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虞佳 《江苏教育》2023,(15):70-72
杭州市拱墅区长寿桥教育集团针对青年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托青年研修共同体,建构了“项目(Project)—驱动(Drive)—成长(Ascent)”PDA青年教师研修制,实现聚焦需求,生成多元化项目,激励青年教师自主、自愿参与校本研修,挖掘自身潜能,激活成长内驱力,持续促进内生式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而青年教师更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决定学校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学校为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搭建青年教师研修中心这一平台,以目标引领、团队研修、平台展示、反思提升、评价多元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探索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实验学校建设的新路径,为实验学校建设培养骨干,促进中陶会实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推动生活教育当代化,首届行知式青年教师网络研修班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的网络研修活动于7月8-9日两天在行知式青年教师研修群开展。本次研修活动由中陶会理事、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年教师的数量在学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经验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校本研修无疑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期,我们就如何在校本研修中针对青年教师的困惑开展有效研修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校本研修是培养青年教师、名教师的重要手段。实施校本研修,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校为本位的现代中小学发展理念,真正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从教师之间合作研修的角度看,校本研修强调合作,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激发自觉发展的动力;有助于教师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教育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与效益;等等。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开始实施班组项目研修,就是为了使班组的研修活动与学科教学细节结合得更加紧密,通过集体研究各学科教学中的瓶颈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我们期望通过班组项目研修的形式为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以校本研修达到教学有效性班组项目研修使得基层班组改变了过去听命于学校统一指挥、主动性发挥不够的局面。各教研组能够结合自己学科的实际,提出研修目标,确定研修内容,开展有特色的研修活动,充分显示出个性化的教研特点。学校以实践性的内容将教师组合在  相似文献   

6.
"以学校为研修基地、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修目标"的校本研修,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而"校本研修"要取得可喜的成效,应积极参与青年教师的"课例"研究.走进"课例",最能走进教师的心灵,让教师的心"灵动"起来,心"灵动"起来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灵动"起来了,行为"灵动"起来了,校本研修的目标也最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学校跨越发展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以学校发展规划引领教师发展,围绕学校和教师发展"一个中心",构建由组织、制度、内容、运行、评价"五个系统"组成的校本研修体系,坚持常态化校本研修,使教师个体成长、梯队发展和团队提升同步。以新教师组团跟进式培训等四个极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研修项目为例,阐述了在岗位工作情境中如何开展校本研修。  相似文献   

8.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前些年,由于我校部分骨干教师的外流和青年教师的增多,学校教师队伍形成断层。如何迅速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群体,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是摆在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近年来,我校通过抓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以新促老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2006年,学校将48位青年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青研组,持之以恒地开展校本自主研修培训。几年来,借助学校青年教师业余党校抓师德师风建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管理实践和教育改革发展中培养好老师,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共识。培养好老师需要外部驱动力、自身内驱力、自身发展力三力合一。在此基础上,学校建构践行“13521”青年教师培养策略,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员研修,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任务驱动·卷入推进”的项目式研修是对传统研修方式的“突围”。葛素儿小学数学工作室以研修者专业化成长为目标,通过“浸润式”深度阅读、“卷入式”深度教研、“自悟式”系列研究等项目策划与推进策略,体现了全程卷入、全员卷入的研修特点。对项目式研修进行优化改进后的项目研修可以融教、研、训为一体,以适应区域不同层面研修人群的现实需求,提升有针对性的研修成效。  相似文献   

11.
教学研修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法,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由于城乡失衡、领雁匮乏,农村小学研修常浮于浅层,急需构建一种小区域、针对性强、学科优势突出的研修模式.而联片研修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片区为平台、以学校为基点、以教师为主体构建的研学一体化研修模式,具有模创式、诊断式和认领式三种操作范式,通过导师引领、团队创生、平台建构三方面支持,打破教学研修的校际壁垒,实现研修范式转型和教师团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校本研修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强化校本研修的作用,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尤为关键。而当下很多学校现有的教师校本研修多是零散的、局部的、碎片化的,没有形成一定体系。琢玉式校本研修模式是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基于学校实际而自主探寻的一条校本研修之路,能够有效地将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系、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五匠"价值追求、"四环节八项目"操作模式、"四化"策略的校本研修模式,旨在使学校的校本研修有统一的价值追求、可行的操作模式、系统的研修策略,并为学校校本研修提供可借鉴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厦门一中成立青年教师成长沙龙,基于学习共同体,探索实践以论文和课题引领校本研修、以读书会激发教学创造力、以教案漂流优化教学设计、以学科主题沙龙提升专业素养等校本策略。此外,学校应给予系统支持,努力提升青年教师自我专业成长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元化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探索培养普通高中青年教师的路径与方法。学校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集学、研、训、教于一体的跨学科专业活动组织"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由此,学校建立起了一套"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的有效管理制度,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可见",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是一种基于教师综合素养能力提升,并符合普通高中校情的教师研修方式。  相似文献   

15.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是内化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催化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学校组建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组织,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研究氛围,构建"四结合"工作机制,打造精品团队,让校本研修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6.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历来是学校管理的重头戏,我校遵循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以提高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水平为目标,在强有力的团队协作小组指导下,健全了“三班一结”(三班指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组研修班,一结指师徒结对)的教师培养管理机制,突出“研修”功能,重视研修的整体部署,加强对教研组等研修组织的管理与指导,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自尊自强、知识渊博、能力全面、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7.
<正>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于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整体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衡阳市中南科技财经管理学校作为一所民办中职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上下足功夫,以校本教研为主要载体,在成长内驱力、专业提升、职业发展等方面发力,让青年教师快速、全面成长。一、以校本教研激发青年教师成长内驱力青年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躺平”现象较为严重。针对此现象,学校坚持以校本教研为驱动,以课题带动、任务倒逼、项目助力为措施,激发青年教师成长内驱力。  相似文献   

18.
<正>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历来是学校管理的重头戏,我校遵循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以提高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水平为目标,在强有力的团队协作小组指导下,健全了"三班一结"(三班指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组研修班,一结指师徒结对)的教师培养管理机制,突出"研修"功能,重视研修的整体部署,加强对教研组等研修组织的管理与指导,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自尊自强、知识渊博、能力全面、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正>一、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现状教师发展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支持,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础。我校是农村中心小学,学校教师敬业踏实,安静内敛。目前学校以读书活动、主题式研修、教师论坛、校际研修等四大培训模式为基础,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做到有制度、有安排、有主题,正努力探索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二、农村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普遍问题1.校本研修模式比较单一,落脚点还是以上课、磨课、评课为主,缺乏对研读教材能力、研究课堂能力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20.
许巷初级中学作为海宁市较大规模的农村初中,在青年教师执教能力提高方面的校本研修策略主要是:优化培养规划,创新培养机制,更新培训方式,搭建成长平台,通过连续性的研修策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