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法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法律保障,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维护农民利益的民间纽织缺失;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缺陷;农村法律体系不完善。司法监督不力等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只有从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培育农村法治主体;依法保障城乡居民平等权;完善有关民间组织的法律法规;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农村法律体系。规范农村执法和司法行为等方面加以解决,才能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村职业教育供给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中存在供给渠道不顺畅、供给内容不平衡和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新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供给模式,应完善供给渠道,形成多层次、协调发展的供给体系;调整供给内容,形成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新体系;健全保障体系,服务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权利体系应当包括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受教育评价权.以此权利体系为视角,分析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法律保障的现状,可以发现当前存在对残疾人高等教育不重视、保障不全面、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健全和保障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权利体系,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予以完善,这是落实"人本特教"科学发展观,也是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农村法治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法治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如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自治问题、农村和农业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和监督力度不够等。在对这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入普法、健全农村法律制度、加强农村执法等对策,以期推进我国的农村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地违法违规和过量征收直接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危害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权益及生态安全.其致因主要是农地发展权立法缺失、农地征收法律不健全及执法不严.对此,国家应确立和维护农地发展权,完善农地征收法律,严格执法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独立学院贫困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历程,发现独立学院贫困生受教育权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法律保障意识淡薄,立法保障不够完善,执法保障没有到位,法律保障监督缺位。完善独立学院贫困生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基本对策是:提高法律保障意识,完善立法保障体系,加强执法保障措施,强化法律保障监督。  相似文献   

7.
农村房屋拆迁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公平正义理念应该给予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老年人特殊优待。但是在现实房屋拆迁过程中,由于保护农村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实施效果不佳等因素使得农村老年人权益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受到了忽视。因而需要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程序、明确拆迁主体、完善对拆迁过程中的监督体系等措施来保障拆迁前、拆迁中、拆迁后农村老年人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8.
赣州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赣州市在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方面加强了法律宣传,加大了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初步完善了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也存在养老机构数量少、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匮乏、医疗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就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险事业。  相似文献   

9.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关系着我国是否能顺利实现向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型。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鉴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的困境,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保障: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保障校企合作畅通;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法律保障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培养农村公民的职业教育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农村的校车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整体校车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农村校车存在的车体不达标、超载现象严重等问题造成农村校车事故频发。为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车安全,宜完善校车安全规范的立法,实施校车制度;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减少盲目的撤点并校;建立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社会多元参与的校车财政保障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教育界、公安部门等相互协作的监督体系;加强校车司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驾驶技能培训等。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15,(1):24-29
当前农村弱势群体主要面临着法律保障不完善、输血功能受阻、造血功能障碍及救济途径缺失等困境。根据以上困境,应确立以下措施: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立法层次,加大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政府关注力度,壮大社会救助力量,畅通输血渠道;三是完善教育法律制度,提升个人素质,培育造血功能;四是提升弱势群体法律意识,完善权利救济途径,保障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教育考试执法既是推进依法治考落实落地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国家教育考试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全面建设法治政府背景下,教育考试执法主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考试执法效能至关重要。然而,我国教育考试执法仍存在立法层级不高、制度部分失调、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执法机制不够健全、考试作弊犯罪形势严峻等问题。为改进我国教育考试执法质效,应加快考试执法立法进程,加强考试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考试执法体制机制,完善考试作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党员发展质量,高质量的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构建研究生党员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是普通高等学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研究生党员质量保障和评价的实际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研究生党员不全面的考察、不完善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严重影响党员的质量。因此,本文以研究生党员质量保障和评价研究为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确保研究生党员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对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科技带动创新的理念,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组建方式为模式基础,以发挥特色区域优势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导向,重视优化产学研投资环境和创新体制保障建设,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以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鉴,我国应从加强内部创新型体制建设和外部保障体系构建入手,即:健全法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观念,培育协同创新文化;强化政策,推进企业主体战略;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调配;加强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锐意进取,培养战略合作能力。以此达到强化创新理念、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已有明显的改善,但仍不健全,还存在管理体制不统一、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法制不健全、保障基金不足额和保障覆盖面不到位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统一社保机构、完善社保体系、健全社保法制、建立基金机制、统筹社保制度,构建社保网络,来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从理论逻辑维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实践教学的内涵是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遵循;从现实逻辑维度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学供给侧失衡问题突出、课程保障体系有待健全、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的现实困境;从实践维度提出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多方面提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知度、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开发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载体、不断升级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期为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司斌 《中国德育》2022,(18):35-40
自从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国内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便日益增多。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较为典型,《国防安全教育法》《美国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以及“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建立各种教育联盟等举措保证了其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国内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有着专门的课程作为支撑、相关的政策文件作为保障,但也存在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有待加强、教育方法有待进一步更新等不足。因此,树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安全理念、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新媒体平台、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是可行的改进之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反就业歧视法规、政令的颁布实施和执法机构的不懈努力的逐一介绍,在阐述了美国规范就业公平的逐步完善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对保障我国劳动者就业平等的借鉴意义,即美国在就业公平规范上从立法的全面、针对性,到执法的认真和严格,以及企业或组织的自律等,都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为此我们应在健全和完善公平就业法律制度,明确就业法律法规的执行主体,加强对组织和企业执行就业法律法规的监管和严格惩罚力度,加强宣传和强化公民的就业平等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努力工作,以期取得我国就业平等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国外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具有法律体系完整、各级政府承担主要经费、较多采用集中和相对集中模式、重视教育公平等特点。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系还存在总量投入偏低、供给结构不合理、财政保障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国外的经验对我国有如下启示:坚定免费发展道路,完善弱势群体资助体系,建立重心上移的财政投资模式,健全义务教育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不断发展,在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和保障。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取得长足进步,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组织体系日益健全,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内容体系逐渐丰富,保障条件显著改善,基础地位日趋巩固。当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治理的生态发生了深刻改变,为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主管理出现真空,工业化发展迅猛、管理体系难以整合,信息化程度提高、干群能力凸显不足,社区化服务推进、物质保障有待加强,行政化管理加重、体制机制错位失调,法制化建设滞后、制度建设亟须优化等。为此,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的科学发展和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建设,需要扩大有序民主、健全三级联动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多元参与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构建融合统一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多元投入的农村社区建设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建构同心多圆的农村民主管理生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