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年前,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批知青随后上山下乡接受改造,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知青档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知青政策不断深化,如今的知青档案为日照老知青解决切身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68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号召的发出。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了留住这段历史。真实、生动地记录和反映天津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从2006年4月6日开始。征集知青档案的活动在全市展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为真实生动记录和反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馆藏知青档案史料,提升档案馆综合服务功能。4月6日,天津市档案馆联合市政协学习和史资料委员会、市社联开展了向全市征集知青档案资料活动,并在《今晚报》刊登征集启事。  相似文献   

4.
正"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人民日报》在1968年12月22日传达的毛主席指示。此后,全国城镇相继有千余万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因而许多人把今年视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四十五周年,并以多种形式进行纪念。我是七四届中学生,昔日也曾加入"修地球"的知青行列,近四年的崇明农场生活对我来说可算是一道难忘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人口多、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并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被作为政治运动来搞,指导思想偏了,结果造成劳民伤财,人民不满,也损害了上山下乡的声誉.中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从1955年至1981年,时间长达27年,涉及约1800万青年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曾经发生了许多永载史册的大事。其中有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25年间从城镇到农村“安家落户”的知识青年多达2000万。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在农村的下乡知青仍多达千万。  相似文献   

7.
40年前,一场席卷全国一千多万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在狂热的政治氛围中揭开帷幕:30年前,一群西双版纳农场知青给邓小平的一封信.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打开闸门。从那以后,成千上万的青年“带着空空的心”回到城市。几乎就在知青返城大潮的同期,知青文学也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知青们急迫地用文字表达他们的无悔、他们的反思、他们的愤懑、他们的无奈。  相似文献   

8.
<正>在浙江省嘉兴市知青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支边5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为全面收集保存这段特殊时期的历史记忆,嘉兴市决定开展"有关嘉兴市知青赴大兴安岭地区支边的专题档案"抢救性征集活动。1970年11月,来自嘉兴的知识青年响应号召,挥别故乡,奔赴千里之外的大兴安岭,开拓那一片冰天雪地的"高寒禁区"。"如  相似文献   

9.
为真实地记录和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津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馆藏知青档案史料,提升档案馆综合服务功能,自4月6日起,天津市档案馆联合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市社联。开展征集知青档案资料活动,并在《今晚报》、《天津日报》及天津档案网等媒体刊登了征集启事和相关报道。此次征集的内容包括:天津知青在农村、兵团、农场、林场等地生活、劳动时的老照片、当年的书信、日记、笔记等原始材料,以及反映知青生活的文章、文学作品,回忆录等。并规定征集资料全部由市档案馆收藏,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捐赠者本人及家属、后人可随时到馆查阅,所征集的回忆录类文章由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适时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10.
在"文革文学"中透视"知青群体"的青春心态,我们发现在这样特殊的年代,文本的创作主体就是实际参与"上山下乡"运动的知识青年,创作者和言说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是一致的,扎根农村的奉献与激情、青春理想幻灭后的觉醒与批判、阵痛中艰难寻找未来的苍凉与坚忍都是其心态表征,"文革"一代青年的精神成长史从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以石泉县档案馆知青档案为例,全面梳理知青档案的背景缘起及内容特点,深入剖析当前知青档案的使用现状和现存困境,指明了知青档案在新时代所具有的综合服务、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现实价值“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计和权益的保障问题,也考验着党和政府的群众服务能力。随着老一辈知青在工作及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类现实问题,以及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这段历史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上海市杨浦区档案馆对外窗口共接待查档群众7000余人次,利用档案1万余卷。杨浦区档案馆将利用率较高的婚姻登记、独生子女、知青上山下乡和知青子女回沪等档案优先数字化,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服务能力;实现了民生档案全区无障碍查阅,与全市17个区县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浦东新区档案馆与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人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人口办")协商,建立了民生服务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该项机制,人口办在受理户籍申报申请,尤其是涉及外省市人员落户浦东的情况时,可以直接通过档案馆的档案信息通道,核实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如婚姻登记、知青"上山下乡"、知青子女回沪审批、独生子女证申领等情况,掌握户籍审批工作中的第一手档案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高潮中,温州地区共有27500余名莘莘学子离开城镇.奔赴农村、边疆从事农业劳动和边疆建设.回望40多年前的那段艰苦曲折的经历,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令那一代人无法忘怀.沉淀在档案馆藏中有关这场运动的文字和图片,也成了许多知青追寻当年青春岁月的宝贵财富和查阅热门.  相似文献   

15.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到1981年10月17日,上山下乡政策调整,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作家,他的作品在其身后为他赢得了众多的拥趸.作为一个知青,他的名字与阿城、陈凯歌的名字交织在一起,成为云南这个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上最著名地点的生动注脚.纵观王小波的短促的一生:北京出生、云南插队、人大读书、外国游学、著书立说.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地方--山东牟平青虎山.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4,(Z2):11-12
<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人口多、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并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被作为政治运动来搞,指导思想偏了,结果造成劳民伤财,人民不满,也损害了上山下乡的声誉。中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从1955年至1981年,时间长达27年,涉及约1800万青年人。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风雨中,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背起行装,告别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81年末.兴隆县档案馆唯一的一名业务工作人员.一个偶然的机遇收集到赴兴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部分档案资料。岂料这些沉睡近30年的幸存档案,如今焕发了青春。为当年在兴隆县下乡的大批知识青年.落实接工龄政策提供了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19.
<正>1968年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广大青年以实际行动热烈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隆阳区原保山县从1969至1980年共安排9批5141人,公布在9个公社,58个大队,297个生产队和白花、潞江、新城农场、白花岭林场及棉站5个场队。由于当时大家档案意识不强,一些档案没能及时完  相似文献   

20.
<正>为不断丰富馆藏资源,着力抓好保山档案文化开发工作,市档案局计划编研出版我市知青上山下乡书籍,为配合市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3月19日,市区两级领导深入潞江坝调研了解知青情况。调研组一行来到潞江农场、新城农场分别查看了知青名册和照片,聆听了农场档案员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当地知青的历史背景和生产生活情况。随后,在农场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农场3个村组中走访了四川知青,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