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师》2012,(7):15-23
“辩课进校园”第四站走进了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辩课”全程用时90分钟,围绕中心辩题,大家各抒己见。蔡宏圣老师“认识负数”一课,我刊将择机介绍;下面结合“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对辩课要点作简要整理,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一、无“微”不至
  镜头一:几个妈妈的对话。“现在的孩子手机、电脑不断轮换着,整天低着头摆弄着这几样东西,眼里全没有其他存在,这样下去怎么办啊?”“你们家的也是这样啊!”“是啊,我家孩子也一样,手机、电脑比什么都重要,完全离不开啦!没办法了……”
  镜头二:几个学生的对话。“学校不准带手机,我准备悄悄带,反正老师也看不过来。”“哈哈,我有高招,带俩,一个替代品,万一老师发现,就拿一个坏手机去冒充,这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相似文献   

3.
<正>“郑老师,您好!没打扰到您吧?我是曾让您头痛、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吴昕蕾,想必郑老师肯定记得。”电话那头的声音里,有激动也有羞涩。“吴昕蕾?”我忽地想起当年的“响炮”事件,连忙说:“老师当然记得!你现在在读书还是……”不等我问完,手机里传来憨憨的笑声:“老师,我一直在学校读书,今年参加了高考,已经收到了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想问郑老师哪天有空,请您吃个饭呢。”  相似文献   

4.
去食堂吃饭的路上,接到范老师的电话,说《当代学生》创刊十周年了,问我这个“老人”有没有兴趣写点东西。“好啊”两个字在脑海中没有停顿—秒钟便脱口而出。握着手机和范老师聊了一会儿,一路笑去。朋友问我:“怎么这么开心?”我说:“就是这么开心!”十年,真是—个好日子。我是在“五年”的时候认识《当代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从教十余载,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学生,也见过不同类型的家长。总的说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老师充满信任和期待。当然也不乏难相处的家长,我的做法是“避其锋芒”,委婉地对他说“不”。前不久,我和几位老师正专心致志地备课,一家长领着他旷课三天没有到校的儿子闯进了办公室,直接对他儿子的班主任王老师说(没有称呼):“我儿子的手机又丢了,你当班主任的管不管?”王老师是位四十好几的老教师,性情温和、内敛、不善言辞,王老师一时没有应对,那家长就又说开了:“他和同学打架的事,你怎么能那么处理呢?”让王老师不知先回答哪个问题好。…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回放“打老师了!打老师了!你们班的小耿把体育老师给打了!”同事小石像一阵风一样跑进了教职员办公室,一边喊着一边到处寻找我的身影。发现我后,便向我跑来。“你在开玩笑吧?小耿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这样的小女生怎么会去打高大威猛的体育老师呢?”我感到十分不解。“华老师!我什么时候骗过您?”小石喘了一口气,接着说,“刚才下了一场大雨,因此体育课就改为在室内上课了。可体育老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小耿正在玩手机。于是,体育老师就把她的手机给没收了,结果小耿同学当场就‘发飙’了,把体育老师‘暴打’了一顿。”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各地“进校园”活动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归口管理部门的不明确、学校领导者的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了“进校园”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学校承担“进校园”活动的总体负担过重;一些学校开展“进校园”活动的育人效果不佳;部分单位组织“进校园”活动时追求形式主义。要解决当前我国“进校园”活动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教育部门发挥领导功能,统领好“进校园”活动工作;其次,牵头部门摒弃政绩思维,设计活动项目坚持育人为先;第三,学校认真实施活动项目,确保“进校园”活动出实效。  相似文献   

8.
今年暑假的一天,手机突然响起。我刚刚接通,电话那头便急切地说:“老师,我是朱然,不!我是小勇,您还记得我吗?我考上复旦大学了!我是来给您报喜的……”放下电话,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9.
2014年5月8日下午,深圳市罗灿名师工作室“名师进校园”暨“名师开放课堂”活动在罗湖区红桂中学举行,这是罗灿名师工作室举办“微课接力”的第3次探索实践活动。罗灿名师工作室成员福田区红岭中学乔波老师、福田区外国语学校黄皓老师、深圳实验学校张皓老师、罗湖区文锦中学成赞老师以现代文教学微课探索为方向,四人合力共同呈现了一堂精彩迭出的微课飨宴。  相似文献   

10.
还没有接班,小健的名字就如雷贯耳,扰乱课堂、打同学还不算,和老师也屡屡动手,用头顶老师的肚子,抢老师的手机摔,简直就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小混世魔王。面对前任班主任周老师愤怒的诉说,我无法想象,一个刚上二年级的孩子会顽劣到如此地步。看来,我真得好好“会会”他。  相似文献   

11.
“报告老师,你们班的张涛昨天下午去网吧了。”“他是约着俺班的李凡、马晓磊一块去的,他还请客,让他俩别说出去……”星期一早晨,我刚进校园,就有两个小同学向我告状。我简直气坏了,因为我多次强调我班学生要远离网吧,一周前才与家长、学生签订了不进入“网吧”的《协议书》,刚过了几天,他竟顶风而上。我气呼呼地向楼上走去,忽见张涛背着书包没精打采地要上教学楼,便没好气地说:“张涛,昨天去网吧了?跟我上办公室!”“老师,原谅我这一次吧……我…再也不敢了……”他低着头,嗫嚅地和边走边说。“不敢了”这几个字,我听得多了,已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像往常一样来到作文班,一进教室便惊奇地发现位子变了。嘿!一向“诡计多端”的阎老师又在打什么主意呢?果然不出所料。上课时,阎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用笔‘拍照’。”乖乖!听说过用照像机拍照,也见过用手机拍照,可从来没听说过用笔“拍照”,真不愧是绝招。你想看看我用笔“拍”的“照片”吗?第一张“照片”上是阎老师。虽说阎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周多的课,可以前我还真没认真观察过这个“老阎”,今天我要狠狠地“拍”他一次。阎老师有点秃顶,淡淡的眉毛,一个鹰勾鼻子,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不过对于他的平易近人,我们还是深有…  相似文献   

13.
朱志军 《新教师》2019,(9):10-11
当前,各种主题不一、形式多样的“进校园”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推动了学校办学内涵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这样的“进校园”活动名目繁多,节点密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频繁进校园,究竟是“诲人不倦”还是“毁人不倦”?面对各类教育活动进校园现象,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理性思考了。  相似文献   

14.
当前,廉政文化是个热门话题,社会各界对此颇为关注,研究、探讨蔚然成风。吉州区纪检委、宣传部、教育局高度重视,共同发起,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学习、思考,我想谈谈对廉政文化进校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丁冬泉 《考试周刊》2012,(46):180-181
尽管学校三令五申、明文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但手机仍在初中学生中悄然普及。不可否认,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给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带来了方便,然而随着初中学生广泛使用手机,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出现了。心理专家将手机依赖视为一种具有典型症状的心理疾病,一种精神成瘾,将其命名为“手机依赖症”。初中学生普遍使用手机与过分依赖手机现象不仅给初中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而且给学校教育带来许多新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大难题,学生不良习惯的一种顽症,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宋蕾 《辽宁教育》2008,(5):26-26
周五晚上刚吃完饭,手机响了。接起来一听。是刘祥宇的妈妈。 “宋老师,我实在忍无可忍了!”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  相似文献   

17.
杨立志 《班主任》2010,(4):44-45
在寄宿制学校,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已成为普遍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不少学校想出很多办法,如在学生宿舍不安装插座,让学生无法充电;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学生使用手机,立即没收;向家长反复强调,不要给孩子买手机……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手机进校园,越控制越失效,学生带手机现象仍很普遍。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罗桂香 《成才之路》2013,(28):46-47
“手捧智能手机,眼聚手机屏幕”,这就是信息化时代部分中专学校的课堂。老师与手机在争抢学生,人与机器在较量。如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了我备课上课的焦点。一、抓住时代脉搏。设计课文导语 抓住时代脉搏,设计课文导语,能迅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转移视线:从手机屏幕转向老师。  相似文献   

19.
“喂,是老爸吗?我马上就要到家了。现在正在给我的汽车加油呢.家里一切平安吗?”小猕猴这时正拿着手机和猴爸爸通话。“太好了.我早就盼望你回来了。”猴爸爸说,“不过家里出了点小问题,我连手机也不’敢在家里打呢!”  相似文献   

20.
张碧泓 《教书育人》2004,(9M):47-47
“老师,四只眼抢我的作业本!”一踏进校园,刚从邻校转来的金明就给我出了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