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小麦的耕地竞争及其对小麦供求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格  刘爱民 《资源科学》2005,27(1):60-63
本文对我国小麦主产区与小麦具有耕地竞争关系的不同农作物之间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小麦主产区中黄淮海麦区的河南、山东两省小麦种植面积下降,但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扩大,长江中下游麦区中的湖北、四川和东北麦区中的黑龙江小麦播种面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研究结果说明,在耕地资源有限并且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各主产区的小麦成本收益率较低,部分地区的小麦品质较差,小麦的耕地竞争优势下降,从而导致小麦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小麦产量不断减少.但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和生产效益较好,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产量下降会直接影响我国小麦市场的供求平衡,通过对建立的中国小麦供求平衡表分析,如果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继续减少,今后2年~3年内我国小麦供求格局将会发生逆转,国内小麦供给总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将对我国小麦的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冷型小麦是基于Ⅰ级和Ⅱ级气候系统背景下对Ⅲ级气候系统的一种适应性响应。本文从小麦Ⅲ级气候系统、小麦温度型和冷型小麦概念出发,概括介绍了冷型小麦理论基础,从小麦潜在库容、冷温状态、叶片逆向衰老、含有动力因素的小麦高产稳产模式等,剖析了冷型小麦抗逆增产的生态生理机制,意在逐步实现小麦对环境的深度适应,并从根本上提高小麦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改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创新小麦育种方法,提高小麦育种效率为目标,创造矮败小麦,创建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方法,育成一批突破性品种,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观察了亮粒+粒儿秀组合不同剂量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组合对小麦安全,无药害,不仅使小麦根系发达,根茎粗壮,并且能够促进小麦分蘖,提升小麦千粒重,增加产量,而且能有效减轻小麦根部病害和麦蚜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并分析两地区小麦农户的成本结构、生产收益情况,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小麦种植方式是轮作,仍采用耕地、耙地传统耕作方式,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种植方式是休耕,采用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内蒙古较达尔罕土地利用率更高。②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亩均生产成本72.35元,比内蒙古小麦亩均生产成本低264.39元,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节约了种子、化肥投入成本,但产量也相应降低,达尔罕小麦每亩利润204.69元,较内蒙古兴安盟每亩小麦利润低230.11元,但由于成本较低,使蒙古国达尔罕地区成本利润率达183%,是内蒙古小麦成本利润率的6.31倍。与内蒙古自治区传统耕作方式相比,蒙古国免耕保护性耕作方式降低了小麦成本投入,提高了小麦生产效率,因此,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土壤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小麦农户实施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小麦早衰、冻害、倒伏一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能否争取小麦高产,抓好预防管理是关键,针对小麦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小麦的种植面积也在大幅度的提高。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之一。因此,有效的提高小麦的高产优量,势必成为我国小麦种植管理的首要工作,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前提。本文分别从小麦种植的不同时期八手,粗浅的阐述了提高小麦种植管理的方法以降低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措施,以此为我国小麦的高产优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18)
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小麦属,是人类最早栽培的作物之一,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河北省占第一位。当前,小麦种子市场竞争激烈,对小麦种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小麦种子的繁育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近年来对河北省小麦制种过程的研究,现将小麦制种流程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起红皮小麦退出保护价,去年的红皮小麦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今年的价格还将受到更大影响。因此,今年秋引种白皮小麦品种可能会出现一个高潮。这里,提醒广大农民在引种时要注意以下4个问题: 一、积极引种白皮小麦但也不全盘否定红皮小麦,红皮小麦中也有优质小麦。白皮小麦皮层透气性好、种子休眠期短,在收获期遇雨麦粒容  相似文献   

10.
《西藏科技》2009,(4):79-79
目前,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将陆续进入小麦抽穗扬花期,正是小麦赤霉病发生和预防的关键时期。据各地调查,今年赤霉病病原菌普遍偏高,大多超过大流行指标。农业部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切实组织做好防控工作,减少小麦产量损失,保障小麦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遗传育种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我国小麦面积大,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生态类型、耕作栽培方式和小麦消费形式多样且特色明显;种质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在国际小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对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国际合作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对高密市近几年的小麦冻害资料分析,较轻的小麦冻害每年都有发生,而近几年发生最为严重,寒潮和春霜冻害是引起小麦冻害的主要原因。小麦后期管理做好施好拔节肥,浇好拔节水,酌情叶面喷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前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可以减少小麦冻害损失。  相似文献   

13.
刘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创制了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并创立了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劳格博士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为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12)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小麦是一种常见的粮食农作物,是北方人的主食。我国对农作物向来都是给予高度重视的,在最近的几年,我国对于小麦的种植管理越来越重视,表现为小麦种植的国家补贴在不断的增加,提起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在小麦的发育过程中,无论是因为自然环境还是人为因素,都会导致小麦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病虫的灾害,这会使麦田的产量大大的降低,并且不能保证小麦的质量,因此,农民在种植小麦时不仅仅要提升种植技术,还要落实小麦的病虫防护工作,这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小麦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的小麦产业提出一些建议供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的遗传改良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兴起,使小麦无性系的利用及建立小麦的遗传转化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相结合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一种高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曲朦  赵凯  周升强 《资源科学》2019,41(10):1911-1922
本文基于河南、宁夏两省873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利用DEA和Tobit模型,从测算农户小麦生产效率入手,分析了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期在现阶段农户不断分化的现实背景下,为完善耕地流转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①耕地转入通过土地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小麦生产规模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耕地转出通过要素溢出正向影响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②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在农户生计分化的调节作用下,耕地转入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减弱,耕地转出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③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倒U型”影响,在流转规模分别到达46.277亩和37.125亩之后,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由正转为负;耕地转出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表现为直接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耕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户非农技能培训,以及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我研究人员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供体——乌拉尔图小麦和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粗山羊草基因组草图的绘制,结束了小麦没有全基因组序列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小麦基因组研究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这是中国农业大学承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参与的"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课题"小麦A、D基因组深度测序和抗病功能基因组"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5):8-8
捷克生物专家皮特声称,小麦霉病的危害之严重,人类绝不能掉以轻心,2008年小麦霉病将比以往更加严重。目前一种小麦霉病正在从非洲向亚洲迅速蔓延,由于此种霉病造成小麦产量骤减,严重威胁人类的食品供应,引起农业专家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小麦育种一直徘徊不前,育成品种丰产潜力无突破性进展,主要原因是种质资源匮乏和遗传基础狭窄。目前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达0.8以上,造成杂种优势幅度降低,缺乏强优势组合,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和扩大基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企合作模式与运作机制,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今年春天,北京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以下简称杂交小麦中心)与中种集团合作成立的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一直热闹非凡,不仅忙着在国内进行杂交小麦的快速示范和推广,还使得杂交小麦在多个国家进行新品种试种与示范。这家仅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