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邱毓 《成才之路》2013,(11):81-81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课文教,教师教得单一,学生学得无趣。在这一背景下,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应超越固有的课程模式,赋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强调根据不同的主题、概念和技能对学科内容进行系统的重组,以期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具体课程。最近,观摩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组教学整合课,教者将一单元的3篇课文:《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安塞腰鼓》和一篇《练习4》化零为整地来学习,第一课时掌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中的"篇"为训练单位,以"篇"中的某些重难点为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由于缺乏对单元教学的全程研究,学生难以得到不同课例、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所承担的不同训练。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参与了"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一、单元整合教学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若干篇课文构成相对完整的主题单元。每一个主题单元开篇都设有"导语",用来点明本组的专题,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要点。这是一块重要的课程资源。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呢?  相似文献   

4.
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理念的引领下,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以"课程教材改革"为突破口,从"语文单元组教学"入手,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以模块式学习贯穿学生从课前到课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着力于单元整合后教学模块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导学卡的运用等方面的实践研究,引领学生海量阅读,促使"真正的学习"发生,从而实现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5.
数学知识一般围绕若干紧密相关的知识或确定的思想方法形成一定逻辑体系.因此,每一数学学习单元,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有内在逻辑关系,一方面,体现在单元与整体的联系,另一方面体现在单元内部的联系.数学专题课是以具有一定综合性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数学内在逻辑和思想方法为研究重点,通过学生解决综合数学问题,提升数学素养的授课方式.以"利用数形结合研究三角函数"为例,对数学专题课教学设计与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多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与单篇教学相比,主题单元教学要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发现美、感悟美"为主题,由《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桂花雨》四篇散文组成,笔者以此单元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主题单元五模块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正单元梳理课如何上?如何体现单元整合的智慧?如何在单元整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的深度思维?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梳理课教学为例,谈谈单元整合的策略。一、文题再读,发现单元主题,树立"类"的阅读意识第三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三顾茅庐》《祁黄羊》和《公仪休拒收礼物》。练习3有读读《三  相似文献   

8.
<正>基于核心素养,主题教学以"主题·整合"的思维方式,用主题优化整合教学,形成了四种典型实践样态课程群。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四种典型实践样态的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这里仅以五年级"立志"主题单元为例,具体阐释四种样态课程群的实践探索。一、单篇经典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在北师大版、人教版、冀教版等多版本教材中均有采用,可谓经典;其表达上运用"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9.
<正>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微课的构成。微课(程)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提的"单元整合教学"不同于以往的"主题单元教学",后者指的是"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出自《对"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陈晓波、刘彩祥、郑国民)。而前者是围绕单元训练目标,引领学生精选教学内容并加以重组,将精读与略读、理解与积累、学习与训练、表达与习作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11.
课程结构模块的特点和价值——模块教学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块教学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拟就模块教学与教师们共同研究。一、普高新课程结构模块的特点“所谓模块,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为了有利于学生灵活选择课程,实现有效学习,将通常要持续2-3年才能学完的科目内容分解组合为若干相对完整的模块。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模块是实现普通高中课程多样化及选择性的重要手段。此次高中课改的理念及操作运行都…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个专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两篇精读课文《巨人花园》、《去年的树》,两篇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在这个专题中安排了一次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这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那么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呢?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针对性不强、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以高职生未来人生角色及角色责任为出发点,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好儿女"、"好学生"、"好公民"、"好职员"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又下分若干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项目化训练内容,同时将"情、理、法"理念渗透到每一节课中,使思政课做到"既有益,又有趣",实现"树信仰、学做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整合单元课程是指在高观点下,依据课标,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从而优化教学脉络并付诸实践,这将有利于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促进学生有效把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形成和积累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思维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八(上)"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为例,从整合单元课程出发,谈谈实现有效复习的实践体会.一、整合教学环节,体现安排的系统性本节复习课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全等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要立足于课程,和教学目标相结合,为学科课程和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深度融合提供平台。这是一篇PEP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词与对话的整合课,也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深度融合的课例。  相似文献   

16.
<正>综观小学语文教材设计的编排体例,基本上都是以同一主题的几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的方式来呈现的,这样的整体化设计有利于教师整合多种资源,形成语文研究性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然而,这种精心的编排体系似乎并没有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我们在课堂上很难看到体现单元教学的思路实例。大多数教师仍是一课一课地授课,而忽略了作为单元的组成部分的各篇文章之间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对课本的使用方式是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设计顺序进行讲授,而没有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英语学习的规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取舍,从而导致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而笔者在2012年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中得到了启发,发现对教材的每一个单元进行主题单元设计是一个改变这种尴尬处境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主题单元设计即以主题作为设计核心的主题学习模式,围绕主题单元展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渗透,成为一种新型的整合课程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之路上,我做过单元整合、主题丛书整合、文本与拓展资料整合等不同的尝试,下面我就《杨氏之子》一课来谈谈我在主题学习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收获。一、提炼主题确定方法《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通过对杨氏之子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聪慧。因此,这节课的主题确定为"感悟人物语言的智慧"。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孩子们难  相似文献   

19.
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课文学习之前要上的一种课型,"单元导读课"作为我县"单元整合新课型"十种课型的一种,经历近四年的研究,如今从最初的摸索、试验,经过不断完善,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更有了可操作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是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以单元主题为魂,秉持"以篇为范例,授之以渔"的原则,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式的单元整合教学,通过对不同文体、同一主题文章的精读、略读,归纳出一般阅读方法的教学模式。主题单元整合教学的目的在于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践行"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大语文教育观,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生本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