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榜样教育要真正发挥实际意义和价值,需要家庭、社会及学校共同努力。在一个家庭中,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亲和形象,从而发挥榜样作用。在学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以身作则实施示范性榜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借鉴交互理论,发挥理论启迪作用,从认知、环境等方面理解人的模仿行为。同时,人的模仿行为与教育生态系统呈交互联系,先从家庭教育系统与父母榜样的亲和力、学校榜样教育体系与教师榜样示范力、社会榜样教育体制与先进榜样价值导引力,以及三者交互困境等方面分析家庭、学校、社会榜样教育的力量和交互困境,再从教育子系统自身力量需完善、教育子系统同向同行及交互合作等指出协同效应的重要性,以期更好地探索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榜样教育在道德教化中的作用体现在矫正行为、价值定向和情感感化方面。道德强调的是自觉、自愿、自由、自主,所以榜样教育在道德教化中面临很多困难。发挥榜样教育在道德教化中的作用,关键要体现学习者“自我”的在场,体现道德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张聪  王紫璇 《中国德育》2023,(21):14-18
榜样教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教育方法,对个体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21世纪以来,在我国榜样教育研究中,榜样的内涵与宣传方式、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论都不断向前发展,但实施过程也存在着榜样选树难以满足学习者需求、榜样教育忽视学习者主体地位的深层困局。为此,有必要对榜样教育开展中的有益经验进行历史回溯,通过选树多种类型榜样、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与持续创新榜样教育研究方法等方式,不断推动榜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榜样”来作为自己孩子的“参照”,会对孩子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可是,生活中常出现这种情况,许多父母喜欢以“榜样”来“教育”子女,结果不少孩子对父母选定的“榜样”不仅不接受,反而产生了反感甚至敌对情绪,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德育需要理想教育,但并不总是遥不可及的理想教育;需要榜样教育,但并不总是高不可攀的榜样教育;需要学生的身体力行,但并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道德实践,它更需要一种“人间情怀”,需要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的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榜样观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德育中榜样教育的现实却表明,榜样教育的作用毕竟有限,在很多时候甚至会起负作用,其原因就在于传统德育的典型化榜样观有其致命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对传统德育榜样观进行批判和反思,并建构与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相应的新榜样观。  相似文献   

7.
儒家德育的实施,依靠学校、社会、家庭多渠道的正面灌输,大人物、教师、家长的榜样示范,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这三方面构成的“立体教化网络”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一德育过程是德育实施的基本环节,是教育者价值引导与教育对象自主建构道德的过程,是思想道德规范知识教育与主体自身道德情感体验生成的统一。德育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应该从德育过程的特殊性中得到界定。如果德育过程本身是“不道德”的,或者是“无德”、“缺德”的,难以想象德育实施的效果。故此,从“应然”的德育过程来看,德育过程应该是道德的。然而,从“实然”的德育过程来看,德育过程却未必道德。如果说“道德”的德育过程未必能够培育人的德性,那么倒是可以肯定地说,“不道德”的德育过程肯定不能培养出道德的…  相似文献   

9.
张文瀚 《教育导刊》2011,(10):12-15
教科书中的榜样往往承载着诸多道德期望,使榜样本身具有某种“仿真性”的特点。仿真即意味着超现实,是某种偏离现实的真实和逃离本真追求的虚幻的理想。如过度宣扬和包装,反倒容易造成对生活之真和教育本真的僭越。教科书如何协调由过度追求完善、完美的人物及其德性所导致的“伪真”与由现实世界中的经验生发之真、教育本真意义上之“真”的关系,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智能化时代深刻改变了教育的传统样态,其给“知性”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给“德性”教育带来了一定风险,使作为“德性”教育保障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的教师道德权威陷入式微之困,具体表现为法理型教师道德权威、传统型教师道德权威、感召型教师道德权威这三种成分的式微。智能时代依托以大数据、算法为基础的智能技术进行教师道德权威的理性复归与重生势在必行。为此,需要捍卫法理教师道德权威,寻求使其合理合法之路径;复归传统教师道德权威,重塑尊师重教之风;强化感召教师道德权威,坚守教师道德权威之本色。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是孩子终身的榜样和一生的典范。经观察、分析乃至目前的“上路”实践,我们认为优秀的父母必须要努力储备、积极培育和潜心践行“六颗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的精神始终在激励着我们的社会,镌刻在人民心中,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都没有改变雷锋精神所代表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从德性伦理的视角来看待雷锋精神,对于个人品德建设,对于榜样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尽管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榜样人物的选取存有差异,但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有助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落实教育目标已成共识。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全面铺开使用前,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进行比较,进而以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的事迹为载体,探寻榜样人物事迹背后隐匿的品质,厘清榜样人物事迹与主题、课程内容的关系等。在审视原有《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基础上,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榜样人物选择与教育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倩 《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51-252,246
榜样的道德力量日渐缺失是时代发展和道德榜样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道德榜样发生作用的环境;道德榜样本身缺乏公信力,榜样人格也受到空前挑战。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对现代榜样人格的塑造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化的时代,运用人格的这一视角既肯定榜样雷锋具有的超越性、先进性和利他性的德性人格特征,又尝试挖掘雷锋所内含的层次性、大众性与创造性的审美人格特征,进而得出榜样教育只有以人格教育为中心,使同学们切身感受更加真实、更加可亲的榜样,才能彰显德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榜样教育法在隐性德育中的运用是指把德育内容潜隐在榜样人物身上,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自觉地学习并实践榜样人物身上的道德品质。榜样教育法运用于隐性德育中可以收到显性教育意想不到的效果。科学、合理地运用榜样教育法,就要求我们分别从榜样资源建设、榜样内容选择、榜样学习实施及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以期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榜样教育是以先进典型作为榜样,以其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异的表现来引导人、鼓舞人、启发人,使教育对象能够学习榜样、模仿榜样、成为榜样。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榜样教育的实践经验、习近平关于榜样教育的重要论述、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构成了新时代榜样教育的生成逻辑。新时代榜样教育有利于凝聚复兴伟力、弘扬社会价值、塑造国家形象。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条件,必须在“选”榜样、“爱”榜样、“兴”榜样、“学”榜样的实践中探寻新路径、新方法,推动榜样力量转化为生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做好榜样教育应正确处理榜样教育与榜样学习的关系。榜样教育应积极适应榜样学习的发展变化,主动调整方式方法,坚持榜样教育的引导地位,发挥其引导作用。榜样形象树立和维护是榜样教育发挥引导作用和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榜样形象树立已经进入了国家体系主导下多元主体并行的现实,在内容上应包含榜样人物的传播形象、道德形象、人际形象、生活形象等基本内容。榜样形象维护是有效开展榜样教育的必需过程。新时代榜样形象维护更具迫切性、典型性和复杂性,应坚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兼顾计划性常规化实施榜样形象维护,注重培养榜样学习者的自发性,重视对学习者自我树立的榜样形象的维护。  相似文献   

19.
榜样法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也是目前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榜样法教育,是通过树立某方面优秀的榜样,让学生以榜样为目标,努力和榜样一样优秀。开展中学生的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就是要以榜样法为基础,让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为以后奠定基础。不过想要更好展开德育教学工作,还是需要明晰榜样教学对于道德教育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好合格家长,就要用温馨的爱心,抚育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人;用持久的耐心,引导孩子勤奋成才、走向成功。好家庭就是好学校,好家长就是好老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榜样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争当合格家长,努力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