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永明 《广西教育》2023,(17):19-22
本文基于名师工作室建设带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的实践,分析中职学校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困境,提出具体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构建“多位一体”建设平台,制订“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设“工作室制”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等,为探索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理实一体双师型”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校本培养和校外培养的优缺点,从培养形式、培养内容、人才成长渠道和培养评估等方面,提出“双师型”教师校本培养模式创新措施,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效果,促进“理实一体”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江西师范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改革路径,构建并实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理工科研究生“1+6”培养模式的情况。说明了“1+6”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阐述了“1+6”培养模式的改革举措,分析了“1+6”培养模式的特色和优势,总结了“1+6”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界定档案专业“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概念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培养师资、培养周期四个方面叙述了两者不同的侧重点,并指明了在档案工作中,用人单位要适时挑选档案专业人才,不能用“学历教育”的培养标准要求“在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能用“在职教育”的培养标准要求“学历教育”培养出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建设“工匠之师”的工作任务以及“双师型”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构想。并通过构想的建设机制,完善不同行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机制、考核标准等,对改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起到积极作用,以期拓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思路,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积极推动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一生一特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是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依据培养目标,搭建能力培养的“立交桥”;构建培养模式,实现能力培养的“直通车”;改善实践条件,强化能力培养的“训练场”;展示专业特长,获取能力培养的“合格证”,创新了学前教育专业“绝活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认为金融硕士生的培养模式存在“校内培养滞后实践发展”“专硕培养学硕化”等问题。指出了金融硕士生实践培养的四个痛点问题:培养方案与招聘现状不契合、课程体系与行业发展不匹配、考核要求与培养目标不一致、实践培养与实践需求不对等。基于此,提出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拓展教学环境的思路和策略,并以中央民族大学金融硕士生教育教学改革为现实案例,总结出强化金融硕士生实践培养的经验,即深化“嵌入式”培养思路,构建适应金融发展趋势的“多维培养”“交叉前沿”课程体系,推广“模块化”教学与“共同体”教学模式,建立“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与“贯通培养”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设计“陷阱题”、“障碍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计“多种解法题”、“层层变式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设计“开放题”、“探究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设计“评价题”、“反思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设计“综合题”、“渗透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等五个方面谈了一些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德国高校在新时期再次提出培养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宏观背景为切入点,对德国高校中“关键能力”的内容、特征等内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德国高校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多样化途径,以及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的变化,提出德国“关键能力”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即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明确“关键能力”培养要求、开设多种形式的关键能力培养课程,专业教师须转换观念、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有成效、合理的评价模式,促进“关键能力”培养的国际化对接。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设计“陷阱题”、“障碍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计“多种解法题”、“层层变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设计“开放题”、“探究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设计“评价题”、“反思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设计“综合题”、“渗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等五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肤浅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国内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教育实施过程,以“人才培养三问”为基础,提出了“过程式”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什么”→“用什么培养”→“怎样培养”→“培养得怎么样”为主线,回答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质量的问题,基于“要素论”充实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具体从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内容与课程体系、培养制度与形式、教学实践、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培养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培养具有民族根基的现代人”作为教育目标,开发“国学立品”校本课程,做有根的基础教育。设定“1+4+8”的“国学立品”课程理念架构,搭建课程体系,做到有步骤地实施:“蓄德”课程,讲求“仁爱诚信”,培养学生“有仁心”“有善行”之品;“修能”课程,讲求“博观好问”,培养学生“有积淀”“有见识”之品;“怡情”课程,讲求“雅悦健康”,培养学生“有体魄”“有审美”之品;“启智”课程,讲求“慧思睿智”,培养“有智慧”“有创新”之品。  相似文献   

13.
程超 《现代企业教育》2011,(22):235-235
本文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定单式”培养模式为例,分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提出“定单式培养”是光伏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就“定单式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我校的研究生培养条例,探讨了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应侧重处理好的五种关系,即“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专精”与“广博”的关系、“项目”与“论文”的关系、“专家”与“帅才”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学生数量的增加,提升“专升本”学生培养质量成为新时期提高小学教师质量的重要课题。基于小学教育专业满意度大数据,探索构建“专升本”培养质量的增值性评价模型,分析各层面因素对“专升本”学生培养质量的“净增值”,找出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培养建议,有助于“专升本”教育教学实现由粗放型向精准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师培养层面的基本矛盾,“师范性”与“学术性”之矛盾是作为师范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存在的,它只可能在作用点或维度上发生转移,而不是消失。就生发逻辑来看,这一矛盾因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围绕教师求与供的互动而起,逐层向下投射到培养主体选择、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设置等方面,并具体表现为培养主体的“师”“综”之争、培养模式的内在结构重组、“教师教育课程”与学科课程比例的调整、实践活动设置的改革等。随着教师培养落到“师范专业”上,培养主体的“师”“综”之争烟消云散,“师范性”与“学术性”之矛盾的作用点也将聚焦到“好老师”造就上。在“好老师”内涵不断丰富的背景下,“师范性”与“学术性”矛盾将会进一步推动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标准与制度体系的完善、“师范教育—基础教育”共同体的内涵式建设、“职前教育—在职教育”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儒家“小成”和“大成”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来说具有借鉴意义。所谓教育思想其实就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什么样的人来培养,为谁培养的问题。关于“小成”和“大成”的说法,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订单培养”的本质内涵是“定向合作培养”,校企单线直接合作的“企业订单培养”模式存在先天的机制缺陷,而由行业协会主导的“行会订单培养”模式则体现出了良好的机制优势.  相似文献   

19.
剖析“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面临的困境与难题,主张“三螺旋”理论是“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诉求与现实选择,提出“三螺旋”理论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完善联合培养体制机制,优化联合培养过程,打造联合培养平台,建立健全联合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模式同质化、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笔者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了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三双—三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双基地”“双导师”“双评价”的“三双”培养方法和以“校、地、企、院、际、内”为协同体的多元“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课题研究与工程应用的交叉“融合”的“三融”机制,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