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修订的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测查了1-5年级高、中、低三类社会赞许性水平的197名小学生在积极、消极、中立三种教育情境下诚实性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赞许性的高低会对被试的诚实性行为造成显著影响.社会赞许性越高,儿童发生不诚实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2)教育情境与年级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在积极的教育情境下,年级因素对诚实行为的作用显著.随着年级升高,儿童出现不诚实行为的概率增加.在消极与中立的教育情境下,年级因素的作用不显著.(3)教育情境与社会赞许性存在交互作用.在消极情境下,社会赞许性的高低会对儿童的诚实性行为造成显著影响,儿童的社会赞许性越高,其发生不诚实行为的概率越大.在积极和中立的教育情境下,社会赞许性的高低对诚实性行为不会造成显著影响.(4)社会赞许性与年级存在交互作用.高社会赞许性儿童中,儿童的不诚实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变大.中等和低社会赞许性儿童的诚实性行为不会随年级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取108名3~5岁儿童,通过对其进行一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任务测试及社会行为评定,考察儿童的心理理论对其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退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攻击性行为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退缩行为发生概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差异并不显著.(2)儿童的错误信念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变量后,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可以预测其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而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知水平不能预测其退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杭州市114名7~11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考察了小学儿童助人、合作、分享、安慰四种亲社会行为类型的行为意愿,探讨了儿童在四种亲社会行为上的年龄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7~11岁儿童助人、分享和安慰行为意愿呈下降趋势,而合作行为意愿不存在年龄差异;女生的安慰行为意愿显著高于男生,其余亲社会行为类型上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选取259名4—7岁儿童,考察了其在不同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情境类型对儿童对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具有重要影响。在不履行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失败情境中,存在与反社会及亲社会情境中不同的情绪判断模  相似文献   

5.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儿童亲社会行为受内部因素、外部情境和被帮助者特征三个方面交互作用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部阻抗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干预策略,旨在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儿童亲社会行为受内部因素、外部情境和被帮助者特征三个方面交互作用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部阻抗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干预策略,旨在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机抽取中班、小班儿童各100名,由教师和家长分别对其进行2周的自然观察,并结合平常表现,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评定。统计分析表明:(1)无论小班还是中班,在家还是在园,女孩的亲社会行为大都要多于男孩,女孩在帮助、他尊指标上显著优于男孩。(2)各种类型亲社会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合作、自尊行为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友谊、他尊、自控、分享,最少发生的是帮助、关心。(3)小班儿童在园的帮助、他尊行为显著多于中班儿童;中班儿童在家的分享行为明显多于小班儿童。  相似文献   

8.
刘倩  康丽  苏杰 《早期教育》2013,(11):36-38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烟台市一所幼儿园382名4岁~5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与家庭功能存在相关关系。女孩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孩,5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4岁儿童;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沟通、情感介入性及总的功能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的问题解决功能可以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317名中学生进行感恩问卷和亲社会倾向量表调查,以探讨中学生感恩对亲社会行为这种效能的作用。结果发现:(1)感恩深度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2)感恩深度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城乡中学生在感恩深度、感恩频度、亲社会行为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贵州省毕节地区30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希望、品行问题、多动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增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对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调查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相关关系。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女孩的亲社会行为均显著高于男孩;儿童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温情、指导性、鼓励独立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拒绝、溺爱、控制、惩罚取向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鼓励成绩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父母要关注自身教养因素,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层层递进的7个分享测验,本研究考察了我国当前不同教育环境中3岁和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特征。结果发现,5岁儿童利他趋向显著高于3岁儿童,且5岁儿童在分享行为上已显出一定的策略性;学前儿童的分享行为并无明显性别差异;教养环境会影响儿童分享行为的利他性表现;在无涉自身利益或涉及自身利益但无法把控结果的情况下,学前儿童的分配行为更趋公平。本研究结论不仅反映了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且显示了特定社会文化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与相关研究表明,低社会阶层者常比高社会阶层者更亲社会,而亲社会行为的资源和代价理论认为高阶层者更有能力和可能做出亲社会行为。随着实证研究的增多,研究者开始从多种因素(微观的个体水平变量,如人格因素;中观的情境水平变量,即具体的社会互动情境;宏观的社会与文化变量,如社会结构与文化因素)共同影响行为的视角入手来全面地理解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微观个体层面的互惠信念、感恩特质和相对剥夺感,中观情境层面的互动对方的利他水平、慈善呼吁类型和亲社会情境公开性,以及宏观社会层面的收入不平等性和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应探讨亲社会情境、社会与文化层面的因素如何与个体的社会阶层交互影响其亲社会行为;考察受助者的社会阶层如何激发人们的亲社会行为,以及行动者的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采用问卷法对宝鸡市589名中职生进行调查,发现:(1)中职生亲社会行为各类型的发生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助人行为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合作、分享行为,安慰行为发生频率最低;(2)中职生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助人和合作行为;(3)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中职生助人、分享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关系不同的中职生合作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所期望和赞许的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有许多,而儿童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态,体现和寄予的人类的爱心教育。本文阐述了儿童文学中爱的教育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怎样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尴尬易感性被认为是一种尴尬体验的能力,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具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103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探讨尴尬易感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尴尬易感性在性别和年龄上均不存在显著;(2)尴尬易感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尴尬易感性高则亲社会行为倾向高,反之,则低;(3)尴尬易感性对亲社会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尴尬易感性越高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采用俞国良教授等人编制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适应分量表中的亲社会行为维度,对323名苏州本地学生和1262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亲社会行为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亲社会行为的水平显著低于本地学生;不同学校类型和不同城市生活时间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亲社会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为了他人的或社会的利益而自发作出的意志性行为,其中也包括利他性行为。它有助于人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此,了解制约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各种因素,能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   一、认知发展水平和移情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内因   (一 )认知发展水平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选取被试(有效样本633名),运用自编量表《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问卷》进行调查,探究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类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校高职生的学校社会行为有三种类型,即亲社会行为、社会退缩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第二,我校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学校社会行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亲社会行为和社会退缩行为无显著性别差异、无显著学制差异、无显著独生子女差异,反社会行为有非常显著性别差异、显著学制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差异。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学校应该消减高职生的反社会行为,引导高职生的社会退缩行为,培养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