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亚会 《收藏界》2016,(4):108-118
俑,也叫偶人,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使用极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其最早来源于我国奴隶制时期的人殉制度,而到了封建社会,用人物俑随葬逐渐代替了残酷野蛮的殉人仪式,体现了社会正逐步进入文明时代,使用人偶陪葬也由贵族阶层扩展到一般财力殷实的地主阶层中。从现有资料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过关于俑的随葬。俑按照制作材料可分为陶俑、木俑、石俑、铜俑等,其中以陶俑居多;按照用途可分为仪仗俑、兵马俑、镇墓俑、生肖俑、伎乐俑等。我国目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8,(8):39-39
本刊消息:于4月底至7月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的“陕西古代体育娱乐文物展”,汇集了西安、宝鸡、咸阳等8个市27家文博单位的520件反映陕西古代体育娱乐内容的精美文物,其中投姿百戏俑、六博棋盘、马球俑等许多参展文物属首次公开对外展出。展览分八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奔马竞逐,弋射禽兽,即骑射活动,主要展品有秦射猎纹画像砖、汉骑猎纹画像石、唐骑马待猎俑等。第二单元是角抵对剑,缘竿扛鼎;即百戏竞技活动,代表文物包括秦百戏俑、唐杂技俑、  相似文献   

3.
邢宏玉 《收藏》2008,(11):95-95
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罕见的宋代绿釉相扑俑,该俑为手塑,陶胎,低温绿釉。俑被设置在长3.6厘米、宽2.7厘米的长方台座上,通高6.4厘米。二俑皆裸体,赤脚,头系发髻,身束腰带,绷护裆带,弓步俯身。居上者上体饰有阴线圈,昂首张口,皱眉瞠目,右手扒对方臀部,左手抱腰,力决胜负。居下者亦不甘示弱,面部向内,双手紧扒对方左右股,作竭力奋争状。俑身饰阴线圈似象征大汗淋漓,汗珠如豆,更增添了二者相持不下,难解难分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4.
李朝春 《收藏界》2015,(1):113-120
锡都博物馆位于世界锡都——云南省个旧市,它是滇东南锡文化、青铜文化的收藏与展示中心,其收藏和展示的青铜器精美绝仑,别具一格。锡都博物馆原名为个旧市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11月4日,2008年11月14日更名为锡都博物馆。该馆现收藏有两千余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16件、三级132件,汉代提梁壶、铜俑灯(又称“三枝铜俑  相似文献   

5.
何飞 《收藏界》2014,(8):64-65
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实为中国乐舞史上的一个巅峰。当时的长安、洛阳经济繁荣,中外民族乐舞交流,融合时尚的优秀舞蹈家、音乐家如群星,光彩夺目,乐舞艺术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套黄釉彩绘乐舞俑是当时皇室贵族宴会上表演时的场景,让后人领略了唐代乐舞的优美舞姿。这组乐俑共七件,均为女性,其中五件乐俑为坐姿表演,呈跪坐式,  相似文献   

6.
张国柱  任虎城 《收藏》2008,(11):36-39
西安一位藏家珍藏有数百件汉代釉陶俑,为墓主烹饪美食的“庖厨俑”、供墓主玩乐消遣的“博弈俑”“乐舞俑”“百戏俑”等尤为引人瞩目,这些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承载着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信息,以立体形象重现了汉代“舞乐宴食”的生活习俗和场景。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21)
正2016年4月19日至7月10日,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瞎携手徐州博物馆联合推出"大汉楚王与南越王——徐州汉代文物精品展",以192件(组)徐州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为依托,分"汉玉之巅""盛世吉金""汉俑华采"三个部分,再现汉世雄风(图1)。徐州古称彭城,北扼齐鲁,南控吴越,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徐州汉墓出土数干件陶俑,其中不乏精美的舞乐俑,它们于地底沉睡两千年,而今重见天日,为我  相似文献   

8.
梁勉 《收藏》2008,(4):116-117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一组的金代相扑俑(图1)。这两件俑1986年出土于陕西渭南,左边俑通高31厘米,通宽12.5厘米,厚10厘米。右边俑通高29厘米,通宽14.2厘米,厚11厘米。两俑上身赤裸,下身只穿短裤。  相似文献   

9.
付建 《收藏》2014,(5):80-81
秦始皇陵范围内发现了各式各样的陶俑坑,各个坑中均出土有不同的陶俑。一、二、三号坑中气势恢宏的兵马俑,0006坑中袖手而立的文官俑,9901坑中姿势各异的百戏俑等,都体现着陶俑这个大家族的奇特魅力。被俗称"百戏俑"的俑坑中,出土了20余件形状各异的陶俑,而新近出土的"泡钉俑",则完美地展现了秦代陶俑制造者们精湛的工艺水平及超凡的艺术天分。  相似文献   

10.
牟炜  杜文 《收藏》2008,(8):74-77
汶川大地震对文物造成了巨大损害,许多博物馆及个人的收藏品部受到影响,甚至连陕西的秦兵马俑也被波及:秦俑博物馆一号坑两件陶俑俑头偏斜;二号坑展柜中的中级军吏俑向右倾斜约5度;三号坑一件陶俑脚踏板、一件陶俑右披膊、一匹马头部及下颁部均有轻度裂缝,一匹马右前腿从原修复处开裂。因此,如何加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防震措施,成为文物界和收藏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兽叔盨赏析     
《收藏界》2007,(10)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铜盨。该铜盨制作精美,出土时色泽光亮,通体基本无锈,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中少见的精品。这件盨器身椭方形,弇口,垂腹,兽首耳有螺角。盖可卸置,盖上有两组不相连接的翼形钮。矩形圈足外侈,前后两侧有壶(kun)门形缺口,沿部饰带状重环纹,由中线分左右。器身及盖中部饰瓦纹,盖顶饰夔龙纹,其中心兽目突起,  相似文献   

12.
王蔚波 《收藏》2011,(2):20-23
《唐会要》载有"四神十二时",均为墓中压胜之物。"四神"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大都放置在墓室前部门口,作镇墓之用。其造型生动,釉色精美,绚丽多姿,堪称唐三彩中的精华。现择郑州辖区数例精品作以赏析。巩义市(原名巩县,1991年6月撤县建市)在古都洛阳之东,黄河与洛水在这里交汇,古称"洛(?)"之地,河洛文化由此发祥传播。巩义唐墓出土的三彩镇墓四神,从一个侧面将古洛汭文明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1973年,咸阳渭城区渭阳镇双泉村北的唐契苾(bi)明墓出土了一批十分精美的三彩俑,其中单峰驼、牵驼俑、三彩马等,釉色鲜亮,造型独特、生动,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14.
王英  刘晓东 《收藏》2011,(8):31-34
1973年,咸阳渭城区渭阳镇双泉村北的唐契苾(bi)明墓出土了一批十分精美的三彩俑,其中单峰驼、牵驼俑、三彩马等,釉色鲜亮,造型独特、生动,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20,(9)
正2020年永乐夏季拍卖会中上拍一件《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初步判断为8~10世纪刻本,镌刻细腻,印刷繁复、填色鲜艳,是现存于世的10多件唐代《大随求陀罗尼经咒》作品里最为精美的一件。2020年8月8日,永乐拍卖公司在北京皇城艺术馆举办了"模勒之光:《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学术研讨会"。莅临研讨会的有永乐拍卖古籍善本专家李东溟,国家博物馆关双喜、海国林,首都图书馆周心慧、马文大,中国科学院大学韩琦、韩宾,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淅川县南50公里丹江口水库西岸的龙山脚下发掘了一批楚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现选几件造型奇特和纹饰精美的青铜器介绍如下:神兽2件。图1通高48厘米,长47厘米,宽27厘米。图2通高48厘米,长46厘米,宽24.6厘米。两件神兽大小、造型基本相同,纹饰相同。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龙  相似文献   

17.
正唐代白瓷皮囊壶出土数量不多,但件件制作精美,代表了唐代白瓷最高工艺与艺术水平,体现了唐代白瓷独有的雍容、饱满与恢宏气度。下面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详细介绍几件出土唐代白瓷皮囊壶。造型忠于皮囊容器唐代白瓷皮囊壶的制作工艺相当纯熟,基本特征为:腹身肥硕,下宽上窄,腹宽大于腹高,平底,带有横梁。壶口上本均应置有竖插盖,惜难以保存而存世稀罕。之所以称作皮囊壶,是因它的器  相似文献   

18.
岳州窑胡俑     
陈锐 《收藏界》2013,(3):61-65
胡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陪葬俑,汉魏晋南北朝墓葬中偶有发现,如湖南衡南县的东汉墓葬中出土过一件青铜胡人牵马俑(图1)。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胡俑出自隋唐墓葬,尤其是盛唐墓,宋及以后几乎不再陪葬胡俑。胡俑陪葬品从少有到大量再到几乎不见出土,与沙漠丝绸之路的兴起、繁荣到衰退密切相关。西汉政权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理西域事务,开辟丝绸之路。东汉重视对西域的经营和与中亚欧洲的往来,遣使往大秦(古罗马),大秦亦派使臣来洛阳,丝绸之路逐渐兴盛而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文化交流的主动脉。隋唐  相似文献   

19.
张杨     
《收藏界》2011,(5):155
文博研究员炎黄文化博物馆馆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国家注册职业艺术品鉴定师国家国宝工程河南站站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会长1957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从事过教师、记者、广告人、古玩鉴定师等职业。涉足古代艺术品收藏、经营、研究三十多年。收藏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艺术品及标本上万件,其中单就完整的宋金红绿彩瓷俑就有六百多件,在国内乃至世界宋金红绿彩收藏界绝无仅有。2009年4月,张杨收藏的战国黄金面具和宋金红绿彩俑通过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20.
台盏这类实用与观赏兼备的精美瓷器,可谓异彩纷呈。在装饰技法上运用了刻花、印花、剔地、浅浮雕、堆塑等,并出现了点褐彩工艺。将乐窑博采众长,除了许多南迁而来的工匠将北方制瓷中的工艺带人将乐,将乐窑还与周边的一些瓷窑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