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乍看题目,学员们会纳闷:靶子──模特──练笔,风马牛不相及,彼此没有必然联系,硬把它们扯到一块,是不是故弄玄虚?当然不是。这个题目的由头是这么来的:10届函授学员黄石明,年初寄来一篇消息,教务处认为有研讨价值,就在第3期《函授通讯》上登出来了。目的是通过学员改写,共同探讨新闻写作。小黄原想让老师们“指点”,没想到会公之于众。他虽然表示“我明白这是老师对我的良苦用心”,其实,用心“良苦”在哪里,当时他并不明白。只是对自己的作品成了“众矢之的的‘靶子’”心里还有点介意。于是,我们急忙出来解释,这不是“…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函授中心的老师们: 你们好! 我参加军报第13期新闻函授学习快一年了。第一次给老师们写信,所以我常为此而汗颜。不过,老师,我决不是一个懒惰的学生,我一直在努力,教材也学完了,习作也写了,只是寄给你们而已。 记得当初刚刚参加函授学习时,我是多么地高兴。因为我们部队正协助海关执勤。官兵们在这场被领导称为“没有硝烟的政治斗争”中,天天与走私分子面对面接触,  相似文献   

3.
羁绊·禅心 2003年,我的孩子降生,这一年,我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我有幸进入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孩子出生的情形,至今我记忆犹新.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他正沉沉睡着,那一刻,孩子仿若一块纯洁质朴的美玉,我似乎看到他身上有一种不可逼视的神圣光芒;那一刻,我几乎顶礼膜拜;那一刻,我诚惶诚恐,唯恐不能教子成才.孩子,成了自己的终生羁绊.也正因如此,进入出版社以后,我走上了买书——编书——策划家教图书的发展轨道. 2010年,"开心妈妈"屈开老师来到桂林讲座,我慕名前去邀稿,进而与屈老师结成忘年好友.屈老师当时腰椎已经很不好,我去的时候她甚至是卧床和我交谈的.但是,当她讲座时,面对台下家长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她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神采飞扬、激情四射.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她也在享受自己的快乐.她的讲座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使那些心中充满困惑的家长得以顿悟,也使我更了解了传道解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的那个秋天,我和方卫平老师第一次在杭州相见。我们的牵线人是我们社的副社长孙建江老师。孙老师和方老师是认识了十多年的老朋友。当时,孙老师聊到想出版一套国内原创的桥梁书,由于方老师的作品短小凝炼,长度适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我正在昆明。后来在《华商报》负责的刘思慕、萨空了、高天诸位老师,当时也都在昆明。他们都是我先认识,后来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当老师的。我认识刘思慕老师是在桂林沦陷前夕。当时我随前华商报总编辑胡仲持逃亡到昭平,住在广西日报社。在我们路经平乐时,就同刘思慕老师住在一起。虽然是在逃亡途中,刘思慕老师和广西日报总编辑莫迺群仍编印号外,把战争情况及时地报道给读者。他  相似文献   

6.
今年欣逢孙云畴老师九十华诞,我们在此聚集一堂,向孙老师祝寿,倍感欣慰。我是专程从北京赶来向孙先生祝寿的。饮水思源,感谢他五十多年前在北京大学讲授图书馆学,使我和我当时的同学们得以对此学科有所了解,他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当时在北大图书馆学系任教的,还有刘国钧、王重民、王利器等先生,他们都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学识渊博,是名副其实的饱学之士,先生现在是硕果仅存了。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我正在昆明。后来在《华商报》负责的刘思慕、萨空了、高天诸位老师,当时也都在昆明。他们都是我先认识,后来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当老师的。我认识刘思慕老师是在桂林沦陷前夕。当时我随前华商报总编辑胡仲持逃亡到昭平,住在广西日报社。在我们路经平乐时,就同刘思慕老师住在一起。虽然是在逃亡途中,刘思慕老师和广西日报总编辑莫迺群仍编印号外,把战争情况及时地报道给读者。他们这种忠于新闻事业职责的行动,使我很感动。桂林失陷后,仲持老师隐居到八步乡下。我辗转流浪到昆明,见到了刘思慕老师,有他照顾,住在高天老师给我的一席之地,才免了露宿  相似文献   

8.
热血教师 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当时我在常州局前街小学读书,在老师们的宣传教育下,懂得了一些爱国救国道理,立志要为抗日救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当时我们学生最尊敬的、也是学校里最有威信的两位青年老师,我至今还清晰地记着他们的名字和形象:一位是教数学的尹祖烈老师,英俊潇洒、热情谦和;另一位是教历史的包有康老师,留着大胡子,慷慨激昂。他们不但教学有方,使班级成绩总是领先,而且是抗日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几乎每天上课前要先讲一段抗日救国和做人的道理,还经常组织老师和学生上街游行,宣传抗日和抵制日货。  相似文献   

9.
《新闻知识》是空军领航学院新闻报道学习班的教材之一,是这个学院新闻爱好者新闻学步的好老师。从1985年以来,领航学院所办的三次新闻学习班,均以《新闻知识》上的有关文章为教材给学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三个亲兄弟,都曾就读于永州一中,都是蒋绍武老师的学生。我们三兄弟都喜欢文字,与蒋老师有很深很深的师生情谊。蒋老师博学多才,耕耘一生,退休以后,仍舞文弄墨,孜孜不倦,其精神,其才气,令学生钦佩不已。多年前老师便说要出一集子,点名要我们三兄弟为其作序。当时我们以为老师随便说说而已,没去多想,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新闻工作整整31年,当报社社长也已经8个年头。2001年,市委调任我为佳木斯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领导、同事、朋友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你这可是授命于危难之间。的确,当时的佳木斯日报社,班子黄牌警告,队伍思想混乱,经济危困,内欠职工,外欠银行和企业。办公设施破旧不堪,在全省报业“家境”最差。  相似文献   

12.
大邱庄于1993年11月18日撤村建镇,当时划分了尧舜、万全、津美、津海四个街。自2003年至2010年,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先后将周边的22个村划入大邱庄镇。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被夏青老师的声音打动,是43年前的事。当时我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兼做学院广播台的播音员。  相似文献   

14.
祥科同志; 七月四日来信及名片收到,谢谢问候。称我老师,实不敢当。 要我为《新闻爱好者》写稿,手头正好有一篇分析杜甫诗歌的作品。杜甫是河南人,你们发表是合适的。抄出寄上,若不堪用,望能退给我。因年老眼力衰退(0.4)抄稿吃力。希谅。  相似文献   

15.
与罗辉老师的认识要追溯到2008年4月,当时我们正筹备“2008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因缺少一位“职业教育信息化分论坛”的专家型主持人,正到处寻觅一这时,教育部职成司的一位领导向我们推荐了罗辉老师.  相似文献   

16.
武振平先生是我学习杂文写作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和"开手师傅".从1958年至今,他当了我50年的老师.在半个多世纪前,武老师担任解放日报副刊<朝花>杂文专栏编辑.他当时以"马文"的笔名,名噪一时,发表了很多有见解的杂文.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那个秋天,我和方卫平老师第一次在杭州相见.我们的牵线人是我们社的副社长孙建江老师.孙老师和方老师是认识了十多年的老朋友.当时,孙老师聊到想出版一套国内原创的桥梁书,由于方老师的作品短小凝炼,长度适中,文字量适当,篇幅不长,却有浓缩的意蕴,非常适合做成桥梁书,所以我们和方老师商量做一套以她的作品为文本的桥梁书.方老师非常高兴,也很支持.于是,我们开始筹划.  相似文献   

18.
书痴·书情     
上中学时,听语文老师讲酷爱读书的人常说:"饿了不找饭馆,而是找书馆"的故事,颇感幽默.因为那时我爱看书,大都是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主要是各类小说.开始是课间和课外看,后来发展到课堂上也看.老师告到家长,父亲责骂,母亲则风趣地说:"要是考大学论看书多少,你一定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9.
感谢老师新野县施庵乡彭兴才我是1906年初才试着搞点新闻报道的。当时,我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全凭着一股于热情,不间断地采写了几十篇稿件,可篇篇如石沉大海。正苦恼时,乡宣传委员王梅莲来到我家,她看了我的一些底稿说:“你对新闻写作的知识还欠缺。”我没好气地说:“你让我去进修吧?在这乡旮旯里你哪能给我找位老师?”王梅莲说:“如果你真有志气搞新闻写作,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老师。”说着,她掏出了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位“老师”还不太热情,谁知当我看了几页  相似文献   

20.
珠宝厂商会可以说是番禺珠宝企业的心灵家园。广州市番禺珠宝厂商会会长李建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介绍说,番禺珠宝厂商会创立于1991年,作为当时全国珠宝业最早的行业协会,该会一直为政府充当招商引资顾问的角色,为招商引资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同时,作为行业组织,商会一直致力于排解会员企业之间的纷争,稳定行业秩序,加强会员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番禺珠宝业的整体生产力,令番禺珠宝业能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成立初期,在番禺的珠宝投资者数目很有限,当时番禺珠宝厂商会才有9个会员,但现在已经有100多有实力的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