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戈尔诗曰:不要试图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在那空白的深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早期民歌总集《诗经》,从儒家音乐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整理研究,来论证儒家所推崇的音乐美学观点,阐述了儒家音乐美学认为的音乐之美就是人性性情表现的情感意识,是来自人性深处的自然单纯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早期民歌总集<诗经>,从儒家音乐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整理研究,来论证儒家所推崇的音乐美学观点,阐述了儒家音乐美学认为的音乐之美就是人性性情表现的情感意识,是来自人性深处的自然单纯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是我们中国读者都非常熟悉的印度作家、诗人,他是五四时期就被中国现代文学前辈郑振铎和冰心译介过来的。泰戈尔的散文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散文诗。它是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即它的篇幅一般比散文短小,而且比一般散文更加讲究音乐节奏和语言的诗意性。大部分散文诗是诗情与哲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我的风景     
“你就是我的风景,云高风清,不走下去,停在这里,视线里都是你微笑的表情……”何洁的《你是我的风景》萦绕在耳边,不觉一惊,到底什么才是我心中的风景?思索良久,心底的声音告诉我:这,就是我的风景……我的风景在那动人心弦的音乐中。泰戈尔曾经说过:“不要试图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  相似文献   

6.
古有武松打虎,今朝看我来“打虎”。现在的女生,温柔的越来越少,残暴型的越来越多,个个心狠手辣。我们班就有一个,被我们定名为“泰戈尔”(tiger)。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RabindrannthTagore,1861—1941)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印度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等作品,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924年访问中国时,徐志摩担任联络、接待、翻译之职。访华期间,徐志摩一直相随泰戈尔左右,陪同泰戈尔一行人。徐志摩对泰戈尔恭执弟子之理,博得泰戈尔的欢心,泰戈尔除了送给他印度袍印度帽外,更赠他一个印度名字———素思玛(Susima),徐志摩把泰戈尔叫戈爹,泰戈尔与徐志摩结成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8.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出身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诗歌。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10余次周游列国,毕生致力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对  相似文献   

9.
印度有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诗人——泰戈尔.他的散文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读者。亚洲文学世界里.在散文诗领域可以和泰戈尔相媲美的是来自阿拉伯世界(黎巴嫩)的文学家——纪伯伦。  相似文献   

10.
李尚飞 《学子》2014,(8):38-39
正泰戈尔40岁的时候,在孟加拉的阿什拉姆创办了一所学校。关于为什么要创办这所学校,泰戈尔说,它不是基于某种教育理论,而是出自对自己学生生活的回忆。泰戈尔说,是他的敏感使他不能适应来自正规学校的那种压力,"人与世界的真正联系是人格之爱,而不是机械  相似文献   

11.
印度大诗人、哲学家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自我终结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否缺少了“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的功能;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于挫折中无法自拔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向孩子“传送的生命气息”太少了。  相似文献   

12.
泰戈尔的一生: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父亲是一位哲学家与宗教改革家,兄姐也多热心于社会改革与文学事业,整个家庭堪称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一个中心。泰戈尔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着东西方文化,充满着智慧与激情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童年的。泰戈尔13岁那年,母亲去世,他第一次感受到生与死的永诀。是嫂子迦登帕莉·黛维的慈爱与抚慰,减轻了他的悲伤。迦登帕莉·黛维本人也是位文学和音乐的爱好者,她不仅填补了母亲的空缺,也驯服了泰戈尔自由不羁,激情澎湃的个性,成为他诗歌中的女神、人生中的…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我曾在泰戈尔的诗篇里沉醉;20年后的今天,我再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分享泰戈尔的诗篇,发现泰戈尔仍在那里,仍在对我们坦诚地极富感染力地微笑,仍在亲切和善地和我们一起细数春夜的繁星,采集秋晨的露滴,他说: "我爱他不是因为他有多好,而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娃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初,泰戈尔围绕“复活东方文化”的一系列演讲引发了陈独秀的激烈批判,其原因在于陈独秀误读了泰戈尔思想的本意。陈独秀对泰戈尔的误读,可视为中国知识分子以先入之见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产物,不仅包括跨文化交流难以避免的“消极误读”,而且包括掺杂许多主观因素的“积极误读”。陈独秀对泰戈尔思想的批判牵扯到人格评价,已经超出学术批评的伦理底线,应引起我们注意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初,泰戈尔围绕"复活东方文化"的一系列演讲引发了陈独秀的激烈批判,其原因在于陈独秀误读了泰戈尔思想的本意.陈独秀对泰戈尔的误读,可视为中国知识分子以先入之见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产物,不仅包括跨文化交流难以避免的"消极误读",而且包括掺杂许多主观因素的"积极误读".陈独秀对泰戈尔思想的批判牵扯到人格评价,已经超出学术批评的伦理底线,应引起我们注意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6.
绚丽人生     
水里的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兽类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泰戈尔《飞鸟集》  相似文献   

17.
那个寂寞的夏季,当坐在槐树的浓阴下,静静地读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和纪伯伦的《先知》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我的这些写在书边上的文字,会成为岁月淘尽一切所剩下的几枚书签。今天,它们静静地夹在我思想的履历里,竟然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致和质朴,让我惊讶中不禁怀疑起来,怀疑它们也许并非出自我这粗糙的灵魂。现在想来,如果说这些文字也有它们生存的价值,那么这个价值应该来自于它背后的空白———那些假日里长长的寂寞。就如同山水画中淡淡地点上几点便成为一群飞鸟,这些文字的背后,也有着一大片现在看来几乎奢侈的寂寞的空白。那是个多么漫…  相似文献   

18.
在夜的深处,或在白日的燥热和喧嚣里,只有音乐旁若无人似的悄悄地和我们对话,彼此诉说着衷肠,相互过滤着繁杂,让我们的心善感、敏感、善良,也美好一些,多了一份向往,多了一点念想。  相似文献   

19.
不知小时候的哪一天,老师给我们讲了泰戈尔的故事。从此,我的心里就燃烧着一种飘忽的梦想——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泰戈尔爷爷。这梦想是那样地强烈。有一次,当我听妈妈说泰戈尔早已离开我们时,我愣了好半天,后来竟“哇”地一声哭开了。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不断交替中,我渐渐地长大了。对泰戈尔也渐渐知道得多了。我知道,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他谱了二千多首曲子,画了近二千幅画,而且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等等。是的。该知道的,我已经知道了许多,但我的心里却空荡荡的,隐隐约约地感到,我还缺少一种什么。考上师范后,我很爱看小说,特别是泰戈尔的。那曲折的情节,流畅的语言,完美的技巧,真使我  相似文献   

20.
泰戈尔,作为众所周知的印度文学光辉代表,同时也是国际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大家。他博学多才,在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他的一生中共创作过93部短篇小说作品,他本人更是被誉为印度短篇小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泰戈尔:"他的作品完全可以和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作品相媲美。"可见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名气之大、成就之高。在这里我将从其短篇小说代表作《摩诃摩耶》(又译《莫哈玛娅》)着手,试探究隐藏在这些作品背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