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视角下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的定位和作用,文章提出要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根本,以畅通生态运行机制为基础,以构建利益驱动制度为关键,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的定位和作用,提出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根本,以畅通生态运行机制为基础,以构建利益驱动制度为关键,重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成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形象的有效途径。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整合并理顺政校企等多元办学主体的职责和逻辑行动,让人才培养有效对接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文章借助“三螺旋模型”,对政府、产业(企业)、学校进行角色和定位分析,并通过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做法,找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产业学院作为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组合体,不仅具有鲜明的“跨界”属性,而且具有鲜明的“共生”特征。用“共生理论”分析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存在“共生单元”能量不足,“共生模式”不够完善,“共生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直面问题,需要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共生单元融合;需要构建治理共同体,形成共生一体模式;需要构建环境共同体,营造正向共生环境,以推动高职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视角下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的定位和作用,文章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为主题,引入三螺旋理论,旨在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层面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根本,以畅通生态运行机制为基础,以构建利益驱动制度为关键,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产业学院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本文分析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诸目标之间的层级关系,梳理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根据;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高校、企业及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界定,发现现代产业学院虽是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但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却不等于高校和企业两者利益相关者的并集。基于对现代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提出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产业学院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建设内容,“双高计划”赋予了产业学院新的多维内涵和目标取向。当前,产业学院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存在职责不清、效果不明、保障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厘清职责定位、做好工学设计、严把质量红线和建立长效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寻求破解产业学院发展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已经进入关键期和攻坚期,运用三螺旋理论相关知识,对产教融合中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主体的角色进行定位分析。通过对三方角色职能发挥情况的分析发现,目前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明显存在政府推动力不足、学校主导性不够、企业主动参与不强的问题。基于此,分别从政府完善顶层设计、学校树立创新思维、企业抓住关键期主动参与三个方面探讨化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金炜 《教育与职业》2020,(15):28-34
产业学院是我国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丰富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尝试。新时代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具有深层次的目标逻辑,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运作,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当前我国高职产业学院在建设中仍存在理念之惑、地位不明、产权不清、治理之争等现实困境,需要从匡正思想、澄明身份、明确产权、优化治理四个方向发力,寻求产业学院建设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12.
产业学院是国家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产业学院可以更好更快地培养技能型社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从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人培价值等三方面分析产业学院建设的价值逻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四重螺旋理论分析产业学院建设的理论逻辑;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双元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打造联合师资团队、搭建服务产业平台、完善管理机制体制等6个方面探索产业学院建设的方法逻辑。技能型社会背景下产业学院建设的三重逻辑对于职业院校理清产业学院的建设价值、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产业学院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和价值取向。为了探索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与企业集团强手联合实行产、学、训、研一体功能的学校,以提升高职学院办学“内涵与特色”的新观点,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营造学院办学功能的前膪性、理性化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于人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培养,主动加强同企业之间的联合,共同开展产业学院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对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中的优化路径和实施要点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后续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建设以及持续平稳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面临以下现实困境:企业介入程度浅,参与积极性不高;自身定位偏差,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刚性约束不强,制度保障欠缺;文化氛围较为薄弱,模式维护困难。因此,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在社会系统中需提升适应能力、明确目标定位、整合各子系统以及塑造产教融合氛围,从而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助力我国高职院校产业学院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教融合模式,在未来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产业学院中以校企双主体共同设计开发深度产教融合的课程,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率、培养企业紧缺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代产业学院的演变历程来看,我国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其功能与内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建设方案。然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定位认识不清、缺乏“产业”元素、合作机制不健全、治理体系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促进现代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明晰现代产业学院的定位与建设理念,创新企业、行业多方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学院组织机制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反馈体系,提高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师资团队的适配度,并形成促进它们之间有效联动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产业学院兼具学校、企业双方的各类优质资源,然而在资源协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影响了产业学院资源优势的建立。基于协同理论,校企双方可以通过筑牢协同基础、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过程控制、保障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等路径优化资源协同,从而使校企双方将资源转化为产业学院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20.
当前,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存在着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发展。借鉴三螺旋理论的官产学三方对应民族地区产城教三方,通过民族地区产城教观念、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制度建设、精神文化五个方面的融合,最终形成三螺旋区域共识空间,构建以城市为基础、产业为引领、教育为支撑的产城教融合发展驱动模型,实现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共荣,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