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惠淋 《广西教育》2023,(18):131-136
本文结合当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趋势,论述以就业为导向的“五融合”育人模式构建思路,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其实现路径,提出高职院校可通过将学院专业布局与地区产业发展相融合、学院育人资源与社会多元力量相融合、人才培养方式与行业实际需求相融合、实践教学活动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人才引进相融合的“五融合”模式,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深度融合,带动人才链与创新链快速发展,提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立的产业学院是探索多种合作模式的结果。通过分析教育链与上海大都市圈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明确高职英语教育产业学院构建的必要性,再从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等方面分析高职英语教育产业学院构建的可行性,旨在通过高职英语教育产业学院发展路径的构建,深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和建设,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打造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加快转型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的迫切要求。文章以大庆师范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为例,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依托产业学院这一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在如何做好顶层设计与理念更新,如何主动融入产业和行业需求等方面,探索和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路径、策略、实践和成效,以期为转型发展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要求高等教育培育出适应区域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输出方的高职教育,依托校企协同共育,探索高职人才链与产业链适配,从而适应产业对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明晰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的必然性,分析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现状,有助于我们思考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助推路径。  相似文献   

5.
由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所推动的学科-专业-产业链的联合体,对于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视野下,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模式应进行重新的定位,高职院校应立足区域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建设特色学科-专业链,培育复合型的高技能创新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学科-专业-产业链发展平台等新的发展战略,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力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链要素具有内在关联性,实现产业链、专业链和人才链的紧密对接和深度融合可以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机制。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主动适应工业4.0人才能力要求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产业链、专业链与人才链内在关联性,探讨产业链与专业链对接的策略和途径,提出双链融合背景下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突出专业群建设特色,探索如何在广东区域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培养具有生态环保理念的人居环境建设创新人才。通过“产业学院”进一步对接行业,形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完美契合,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价值链”,从人居环境专业群组团逻辑、专业定位、课程改革,以及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探索具有环保理念的人居环境建设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的价值差异、利益纠纷、目标分歧等困境,研究了“教育链、人才链、专业链、产业链”的逻辑内涵关联,从耦合理论的角度阐述产业学院的发展在政府推动下能够产生耦合的内生力,具有育人协同耦合的作用。分析发现在协同创新统一、需求导向统一、融合促进发展等耦合原则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在管理协同耦合、利益协同耦合、人员协同耦合、文化协同耦合等策略运行下,能够促进产业学院“教育链、人才链、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对接,实现“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学生”之间的协同融合,产生协同耦合效应,不断促使产业学院发挥协同育人效应,引领职业教育创新与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要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供需对接作用,建立“四位一体”的制度。要强力推进产教融合,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推进高水平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实现专业群与地区及国家重点行业、产业链紧密对接,培养能够真正支撑区域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复合型智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产业学院作为新时期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举措,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科技创新发展、大国工匠等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价值与实践意义为研究主题,结合全国知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情况,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价值、实践意义、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评估,进一步加深对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认识,以期对产业学院建设及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有益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分析江苏省工业机器人行业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匹配性情况,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了81家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本体制造类、系统集成类、生产应用类企业及15所高职院校,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和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对两者之间进行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匹配性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产业仍将持续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机器人专业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在此基础上,给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企业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融入产业园区协同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政校行企“四元”主体协同构建“四实”治理体系,以“五创”并举为抓手建设政校行企“四满意”的现代产业学院,成为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四链衔接,提升职业院校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知识密集、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产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供给存在严重的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匹配与着眼于"规格"的人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匹配与着眼于"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匹配与着眼于"课程"的人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有四种逻辑样态,即"分析预测""需求引领""主动跟进"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产业分工与细化和产业链的形成,将使传统职业向现代职业转化,从而形成了与产业群、产业链相对应的职业群和职业链。高职专业群建设应在对职业与职业联系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按照现代职业分工和职业链结点关系,研究职业与专业、职业群与专业群、职业链与产业链的对应关系,根据职业带理论进行复合专业的专业群建设,这应是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基础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应从不同的视角提出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和应当注重解决的问题,尤其注重培养经济新常态下具有复合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切实提升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为产业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混合所有制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实践范本。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混合所有制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不仅是校企双方相互依赖的内生性诉求,也是高职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育人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需要。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能够有效推动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科研功能对接,保障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整合共用,促进高职院校形成育人特色。根据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办学特点,应加快构建以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准绳的合作机制,以市场化运作为规制的运行机制,以校企合作能力提升为模型的保障机制。同时,探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建设路径,必须明确其建设内涵与规范,树立标准基线;建立健全配套支持体系,夯实建设基础;建立评价体系,严把质量红线。  相似文献   

16.
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产教融合内容等出现了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全面系统地创新。1+X证书制度是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的重要设计,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丰富产教融合内容。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结合X证书内涵,从X证书的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理念、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技能考核模式四方面改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是评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新形势下,可通过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服务产业、提升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8.
"校企共育"是高职院校联合区域企业共同培养合作企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高职院校与区域企业在达成人才共育理念共识基础上的对接性人才培养措施与手段。它既是高职院校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区域企业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选择。"校企共育"需要以"人才供需联合体"和"共育性人才培养机制"为保障,为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对接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技术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将有力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供需对接、人才能力对接和人才成长对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是“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对接需求、服务产业的必然举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工业互联网产业,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培养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加强人才链匹配产业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指向。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以促进人才链匹配产业链为导向,注重突出产业群的特色、共享与创新,保持适度超前,以产教融合为圭臬,实现与区域产业群的有效对接。为了确保专业群建设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要加快构建服务区域重点特色产业的专业群建设机制、搭建专业群与产业群发展同步调整机制、打造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协调合作机制。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要着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专业群建设模式,不断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效能、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