手,通过检索和分析他们作品中的习语使用,浅析英语习语和英国文学作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必须”,“应该”,“一定要”,“要着重抓好”,“要特别重视”,“要求狠抓”,“坚决制止”,“务必注意”……在报纸版面上,这类字眼、这些词句出现得越频繁,在读者的大脑皮层上越引不起反应。而不少编辑人员却似乎把在报纸上大量使用这类字眼、这些词句当作了“常规”。似乎处于报纸编辑的地位,就“应该”这样面对读者说话——制作标题、加写按语、配合短论;对于各方面提供的消息、评论中以这样的命令口  相似文献   

11.
李赢 《中国编辑》2005,(3):80-81
副刊作为报纸正刊的延伸,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新闻,副刊作品更注重语言的精致、词句的完美、立意的新颖,更讲求文化性。总的来说,副刊的文化性突出地表现在反映新时期的社会文化特色和体现本地的文化特色上。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1月的某报接连登载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监制的所谓“中华腾龙宝刀”的出售广告,且有名人摄影题字,并谓其1991号制品已入藏某大博物馆云云。但广告中的什么“财运亨通”,“宝刀不老”,“金龙宝刀祈平安”之类的词句,总是与“文物”、“博物馆”联系不起来。当然,用不用这类词句尚无关紧要,我只是疑惑此刀是否会如广告所说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显珍贵”。刀,早在远古就出现了。到三国时,应用已极为广泛。曹操令作百辟刀五枚;蒲元为诸葛亮铸刀,淬以蜀水,因曰神刀;吴大帝的宝刀三枚,曰:百练、青犊、漏景(…  相似文献   

13.
郭丹 《大观周刊》2011,(46):84-84
本文就低年级聋生的词句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办法和策略。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认为欲使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正常发展,必须从低年级词句教学抓起,只有把好词、句教学这一关,中高年级教学才能顺利进行。为此,就词、句如何教学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选取1994—2020年我国政府于国家层面颁布的101份文化扶贫相关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量分析以及内容量化两种政策分析方法对政策文本的发布时间、政策工具使用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我国文化扶贫政策存在强相关性政策数量不足、三种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我国应通过发布强相关政策文件、均衡优化各政策工具使用、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积极性等来优化文化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先驱报》有一篇经典报道,是关于一名一战残废老兵的.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光荣的代价是什么?两只眼睛、两条腿、一只胳膊——每月12美元。”简单的词句,极为生动地把那个老兵一贫如洗的悲惨境遇展示给读者,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算不如天算”、“人事已尽,天意难违”等词句,在新闻报道中是经常出现的。作为俗语的运用,我们可不必过多计较。但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事实上,迷信的思维方式、采写方式已渗入到某些新闻报道的深层,它与政治、文化、经济等都有着微妙的联系。这使我们深感分析其现象、原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平时我们写文章要求简洁,不要随意重复词句。但是有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把同一的词语或句子有意识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使用,修辞上就叫做“反复”,也叫“重复”,“重叠”。反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连续的反复,一种是间隔的反复。  相似文献   

18.
当代流行歌曲的歌词,有的借用古诗的词句或意境,达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它能引发联想.再现典型情景,延伸经典魅力。歌曲在传唱之时,体现出高雅的品住,丰厚的文化养分。可以让青少年在追求流行的时候,多接受一点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19.
以法治精神报道法治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到广东某报2007年1月2日头版的实际头条标题《佛山杀人狂魔广州落法网》,我想问一句:谁能说清楚什么是“狂魔”?这种《西游记》中使用的词句,能体现现代法治吗?传媒应该如何客观报道恶性刑事案件?比较一下新京报同天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陈力丹 《新闻界》2012,(18):23-25
学期末本科新闻理论课考试,我出了一道很简单的分析题:"以下两条消息中有哪些行文或词句的使用不规范?如何不规范?或缺少哪一条新闻要素?"两条新闻如下: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开诊本报讯日前,位于三亚海棠湾的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即301海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