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较低层次,满足企业短工需求和企业季节性劳动力需求,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学校或企业只要进行简单地培训学生就能上岗;二是中间层次,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较熟练的操作技能,需要学校或学校与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与技能,可采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模式培养;三是高层次,学生具备岗位技术技能和高层次的职业能力,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在学校培养.若干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对这三个层次的实践,略知学校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层次与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一)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总体思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要有助于企业、学校双方的发展和利益,适合学校实际和当地经济发展要求,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技能培养。校企合作模式是从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进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转变,构建以能力为主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前每年高校就业压力都很大,学校为了提高就业质量,既要抓好本身的教学质量,还通过与专业相关联的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企业的调研需求和就业反馈,高校应结合目前市场上的就业导向来培养学生技能,使学生毕业时能快速进入工作岗位。本文围绕校企合作中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影视动画专业的实践为例,以学生的就业导向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来铸造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4.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能力递进"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基于"校企共建班"校企合作框架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合作企业签订培养协议,根据企业用人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育人才。  相似文献   

5.
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两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就学校、企业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给出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完善策略:转变技能型人才培养观念,形成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企业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深度融合,形成良好合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学校着力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政府主导人才联合培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特点提出"三结合、三进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学校、企业、政府相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结合,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递进式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主要校企合作模式有:全面合作、校企互动、工学结合、"2+1"培养、订单培养等。任何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学校需立足自身特色和企业实际,科学设计合作层次,认真选择合作行业企业和合作模式,提高学校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能力,进而开展高效的合作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模式,培养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知识和技能实际灵活应用的专业实用型、技能型学生,以适应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本文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培乔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必须探索出适应市场经济、适应本校特点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二定制、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宿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创新提出的培养模式.“二定制”是指学生的先定向后定位培养,三段式是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个阶段.该模式是以企业和学生为主体并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需求,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共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让学校得以发展、企业得以人才、学生得以就业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是工学结合模式的实现载体,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现状的分析,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类专业的实践和探索为例,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突出会计类专业特色,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和措施: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真实需求和真实动态;找准学校和企业合作双方的切入点,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黄景容 《中国培训》2006,(12):45-46
校企合作成功培养技能人才产生的社会影响有力地推动此项事业的发展。不少职业院校开展或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出许多新的经验。当然,也有少数学校走了弯路。我们认为,应当综合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从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的高度,把敢闯敢试与稳妥细致结合起采,才能不断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一、落实六项合作内容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六项:一是通过合作,双方及时掌握技能人才使用和培养的需求信息;二是通过合作,协助学校完成或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使教学计划切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三是通过合作,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文…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机制,是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切实开展良好的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有效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本文主要构建了参观或口头协议,短期实习,顶岗实践等三种低水平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专业共建,"订单"培养等两种中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前校后厂",校企"联盟"等两种高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技能竞赛制度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技能竞赛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校企合作举办技能竞赛,用企业的标准引领技能竞赛标准,积极引进企业最新设备来支持服务技能竞赛,并聘请企业技术、技能人员,参与技能竞赛的评判工作,同时,鼓励企业在技能竞赛现场开展招聘工作,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搭建平台。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以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更多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也让企业更多地了解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能促进深层次校企合作办学,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技能教学;推进深层次的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从而打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通道。  相似文献   

15.
金明  肖俊  韩义 《文教资料》2014,(35):138-139
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根据职业教育的经济属性,着眼市场需求,通过全面推行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分析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当前工学接的典型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学校和企业提供导向和支持,同时为满足苏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好、更多的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6.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迈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坚实一步,针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工学结合培养的六种主要模式,然后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因素,最后从政府需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法规进行引导和监督,企业行业需转变观念,逐渐承担办学主体的角色、高职院校需建立全新观念与服务于学生的心态三个大的方面提出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初步提出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岩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240-241
工学交替实习可以有效地锻炼中职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及职业素养,目前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积极开展在校生的工学交替实习项目,本文将探讨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需求的中职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社会和市场依据人才需求为基本方向建立的办学机制,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培养社会人才的方式,是从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环境来培养适合不同社会需求的人才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高职院校十分欢迎和关注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出新模式和新思路。本文主要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和特征,并且提出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途径,有效解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形式单一、不重视工学结合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了引企入校,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实践模式,实现了校企互动,资源共享及学校、企业和学生多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