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试图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运用语法化与类型学的理论来考察桂北平话中处置标记的语义类型、语法化过程及类型化的层次。  相似文献   

2.
桂北平话中的被动标记形式多样,从语义类型上说主要有"遭受"义、"给予"义、"容许"义三类;这些被动标记的语法化层次也不全一样,"被"、"着"的语法化层次最高.  相似文献   

3.
方言词汇是方言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选择桂北高尚土话和湘南东安土话进行词汇上的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两者关系十分密切,高尚土话和东安土话一样应该划归湘语。  相似文献   

4.
介绍平乐县同安镇新塘面村土话音系,包括声韵调及其特点,并列出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5.
词头词尾是指在单词中出现的词缀,单词中不出现但在句子中、语流中出现的词缀就算作语缀。词头词尾常用量词“个、隻”等词构成;语缀也用量词“个、隻”等词构成。广西临桂两江平话中量词“个、隻”等构成词头词尾的例子不很多见,但在两江平话中“个、隻”等作词头的现象很密集。广西阳朔葡萄平声话有“支笔、个人、本书、把枪、个鸟”之类说法。浙江金华方言、湖北大冶方言、湖南娄底方言、山西方言、长江中上游西南官话都有同样的例子,只是语音形式不同,用字有异。傣语、海南临高话、黎语、武鸣壮语、西林壮语也有这类现象。由此可见,词头词尾和语缀是汉藏语系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方言词汇是方言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选择桂北高尚土话和湘南东安土话进行词汇上的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两者关系十分密切,高尚土话和东安土话一样应该划归湘语。  相似文献   

7.
延东土话中的否定副词共有五个:“唔[η^53]”“乃[nai^23]”“勿[mai^22]”“莫[mo^22]”“吗[ma^44]”。其中“唔”“乃”“勿”的使用对句法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们都相当于普通话的“不”或“没”,但用法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各自的使用场合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描写桂林潜经村回民土话的音系,包括声韵调、语音演变特点、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9.
桂北平话果假合流具有多重性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3条:(1)古音的保留,(2)果摄韵母的特殊变化,(3)蟹、假、果摄的链移。另外,果假二摄的韵母耗散严重,反映了其层次的复杂性,它们仍处于不断整合之中。  相似文献   

10.
从韵母的角度将永州“清音不送气型”(道县江永型)土话6个点与桂北平话8个点进行比较。总体来看两者之间韵母比较项中具有一致性的项多于差异性的项;就差异性的项而言,桂北平话各点与永州土话中的“清音不送气型’’土话韵母存在基本一致、有一定差异、差异较大的不同情况,这应该与桂北平话中本身存在不同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方言特征词,对认识一种方言的面貌,认识相关方言区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张双庆提出的粤方言特征词为参照点,与桂南平话宾阳、亭子、横县三个代表点进行比较,探讨桂南平话与粤方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将平话多个项目的研究进行概括性总结,概述广西平话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提出结论性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方言》中所见的一些晋南方言词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词汇比较专书,其中所收的许多词语在今晋南方言中仍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着,但读音、词义、用法已经发生了变化.本文从<方言>中摘录了14条词,逐个分析了它们发展变化的原因和途径,并以晋南方言为例讨论了一些前贤时修的观点,澄清了其中的一些语言事实.通过<方言>中所收的当时晋地的词语数量以及这些词语在当今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说明晋南方言对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广西的汉语方言十分丰富,其中平话是使用人数最多,也是广西地理分布最广的一种方言。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北湖村平话的声母及其特点的描写和分析,揭示北湖村平话音系声母的主要特征,为平话的研究提供这一方言点的语音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与周边方言词汇的比较考察,提出桂岭本地话特征词,并对部分特征词的语源、历史层次进行了一些分析,试图了解桂岭本地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情况。  相似文献   

18.
福州话有一批趣难词,如把馄钝叫扁肉;肉与淀粉做成的薄片食品叫肉燕;类似老鹰抓小鸡的游泳叫卖黄瓜白力鱼;圈椅叫弥勒椅。“扁”,“燕”等许多字都与所指的事物风马牛不相级而偏相能。不对此未研究,词典也不作解释,是应补的空白。它们的机制是谐音隐实示虚,设难成趣,追求智巧艺术性,表现了福州人的智慧创造。本以70多个词例分析它们的化内涵,概括为特殊的谐音造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