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第一期《新疆画报》登出了一则《敬告读者》启事——时下报刊书为籍错别字甚多,已成为公害。为了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本报全体同志立志将《新疆画报》办成无错别字出版物,并请广大读者监督。从本期开始,在本报汉文版中每出现一个错别字,本报将给最先发现者(以发信地点邮戳为准)酬金5元。此款由造成差错的责任者负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这是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为提高画报质量而迈出的一小步。这期画报发行不久,即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读者来信的、打电话的突然增多。有的鼓励,有的赞扬,也有的指出错别字。有这么多人关心《新疆画报》,使我  相似文献   

2.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习,如何领会,如何执行? 现在,某些报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期报纸错四五个字,有的高达七八个,但一张4开4版的小报出现49个错别字,令人难以置信。报纸的版面上错别字密密麻麻,还不如报纸的半成品——大样,这样粗制滥造的报纸怎么好意思送到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3.
初志贤 《新闻三昧》2003,(11):46-48
有的读者给本刊来信、来电反映,说“他们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错别字”,如将‘啰嗦’写成‘啰唆’、‘磨擦’写成‘摩擦’、‘同仁’写成‘同人’”等。其实,这几个字并非是错别字,实际上是有关异形词应用方面的问题。为此,本刊本期开始,刊发初志贤同志的《异形词 ABC》(拟分两次)一文,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4.
在通讯员、记者写的稿件中,经常发现人名、地名、时间、数字、职务、引语、行话、术语等差错,丢字、错别字甚多,其原因是在采、写、编、校的过程中有的同志缺乏各种知识和工作不认真、不严谨造成的。有的通讯员、记者、编辑、校对员不以出现丢字、错别字等差错而感到内疚;反而认为是“小事一桩,在所难免”,“谁吃饭不掉饭米粒?”殊不知,如果碰巧了,真为一字之差,出大笑话、误大事。大家还记得历史上“一笔之误伤亡十余万将士”这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吧。那是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三派混战中原,冯、阎预定在河南与山西…  相似文献   

5.
“编辑”一词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编辑”应包括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式设计等全过程。由于其中的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因此狭义的“编辑”常指编辑加工这道工序。当然“编辑”一词也用来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对“编辑”或“编辑加工”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 有人说:“报刊上的文章都是作者写的,编辑只不过把它们收集起来,排个次序,改改错别字,勿需多大学问,一剪一瓶(浆糊)足矣!”有的作者在来稿的附言中则婉言说明:“我的稿子已反复修改过,还请某专家、教授审阅过,请编辑同志放心。”有的则干脆声明“文责自负,请勿删改”。  相似文献   

6.
现在,书籍报刊上的错别字极多,多到读者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程度;多到有的报刊编辑部也习以为常,以至不太要紧的错别字出现在书刊后,竟懒得发更正;多到连外国汉学家也加以指责的程度。1989年8月13日,《人民日报》七版刊登了一篇南斯拉夫科佩尔城一位中年德语教师米兰·斯特兰的访问记。这位德语教师仅用了十年苦功夫,便成为精通汉语的专家。当谈及攻读中文的艰苦时,他信手拿起案头的一本《人民文学》,指出了其中的错别字,并向来访者说:“你们报刊上的错别字还不少哩!”我们读到这个批评,也有几分惭愧,因为我们写作中也有错别字。毋庸讳言,不论错别字出现在报刊书籍或者书信报告中,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关键之处的一两字之差,往往差之千里,如果属于科技、市  相似文献   

7.
一些考生文字能力颇弱,卷面不仅字迹潦草,错别字、病句也比比皆是;有的表述能力甚差,言不及义,不知所云;有的连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四则运算都弄错。最不能忍受的是某些考生答题时漫不经心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我们报业人士时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无错不成报”,各类报纸的文字使用错误随处可见,有的甚至让人难以卒读。我个人认为:报纸中出现错别字,作为编辑是难推其责的。因为错别字最终是从编辑的眼里溜走变成铅字的。  相似文献   

9.
国内新闻界     
近几年来,北京日报社年轻同志增加较多,给编辑部带来了朝气与活力,但是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反映在思想上,是对党报的性质、任务了解少;反映在作风上,是浮在上面跑会议多、深入基层一线少;反映在版面上,是新闻少、旧闻多,报道一般化,错别字和差错在一个时期较多。怎样扭转这种状况?报社编委会确定从抓新闻队伍入手,着眼于培养跨世纪的的新闻队伍。今年来,通过“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如今翻开一些报纸,找出几个错别字或几个有问题的句子来并不是件难事。 细分析一下,报纸上的编校差错,有一些特点,抓住了这些特点,就有利于“对症下药”。 一、季节性。季节性,是某些差错表现出来的特性。比如到了1月份,就有“今年”、“去年”错用的差错出现。造成这种差错的原因是上一年的稿件没能发表,放到下一年发时,时间却忘了改动。到了秋天,就有“中秋”、“仲秋”错用的问题出现。“中秋”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而“仲秋”指的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二、频发性。这些差错,有的属于用字问题,比  相似文献   

11.
早在48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今天重温毛主席的教导,并照此付诸实践,减少乃至消灭报上的错别字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办报是给人看的,如果报纸上经常有错别字出现,直接降低报纸的威信,还会影响报纸的发行。所以,采取坚决措施消灭错别字是摆在报纸同仁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错别字的情况。现在每天只要你打开报纸,就会发现有错别字。其表现有以下几种: 作者计算疏忽,文稿中的数字估计加统计发生的差错; 作者凭记忆写稿,文稿中的“引语”出现错误,或搞不清楚的用别字替代,结果错别字连篇; 记者(作者)采访不深入,道听途说,信手拈来,造成文稿中地名、人名、职务等出现差错。 编辑粗心大意,对文稿中“五要素”问题未提出质疑,加之删改不当等,也经常出现差错; 题文不符也是报纸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等等。 二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有些同志写稿时本意是要褒,客观上却产生了贬的效果;有的作者好心好意表扬某甲,却在无意之中伤害了某乙,等等。这里有两个例子: 有篇反映军民共建文明街的报道中写道:“4年来,这个部队的官兵坚持义务扫街,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就自觉上街捡果皮、扫纸屑,仅3月5日  相似文献   

13.
电脑技术的进步为写稿著书提供了方便,但电脑写作并没有使一些媒体的错别字率降低,反而有上升的势头。尤其是不少作者习惯用拼音输入法打字,而汉语同音、近音字实在太多,因而错别字便因此出现了。 如“一家从台北飞往名古屋的台湾客机在着陆时起火,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由于写稿的需要,经常求教于专职新闻干事和一些老报道员。他门有的对我说:“写稿要写得长一些,详细一些,文中引用的事例要多几个,便于编辑同志在改稿时选择,这样做稿件的命中率也高。”以这些话我将信将疑。后来,我采写的稿子见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一九八五年的新闻报道工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正面经验的同时,批评性的报道有所加强,出现了一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好报道。但是,批评性报道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宣传报道问题时指出有几个问题要注意:一是对光明面的宣传比较抽象,对黑暗面的报道却绘声绘色。二是对黑暗面的报道有的失实,有的没有报处理结果。今后对黑暗面报道必须准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本刊邀请北京几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同志,座谈了在新闻工作中如何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问题。这里,发表了几位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大多是各报的较为年轻的编辑、记者,他们分别谈了自己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的亲身体会和经验。这些发言各有特点: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克服新闻报道的一般化的问题,开始摸到一些新闻报道一般化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联系。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学习在采访中具体分析具体事物,进一步发掘了新闻采访中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谈了在编辑工作中怎样分析矛盾以及怎样克服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这些发言都程度不同地涉及了新闻业务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十分欢迎有更多的同志给我们写文章,谈谈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以不断地提高我们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7.
穆青同志最近指出:多写实录性新闻。这是他继新闻要向散文化方向发展的口号之后又一新的呼吁。现在在新闻写作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有的新闻事实少,内容空洞:有的搞新名词“轰炸”,词语随意搭配;有的结构任意跳跃,华而不实。多写实录性新闻是医治以上弊病的良方。《新春看教师现场考文盲》就是一篇实录性好新闻。领导在节日前后看望第一线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本刊邀请北京几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同志,座谈了在新闻工作中如何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问题。这里,发表了几位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大多是各报的较为年轻的编辑、记者,他们分别谈了自己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的亲身体会和经验。这些发言各有特点: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克服新闻报道的一般化的问题,开始摸到一些新闻报道一般化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联系。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学习在采访中具体分析具体事物,进一步发掘了新闻采访中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谈了在编辑工作中怎样分析矛盾以及怎样克服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这些发言都程度不同地涉及了新闻业务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十分欢迎有更多的同志给我们写文章,谈谈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以不断地提高我们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9.
看稿不毕其功于一役汪家熔1993年3月18日《新闻出版报》刊登了上海文艺出版社考核编校人员的“错别字改正试卷”《书市散记》。该试卷全文2000余字中,安排了110个错别字。从其错别字识别的难度讲,是一份高质量的试卷:错字识别途径的多样性强。据说有一些...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本刊邀请北京几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同志,座谈了在新闻工作中如何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问题。这里,发表了几位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大多是各报的较为年轻的编辑、记者,他们分别谈了自己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的亲身体会和经验。这些发言各有特点: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克服新闻报道的一般化的问题,开始摸到一些新闻报道一般化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联系。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学习在采访中具体分析具体事物,进一步发掘了新闻采访中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谈了在编辑工作中怎样分析矛盾以及怎样克服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这些发言都程度不同地涉及了新闻业务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十分欢迎有更多的同志给我们写文章,谈谈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以不断地提高我们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