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实验材料 医用简易听诊器、一袋液体(一袋早餐奶)、一个金属块(钩码)。 二、实验方法 1.先将金属块放到前胸,然后把听诊器的听诊头平贴在金属块上仔细听心跳的声音。 2.把金属块换成液体袋,用同样的方法再仔细听心跳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听诊器”?不就是医生塞在耳朵上给病人听心跳的玩意儿吗?呵呵,“此听诊器”非彼听诊器哦,因为它有魔法。这是一个叫龙隆隆的男孩无意中得到的一只听诊器,这只魔法听诊器看似普通,但它的膜片上竟然有一张脸,眉毛淡淡的,眼睛细细的,没有鼻子,嘴巴是一个小圆点儿。有声音进入传声道的时候,它竟然也发出像湖水一般幽蓝幽蓝的光芒。而令人吃惊得张大嘴巴的是,这只听诊器听到的竟是你心里的秘密。就是因为这只听诊器,龙隆隆听到了许多平时听不到的声音:家具的声音、西瓜的声音、杨老师心里的声音、同桌张雨果心里的声音、诈骗犯心里的声音……那…  相似文献   

3.
收集声音     
《家教世界》2015,(9):50
提出假说: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如空气)传播,也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声音的产生是因为声源的振动引起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振动形成声波传入人耳,使耳膜发生振动,产生了声音的感觉。实验材料:1.光滑的白纸(或小纸袋,如小纸药袋、薯条袋)2.剪刀、胶水3.小飞虫(或稍大一点的昆虫)  相似文献   

4.
“听诊器”?不就是医生塞在耳朵上给病人听心跳的玩意儿吗? 呵呵,此“听诊器”非彼听诊器哦,因为它有魔法。这是一个叫龙隆隆的男孩无意中得到的一只听诊器,这只魔法听诊器看似普通,但它的膜片上竟然有一张脸,眉毛淡淡的,眼睛细细的,没有鼻子,嘴巴是一个小圆点儿。有声音进入传声道的时候,它竟然也发出像湖水一般幽蓝幽蓝的光芒。而令人吃惊得张  相似文献   

5.
魔法听诊器     
快乐导读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只听诊器之间温暖而奇妙的心灵之旅。一个叫龙隆隆的男孩,无意中得到了一只听诊器。就是因为这只听诊器,龙隆隆听到了许多平时听不到的声音。家具的声音、西瓜的声音、杨老师心里的声音……那么多的声音一下子挤进了龙隆隆的耳朵。精彩选读特别的是,那只听诊器的膜片上竟然有一张脸,眉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第十册17课<声音的传播>共有3个实验.实验1是把耳朵贴在桌上用轻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实验2是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另一学生耳朵紧贴水槽,能听到石头的碰击声.说明声音能在水(液体)中传播.实验3是把小鼓立在桌上,在鼓的右面立一个纸屏,纸的右面吊一个小球,使小球紧贴纸屏.用鼓槌敲击鼓的左面,可看到小球跳动.  相似文献   

7.
老高体检时,医生发现他心跳很快,一做心电图,原来患了心脏病。回家的路上,老高顺便买了一副听诊器,心想:要保护好自己的心脏,这玩艺儿少不了。这一天,老高在家逗3岁的孙子玩,顺便掏出听诊器,给他听心脏。不听还好,一听大吃一惊:小孙孙的心跳竟比自己还快!老高不敢怠慢,连忙带上孙儿到医院看病。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空气传播声音"时发现,使用课本上的学具"简单听诊器"听心跳时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一是试听者穿的衣服必须单薄;二是胶管不能漏气;三是必须将漏斗紧贴在胸部。然而,尽管满足了这3个条件,但有时听到的声音还是很小。为此,笔者制作了"空气传播声音演示器",通过检验,效果十分明显。现将该仪器介绍如下。一、实验原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橡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第五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一课中,说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课堂中做气体、固体传声实验效果良好,但在做液体传声时,学生分组在有水的缸里,把两块石头相碰,耳朵贴在水缸边听到了石头振动的声音。由于这种实验局限大,距离短,学生还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相信这一结论,我设计了两种做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一是选择一个晴朗的早晨,让学生到指定地点(离学校约500米)听上课的电铃声;二是选择一个有大雾的早晨,  相似文献   

10.
暑假减肥记     
应正锴 《小学生》2009,(8):51-51
星期天,我读了一个童话故事—《心跳》,这个故事真是太有趣了,而且还隐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机器人阿铁是方医生的助手,他要方爷爷教他用听诊器听心跳。阿铁第一个听的是方爷爷的心跳,一分钟是70次左右。第二个听的是小老鼠的心跳,每分钟是500次。第三个听的是老黄牛的心跳,一分钟是25次。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与学》2006,(8):45-47,F0004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坐在逆水驶向上游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2.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学生按要求认真做好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同时,还应结合教学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编实验练习题来增大实验教学的容量,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操作,并在设计和操作规程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仔细观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再通过实验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下面仅举两例供同行们参考. 例1:将一重7.9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6.9N,若把它全部浸没在另一种未知密度的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7.1N,求①这块金属的密度;②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相似文献   

13.
自然仪器“物体沉浮实验盒”中有一个承压盒。我通过实践,发现它除了可以用来测气体、液体压力外,还有以下妙用: 1.自制医用听诊器 所需器材是:一个承压盒,三根橡胶管(20CM左右),一支丫形管,一块橡皮膜,一根橡皮筋。做法是:将橡皮膜蒙在承压盒上,在盒上接一根橡胶管,橡胶管另一头接丫形管下端,丫形管上端分别接两根橡胶管。使用时,将丫形管上的两根橡胶管塞入耳中,将承压盒的橡皮膜压在心脏处或胸部其它部位,则心跳和呼吸声清晰可闻。其效果并不比市售的听诊器差多少,如果想套在耳上不掉下,则可在橡胶管端安上弯曲的塑料管作为耳塞,再用  相似文献   

14.
在讲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时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演示,实验时都是以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和金属块受到浮力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然而学生在学习中以为只有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受浮力大小才等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不能理解金属块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所受浮力都等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为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笔者把此演示实验做了简单的改变,装置见图,演示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心跳等微弱的声音放大让全班学生同时听到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在收录机较为普及的今天,是否可以利用收录机来帮助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们带着这个良好的愿望进行了摸索,组装了一架能让全班学生听到心音和显示血压声音的简易电子听诊器。这套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携带方便,教学效果好,实用价值高,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简易听诊器的制作湖北省郧西县安家中学︵︶刘帮学我教学生就地取材制作简易听诊器,可用于解决《生物》第2册第33~39页的三个问题:一是听心动,了解其跳动的节律性;二是测心率;三是探讨脉搏与心跳的关系。简易听诊器制作方法如下:一、器材漏斗(玻璃的,塑料的...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十册《声音的传播》一课,要求指导学生认识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本课关于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设计的实验是:一个同学用耳紧贴在水槽的外壁,另一个同学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在水槽的外壁处能听到石头相碰的声音。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了另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已经学过用量筒和天平测物质密度的方法,下面再介绍几种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的方法.1.利用下沉的物体测密度方法:①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的重量G.②用弹簧秤拉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这时弹簧秤的示数G',则F浮=G-G'.③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的表达式:因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有V物=V排,且F浮=V排籽水g,所以有:V物=V排=F浮籽水g=G-G'籽水g,又因G=mg=V物籽g,所以有:籽=GV物g=GG-G'籽水gg=GG-G'籽水.即金属块的密度为籽=GG-G'籽水.如果要测液体密度,找一块已知密度的金属块(如铁块)即可,方法同上,液体密度为籽液=G-G'G籽铁.…  相似文献   

19.
李进 《科学课》2013,(6):118-119
在比较沙子、水、空气的传声效果时,教材采用的是“自己制造声音,听好一袋再换另一袋”的形式。通过实验操作我发现,要完成这个实验存在以下两点困难:  相似文献   

20.
分析问题时,逆向思维挺有用,请看:题现有弹簧秤,半杯密度已知的液体,细线,一金属块.请你设法测出该金属块的密度,并写出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