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八十年代初,我中师毕业,被安排在远离农村老家的化北山区一所重点小学教书,平日里忙碌于教学,无暇抽空返家。好容易盼到了春节的来临,学校放了假让老师回家。那年学校勤工俭学分了三斤红烧猪肉,我舍不得吃,放假回家带给父母,母亲见了这红烧肉,两眼立即红润潮湿起来。我不清楚母亲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但我却知道,母亲正在幸福地感...  相似文献   

2.
叩问一下自己的心灵,幸福吗? 八十年代初,我中师毕业,被安排在远离农村老家的化北山区一所重点小学教书,平日里忙碌于教学,无暇抽空返家。好容易盼到了春节的来临,学校放了假让老师回家。那年学校勤工俭学分了三斤红烧猪肉,我舍不得吃。放假回家带给父母,母亲见了这红烧肉,两眼立即红润潮湿起来。我不清楚母亲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但我却知道,母亲正在幸福地感受儿子给她的一颗慰藉的心。  相似文献   

3.
叩问 幸福     
12月15日晴幸福是什么?也许很多人都在默默追问。其实,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幸福中。只不过,我们过多地关注已经失去的,而没有盘点我们现在拥有的。更有很多人索性认定自己是不幸的。甚至觉得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最不幸的人。我也曾经这样认为过,直到我去做义工。当我走进那座清雅的楼房,走近那些残疾孩子,一种来自心灵的撞击铿锵有力,将我顽固的认知击得粉碎。那些孩子,身体残疾,很多说话含糊不清,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如同清泉一泓,缓缓地流进我的心底,悄然滋润着干涸的灵魂。在他们面前,一切词语变得渺小、卑微。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叩问     
花开花落,光阴荏苒。假如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天,我们大多已走过了早上,步入中午。在这过程中,我们从呀呀学语到蹒跚起步,从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到初犊羔羊不怕虎的青年,再到感慨万千的中年,可以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挑战,我们咬紧牙关,闯过来了,成熟了,甚至是世故了。也许我们的棱角也日渐圆滑,开始能冷静地看待许多人、许多事,也就有了“任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一颗平常心。  相似文献   

5.
小山 《福建教育》2011,(11):11-12
忽然想起我女儿幼年画的一些三脚猫来。那时她大约3岁,对彩笔无端地喜欢,放到她手上,她就往白纸上划动,一边拿不稳画笔横七竖八地“运笔”。小嘴巴一边嘟嚷“太——阳,太——阳”!笔下就有了一个不圆的圆圈,圆圈四周长着长短不齐的杠杠,她还想当然地给“太阳”画了两只距离颇宽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正如费尔巴哈所宣称:"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志活动,他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1]"幸福是人生活的永恒目标,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直接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其终极目的则应为了人幸福地生活.这其中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应包括教师.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容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情感体验,其中,幸福可谓最为基本.  相似文献   

7.
叩问心灵     
沈丽新 《师道》2009,(4):42-43
那一天,在学校的报告厅,聆听“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张文质先生“回到基础看基础教育”的讲座。凝神听,也不断叩问自己的心灵……是否保卫了童年的美好?明明有许多的感触,却怕自己简单的、琐碎的文辞会破坏美好与深邃,轻易不敢动笔。那是第一次聆听先生的讲座,如此接近,如此打动我的心。仅仅是因为我的座位在第一排么?还是,先生那么多思想让我感觉心生共鸣、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8.
人对幸福的感受源于心灵。拥有宁静纯洁、尽其在我、善良博爱、知足知止的心灵,是开启幸福之源泉。文章探析了人的心灵与人生幸福的关系,从净心、静心、尽心、爱心、清心等方面阐述了感受幸福、获得幸福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理解"对话",全面把握"对话"的意蕴,看清对话形式化的种种现象,知晓对话形式化的后果,明确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对话的本真,须做到以下五方面:为心灵搭建平等的舞台,为心灵营造快乐的乐园,为心灵共建真理的碰撞,为心灵开放"撒野"的空间,为心灵倡导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11.
心灵的叩问     
我校刚刚成功地举办了市里的一个重要的体育活动。我们年级在开幕式上成功地表演花环和放气球,受到领导的表扬。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仅要给学生带去幸福,也要让教师真实体验选择教育事业的幸福感。教师幸福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教书育人的教育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时代变革呼吁着幸福型教师的诞生,使之真正掌握促进个体更好存在与发展的主动权,以火热的理想和激情的态度,把萌发于生命自觉的、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当作人生准则,激励自己永远保持对生活的乐观和对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面对远道而来的天山学子,面对一颗颗质朴又智慧的头脑,新疆班德育工作如何得到提升和创造,如何去开启学生智慧的生命、拨动他们幸福的心弦?  相似文献   

14.
陶继新 《师道》2012,(7):1-1
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社会,不然,人们就不可能幸福。但是任何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个体的和谐,没有生命个体的和谐,就构筑不了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追求幸福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斯宾诺莎劝诫人们放弃那些扰乱人心的外物,认为真正的幸福是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是人的心灵获得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是理性的完善和理智对情感的克服;是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和谐统一。正是在理性的指导下,斯宾诺莎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保障人生幸福的关键,追求在整体幸福中实现个人幸福的伦理宗旨。  相似文献   

16.
池莉的《收藏幸福》是一篇对生活有着超然理解,对人生有着大彻大悟,对幸福有着独特感受的精美散文。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奠基未来的事业,教师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教师要为每个学生谋"好前程",做学生心灵成长的引领者,幸福成长的护航者,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使之不断攀登精神高地,享受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8.
曾经阅读过很多类型的书籍,有惊险刺激的悬疑小说,有富有教育意义、教你如何走向成功的心灵书刊,更有故事情节紧凑的小说、漫画,也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著作。但在读完《走在教育的边缘》这本书之后,我仿佛发现了身边原来存在着一本要用爱去感受,用爱去读懂的书,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学生。这是一本有生命的书,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感受生命存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教师博览》2011,(4):35-35
在美国时,我读过一则颇令人感动的故事。瀑布城一个富裕而又很有名望的家庭里,有个智商只有70的儿子。这家的母亲拜托在两一个城市里经营饭店的一位朋友.让自己的儿子在他的饭店里打工,专门负责剃土豆皮。饭店的主人说:“像你们这样富裕而赫赫有名的家庭怎么能让儿子干这种活呢?”  相似文献   

20.
张跃 《考试周刊》2012,(44):58-58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存在着两极分化的倾向:一种是以数学学习为乐趣,畅游在趣味的数学海洋中;而另一种则是勉强学习数学,对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无所适从。打造幸福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是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消除两极分化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