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论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正当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公共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公民社会以其特有的价值诉求与功能表达影响着公共治理的成效。公民社会在维护公共价值、促进民主行政、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实现其“善治”与“善政”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中的公民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商业贸易、劳工输出、移民和难民 ,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员流动 ,使得传统的、相对于国家定位的公民与公民教育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简述了西方社会公民与公民教育的基本概念 ,公民教育的不同模式 ,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中 ,民族国家公民教育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与世界问题的日益凸显,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人类共同居住的家园,并致力于共同建设更加公正繁荣适宜人类生存的世界家园。为适应世界发展趋势,各国教育开始研究"世界公民"教育,关注培养"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要求未来公民不仅要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而且需要他们发展从社区到全球所有层次公民参与的能力。而世界公民教育就旨在将儿童塑造成具有全球思维且能负责任参与的世界公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内涵、实践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及其未来发展取向,希望为推进我国世界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公民资格、公民资格教育与全球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国家公民资格的普遍性和成员之间的相互性特征规定了公民资格的教育方向。公民资格教育要完成公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一方面要培养行使公民权利和参与国家事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另一方面要培养共同的文化意识,形成成员之间在情感上的相互性。今天,虽然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挑战,但并没有否定民族国家的公民资格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一、大学是全球化时代公民教育的最佳场所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的理念不断发生变化.但大学自诞生之日起所秉承的独立自由和世界精神的永恒理念和精神实质依然故我.这两点精神在塑造世界公民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的变革,历史地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的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的关系正在不可逆转地发生变化。一是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的关系正在由相互对立转为相互调协,二是国家的局限性日益突显,三是国家的历史性也日益显露出来。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必将对任何违背人类共同利益而自行其是的国家施以有形或无形的约束,而全球公民社会中阶级斗争的发展或阶级关系的变化也终将使全球公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发展的唯一原则。  相似文献   

8.
为公民社会培养人--公民社会与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产生及发展有其历史延续性。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应关照其现代性及本土性特征。尤其在中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应对其作出合理回应,从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方面作出恰当选择,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公民教育:挑战与回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现代性构成要素的公民教育从一开始就与民族和民主的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这一特征的现代公民教育伴随全球化的进展遇到诸多深层次的挑战。迎接这一挑战构成了20世纪末以来公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复兴和加强的一个重要背景,而对这一挑战进行恰当的理论与实践回应也正是各国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界正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如何寻求全球认同与本土认同之间的平衡将是这一恰当回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公民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国民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即培养国家公民.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件《世界公民教育:培养学习型人才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中提出培养世界公民的新主张.在全球化趋势迅速增强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相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期望通过世界公民教育培养人民的全球意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张,世界公民教育应尊重多样性与差异性,消除种族和国别歧视,以建立一个多元而又平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但人权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从"天赋人权"思想的诞生到资产阶级人权文献的发表,从西方人权到世界人权,从个人人权到集体人权,从公民权到民族权和发展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权概念不断被补充新的内涵而逐渐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并最终以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下来。表明人权的概念不断完善,人权的保护不断加强,国际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人权、人格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驳斥"人格权是宪法上的权利"的观点,重新确立了人格权的民事权利本质.  相似文献   

13.
人权即人之为人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然而,人们往往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人权一词。文章就人权的概念进行分析,以便弄清人权概念的根本含义,从而正确认识人权,认识中国及国外的人权的差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由联合国制定并倡导的《新安全议程》扩大了传统意义上“安全”的范围,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关于“人类安全”的定位和诠释。目前有许多国家热情提倡和支持扩大传统意义上的“安全”范围,由此积极支持联合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议程》,但是我国少有学者对此国际法上的这一转变予以格外的关注。“安全”范围的扩大涉及到人权与主权平衡较量的严肃问题,这也是国际法的一个永恒话题,因此有必要对《新安全议程》的核心问题,即“人类安全”的范围和内涵进行剖析,运用纵向历史的通观,以亚洲各主要国家对联合国“人类安全”新定位的不同反应和立场,预测亚洲地区将来人权法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中国应该在此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对司法机关的讯问有权拒绝陈述 ,不因拒绝陈述而被司法机关作出对其不利的法律推定的制度。沉默权的确立与否是目前刑事诉讼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 ,学术界争论已久。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惩罚犯罪 ,保障无辜的刑事诉讼任务的实现 ,而且也成为衡量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人权保护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文化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社会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在世界范围促进文化权利的保护与实现,但总的来说并不顺利。这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政策上的原因,更有可行性的原因。人文发展理论与战略,从观念与实践两个层面为文化权利的保护与实现提供支持,是保护与实现文化权利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的崭新实践,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项工作的发展程度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够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增强,空间范围有了拓展,内容将偏重于其所掌握的知识的价值的计量。因此,要加强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与计量方法、人力资源会计报表披露方式的研究,探讨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和客观现象,并且已从单一的经济全球化向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全球化方向发展.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交流和互动,促进不同民族和国家问的文化交融和认同,同时也必然会引起各种异质文化及价值观念间矛盾冲突的尖锐化.虽然文化冲突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长久性,往往易被人们所忽略,但这并不能掩盖其背后所体现的不同国家间的政治斗争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利益在国际舞台上角逐的实质.面对尖锐的文化冲突,在文化上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要不断加强自身发展和文化建设,抵制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以维护本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一般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基于维护自身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人格安全等和人相关的最广泛的人格利益所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具有权利主体的普遍性、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权利内容的不可穷尽性等法律特征.一般人格权制度具有解释具体人格权、产生具体人格权、补充具体人格权等功能.法人不应该享有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保护制度只能适用于自然人而不能适用于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