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涉外交际礼仪具有严格的规范。然而,在交际发生的特殊情景、历史背景和主体文化差异等因素作用下,必须对礼仪规范进行适当的权变处理,才能维护更大的礼仪价值,避免礼仪规范的冲突,追求特殊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道德选择作为人类重要的认识活动,往往面临着不同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道德主体的内在冲突、同一价值体系内的道德选择引发的价值冲突、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道德选择及其价值冲突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处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对立或冲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权变理论与管理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理环境是自变量,管理方式是因变量,在管理中管理方式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管理者要掌握多种管理方式,了解权变因素,学会在各种方式之间游移、变换,做到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文章基于管理学、心理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权变管理问题,分析了权变理论的基本内涵和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权变理论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权变管理为主的个性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奖惩、组织文化氛围,并进一步分析了权变管理和刚性管理、权变管理的动力、权变管理的成本等实施权变理论面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发展快,应用性、操作性强,与市场联系紧密。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旅游专业本身的特点,运用权变思想转变教学理念,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寻找应变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从应对当前成人教育管理在管理实践上的问题和理论深化的需求出发,成人教育管理需要借鉴权变管理理论,以求促进自身的发展。本文从人事管理、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三个方面分析权变理论对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的权变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稳 《文教资料》2011,(2):36-38
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翻译中相辅相成,适用于不同的文本要求,满足不同的需求,起着不同的作用,各有其存在的价值。二者优势与劣势皆并存,抽象、断章取义的谈论采用哪种翻译策略都是不可取的。因此,译者需要综合考虑文本的类型、翻译的目的、读者的层次和要求等相关要素,根据具体的情景,权变选择翻译策略,确保在译语语境中客观、全面地再创造原文信息,保证其质和量,发挥源语的预期作用。  相似文献   

8.
市场环境突变下的竞争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主旋律,为了避免在战略管理理论丛林中迷失方向,论述中运用权变的思想和边缘竞争理论作了新的探索。提出:在动态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衡量成功的标志是快速的应变能力。企业应以变应变,以组合的竞争战略出击,并通过控制自己变革的节奏,获得组合的竞争优势,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除了具有伦理和政治价值取向外,还具有通权达变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古代权变管理大师”,其思想中充满了现代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如对权变重要性的认识,以时间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空间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对象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条件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时局为转移的权变思想。所有这些,显示出孟子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具有丰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古典管理学派的理论中,总是寻求一种最佳管理方式适用于任何组织,但事实证明,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式。本文通过梳理权变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史,阐述了权变理论的贡献及适用性,重点讨论权变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启示管理者在设计组织结构和领导风格时,应充分考虑权变因素,将理论模型、组织自身结构纳入到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中,从而使组织合理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认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精神"的认知形式是道德认知过程区别于其他认知过程所特有的最高认知形式,也是保证道德能够成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环节。从对伦理思想史的考察中有可能大体上理解和把握以"实践—精神"为方式的道德认知机制。道德认知的功能在于,以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方式为中介,将社会道德应然性及时、恰当、有效地转化为认知—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实现德心与德行的结合,塑造和养成人类的德性,从而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相似文献   

12.
道德直觉论     
道德直觉是任何生命个体都具有的潜能。道德直觉不仅有利于道德知识的意会性体悟,也有利于价值结构的创造性建构,还有利于道德行为的自主选择。要培养道德直觉能力,就要注重道德经验的系统积淀,实现道德教育向生活与大自然开放,重视美育以提高审美能力,并培养道德学习主体的“虚静”心态。  相似文献   

13.
作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基地,高等院校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高校一旦突发事件,其影响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笔者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种类以及应急预案管理中的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一套切实可行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希望能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安全稳定,也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要加强应急体系建设,从应急预警机制、应急组织体制、应急运行机制、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科学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15.
把偶在看作人和世界存在的本质,把道德意识看作人作为个体存在的基本模式,是艾丽丝.默多克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促成她小说修辞"类型化"的根本原因。这些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不仅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更是由默多克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所决定的,是一种长期累积形成的写作模式和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16.
道德制度化、法律化,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是制度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伦理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加强各个领域的道德规章和法律建设,同时又必须将道德的制度化、法律化保持在适当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7.
德育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而德育活动正是德育实践性特征的完美体现,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德育活动可创造性地分为参观型、服务型、知识型、组织型、娱乐型、生存型等六大类型,不同类型的德育活动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德育功能。针对目前活动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挥德育活动功能应注意从本质上把握德育活动的地位及其意义、有效促成学科德育与活动德育形成合力、严格把关德育活动的精致性和创新性、努力实现德育活动引导方式的科学化,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活动的德育功能,促进活动德育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着一个与其他儒家贤者大相径庭的特征:长于论辩。而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论辩上的成功,与其技巧的灵活、观念的变通,有着极大的关系,亦即孟子是一个懂得且善于权变之人。孟子的权变之举,不仅能展露出他睿智的一面,更是他人之性情的充分流露。因此透过孟子外显的权变表现,非但可以看出孟子的睿智之特点,更可借此窥见孟子内在情性的真率。  相似文献   

1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提出了一些看法,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适时地安排在导语设计、课文背景介绍、人物形象分析、情境创设等不同环节中,使学生在感悟与体验中提高品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