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如何整理金融市场,在极其复杂困难的环境中发展生产,开展对敌占区贸易,积极进行货币战,统制物价,使根据地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论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如何整理金融市场,在极其复杂困难的环境中发展生产,开展对敌占区贸易,积极进行货币战,统制物价,使根据地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是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共产党人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寻求与国民党当局的合作,但对其反共坚决予以回击。对地主阶级积极争取,对伪军、伪组织采取瓦解和打击并举的方针,对地方性的会门、土匪,则采取打拉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晋冀鲁豫边区各地土地集中趋势日益明显,封建剥削依然沉重,存在着减租的迫切性和实践空间。边区各战略区结合本区实际,在维护统一战线的原则下,确定减租具体政策。减租运动对边区土地关系的变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地主的土地占有比重显著下降,中农、贫农的土地占有显著增加,农业生产率相应提高。但是,由于减租斗争对地主阶级采取的是经济手段的削弱,所以土地占有状况仍然不乐观,有待通过更深入的土地改革获得实质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晋冀鲁豫边区税收制度服务于战时经济建设,始终遵循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行政方向。为使合理负担更加公平合理,边区政府致力于清查田亩工作,科学划分经济区,在评议工作中积极贯彻群众路线,旨在追求税收工作的科学化。在宣布取消田赋的基础上,边区政府积极推进试行累进税制。关税对调节边区贸易,促进生产意义重大。税务部门通过科学调查营业额确定税负使商业税征收更加科学。边区各种杂税征收,也对经济建设和商业贸易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康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4):103-106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的首创性措施,体现在其率先提出并实践保护一切抗日人民的财产所有权;开展民主民生运动以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实力;在各根据地之中最早提倡“组织起来,由穷变富”;重视农业生产中科技兴农等工作;注意发挥乡贤耆老、开明士绅的影响与作用;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办行政干部学校,提倡抛弃“以大老粗黑为荣”的落后观念。这些措施与主张同根据地主要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积极倡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晋冀鲁豫边区的政权建设,在贯彻"三三制"原则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的历史特点和地域特色。一方面,边区政权建设在面临日伪疯狂"扫荡",中心区暂时沦为游击区时,因地制宜地转换政权建设方式,采用培植"两面派"政权的方式坚持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另一方面,为动员群众参加抗战,边区政府强调对村政权的改造,尽力将村政权改造成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基础财政制度的建设始终遵循着正规化的发展方向,并在正规化基础上追求财政行政工作的科学性。边区基础财政制度以预决算制度、会计及金库制度和审计制度作为正规化制度的基础,并通过村级财政的管理实现基层财政的正规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晋绥边区党和政府把农业作为战时经济的主体重点加以经营,在恢复正常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农业生产潜力。边区党和政府积极鼓励垦荒事业,专门制定法令进行政策扶持,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奖励发动民间力量兴办水利事业。同时,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奖励某些特产的种植,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畜牧业也得到大力扶持。边区粮政是农业生产成就的具体实现,也是边区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边区党和政府严格执行粮食财政的预决算制度,规范粮食的支出程序,逐步完善粮食财政制度,并采取政府赈济和民间借粮相结合的办法,调剂粮食资源。  相似文献   

10.
农业作为战时主体经济,得到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垦荒地是边区农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综合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部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有效办法。兴修水利是提高农业生产潜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另一重要手段。边区党和政府发挥政策指导优势,在种子、肥料、耕畜等各生产要素环节帮助群众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增加产量。边区党和政府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社会服务包括提供农业贷款、鼓励互助合作和机关部队生产等方面。粮食财政不仅是粮政的重要环节,也是正规化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调剂是解决边区内部粮食丰荒不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陆机作为一代文豪,著述甚富,除大量的文学作品外,史志目录还著录了他所撰写的晋朝第一部当代史《晋纪》。但综合史料加以考辨,此书的主要作者应为束皙,而非陆机;此书的正确名称应为《晋书》,而非《晋纪》。这部纪传体的晋史之所以误作编年体的史书,也是有因可寻的。  相似文献   

12.
古今陆机研究,大体可分为生前至唐初、唐初以后至现代、近20多年以来等三大阶段,其进展已为未来研究打下较坚实基础。但也存在整体性与系统性不够、方法相对落后的不足及亟待拓展、深化的方面。近年来的浮躁学风还造成新的研究弊病。故全面占有、研读、消化旧有材料和古今成果,充分关注、利用新发现的《文选》等新材料,合理借鉴、融汇当代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形式美学、接受美学、历史地理学、地域学、传播学诸学科的理论成果,以最符合陆机创作思想与创作实际的思维方式,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整体研究,应是21世纪陆机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可由此提出陆机整体研究的十大构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对陆机初入洛时间、初仕晋时间,以及几次入洛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笔者通过翻检各种文献典籍,试对陆机入洛行迹以及初仕晋的问题谈谈自己一些新的看法:太康元年昊灭后。陆机被俘入洛,这是他第一次入洛;元康二年,赴太子洗马之征,是其真正入洛仕晋的开始;之前曾入洛且被杨骏辟为祭酒。未就。  相似文献   

14.
陆机的交游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交游对象主要是以吴士为主的南人。这些吴士表现出三方面的群体特征:身份上,多为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吴地世家子弟;交往中,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具有相互提携和彼此保存的地域观念;心理上,具有普遍的吴地情结。在西晋南北地域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吴地文士的生存境况十分恶劣,但客观上来看,他们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之后,十堰人民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爱国运动之中,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巨大牺牲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问题是关系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党和毛泽东一贯重视知识分子问题。本从内容、依据、影响三个方面浅议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群众观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散见于该时期他的著作、讲话、信札中。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以及毛泽东群众观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晋察冀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其组织建设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民主化、法制化、注重基层等特点,其典型经验给我们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处中原,位置重要。抗战时期,敌战区、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围绕报纸出版业在宣传思想战线展开了激烈斗争,形成了有别于正面战场的另一种斗争形式。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思想家,体现其伟大思想家地位和特点的是他以"立人"为思想革命的目标,以改造国民性为途径,达到改良人生、改造社会的目的的启蒙理想和实践。《一件小事》就是其启蒙理想和实践的人文思考与探索的艺术展示。人力车夫的高大形象,使知识分子"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升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曾奋斗在绝望、虚妄与希望之间的鲁迅,后来从自我解剖与寄希望于人民中找到了"反抗绝望"之路的最初思想闪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