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角度剖析了日本武力侵占琉球及二战后美日打着"旧金山条约"、"返还冲绳协定"的幌子擅自处置琉球之过程,得出琉球不为日本所有的结论,从而证明钓鱼岛并非日本领土。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为庆祝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成立五周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共同举办的“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展”于8月1日在冲绳县公文书馆公开展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提供展品80件。其中有49件是琉球国王向清朝皇帝进呈的表文、奏本。最早的为乾隆二年(1737年)琉球国王尚敬为遣使进贡事的奏本,最晚的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琉球国王尚泰为遣贡使毛精长等入京进贡的表文。另有25件录于《史书》中的雍正及乾隆时期的琉球国王表奏文。其主要内容为进贡谢恩、贺皇上登基、祭奠故皇进香、谢册封为王、谢赐御书匾额及物品、谢…  相似文献   

3.
中琉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了交聘往来。至明洪武年间,明朝开始册封琉球国王,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清朝建立全国性政权后,沿袭明制,仍册封琉球国王。清朝第一个册封的琉球国王是尚质,其册封过程经历了十余年时间,通过这次册封,最终恢复了清代的中琉两国关系。所以,搞清楚清初册封琉球国王尚质的全部过程,对研究有清一代中琉关系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清官满汉文档案,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清初册封琉球国王尚质的全过程试作论述。 一 顺治帝第一次遣使“招抚”与琉球国世子尚质遣使上“投诚表文”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五月初四日,琉球国中山王尚豊后,其子尚贤即位,称世子,按册封例,国王薨后,继承王位者,在受封之前,不可称王,只称世子,俟册封后,方可称王。崇祯十五年三月,琉球国世子尚贤按定制特遣正议大夫蔡锦等人赴中国进贡请封。当时,明王朝岌岌可危,东北地区有新起之满洲,中原腹地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危难之际无法遣使赴琉球国行册封之礼。因此,正议大夫蔡锦等未能完成使命即行回国。崇  相似文献   

4.
明朝与琉球已确立册封朝贡关系。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共23次派出使团远赴琉球举行册封仪典。本文对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做了梳理,着重考察了明清册封使所记录的琉球演剧史料,可知琉球演剧深受中华戏曲(尤其是四平戏、梨园戏、莆仙戏等)的影响。演出者多为琉球"闽子弟"。及至清康熙年间,琉球才出现本土专业演员,其表演亦受中华演剧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唐朝政府每年岁末编出新历,"造历以颁四方"并在新年到来之前送达各地,以便颁行全国.当时负责"观察天文,稽定历数"的中央机构是太史局,由其两名"司历""掌国之历法,造历以颁于天下".唐令规定:"诸每年[太史局]预造来岁历,[内外诸司]各给一本,并令年前至所在.  相似文献   

6.
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琉球入学见闻录》是现存唯一系统全面记载国子监琉球官学教育的文献。此书卷二记有当时潘相所见琉球国之书籍,其中述及琉球大儒蔡温所著《澹园集》时,云此书有"紫金大夫曾恂德侯跋、闽人刘敬輿两序"。我们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察发现,其中的闽人"刘敬輿"当为"刘敬與"之误刊。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一部填补琉球史空白的学术专著。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琉球与朝廷就建立了稳固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大陆朝廷的册封。15世纪以来,琉球不断受到倭寇等外族的侵扰,尤其是“二战”以来,琉球人民在美日铁蹄之下惨遭蹂躏,关于这片土地的历史资料也遭到人为毁灭。  相似文献   

8.
清代中国和琉球贸易初论(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清代中国对琉球来华进贡贸易的税收情况1、进贡贸易船只免税过程清代初期,中国对外国贡船进出口所带货物是征税的。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康熙“七年(1668年)定,外国贡船所带货物,停其收税。……又定,贡船回国带去货物,免其收税”。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又谕令“闽地海外贸易商船及进贡船只,一概收税”。据康熙二十五年八月十四日《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为琉球国要求接回进贡官员事题本》中说:“[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准琉球国中]山王尚咨开:照得康熙二十[三年]乃属国  相似文献   

9.
中琉在长达六百余年的交往中,文化交流有着相当重要的内容,其涉及的面极为广泛,我们可从琉球国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建筑、园艺、手工业、生产科技、医药、教育、习俗等方面看到中国文化对琉球的影响.中国文化传播琉球的途径颇多,通过两国使臣的往来、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琉球来华的留学生、两国的漂风难民,以及其他国家的间接传播,都使得中国文化传播到琉球.然本文依据新近中华书局出版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仅从琉球对华贸易的清单上物品种类的变化,来考察中国文化在琉球的传播.现仅抄录其中的一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期公开的琉球王家档案《尚家文书》中《丙寅册封告示并杂文集》(卷之七)是清同治五年(1866)赵新、于光甲使团在琉球册封新王尚泰期间颁布的公告以及与琉球世子、新王、三司官等往来咨文、禀文等,共计87份文书。内容涉及册封使团参加谕祭册封大典及琉球招待"七宴",册封使团与当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册封使团严格兵丁管理,册封使团在廪给供应、册封舟维修等方面与琉球的交流,展现了赵新册封使团在琉球诸多活动细节,揭示了册封正、副使对随封人员严格的管理以及与琉球方面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尚家文书新资料的探究,可以使我们对清代册封使团在琉球的主要活动、使团内部管理以及使团与琉球方面的沟通交流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刘刚 《兰台内外》2014,(5):22-23
正从1609年萨摩岛津氏一度侵略琉球,再到1879年"琉球处分",经过近三个世纪的谋划经略和十年运作,日本一举吞并延续500多年的琉球王国。然而对于这次吞并过程的细节,日本一直语焉不详。《琉球新报》近日披露日本吞并琉球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斩不断理还乱的后遗症,特别是在国际关系法和国际人权法层面更破绽毕现。该报质疑称,如果吞并过程违法,今天的日本政府如何面对?驻日美军存在的合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琉球革命同志会"进行了"吁请收回琉球"运动,中国国民政府也进行了因应,但究因军事上有求于美国,政治上有求于日本,最终没有作出更积极的回应,本文则就上述内容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琉关系,由来已久。明朝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是中琉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口嵩)矢。洪武二十八年(1395),琉球中山王察度薨。永乐元年(1403),其世子武宁遣侄讣告中国。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遣行人时中赴琉球吊祭察度,"赙以布帛,遂诏武宁袭爵",册封为中山王。此后,一直到清朝同治五年(1866)的四百六十三年间,每当琉球国王薨,其世子必遣使报丧请封,中国政府派遣册封使赴琉球,册封琉球国王凡24  相似文献   

14.
琉球国位于福建以东的海上。元朝末年,琉球分裂为3个各自独立的国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以中山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琉球3国都是与日本历代政权平等交往的国家。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政府派杨戴出使琉球3国,分别册封了3国国王。琉球3国也明确表示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了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代,齐国的相国崔杼杀了齐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杼把这位秉笔直书的史官杀了。继任的两位太史也这样写,都被杀了。第四位太史还是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作罢。后来,《左传》上不仅写着“崔杼弑其君”,且记着崔杼杀史官的事。  相似文献   

16.
冯立军 《历史档案》2007,7751(1):65-73
琉球早年的医学并不发达。陈侃出使琉球时曾说,琉球“国无医药”。郑若曾在《琉球图说》中也有记载,其国“人无贵贱,皆矫健,善走耐劳,苦饥寒,不知医药,而无疾疫”。郭汝霖的(重编)《使琉球录》对此亦言:“其人矫健则诚是也,盖生有膂力,耐饥渴劳苦……寒湿不能使疾也。国无医药,民亦不夭折。”然而,自明代以来,随着琉球与中国交往的日益增多,先进的中医药学不断传入琉球,改变了琉球“国无医药”的状况,从而促进了琉球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妈祖在琉球被称作"天妃",是中琉两国共同信奉的海神。明清时期伴随朝贡贸易而日渐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视作维系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中琉两国使臣多次感遇天妃灵应事迹,并将其载入"使录";琉球的天妃信仰及庙宇建造、祭祀仪轨等相应宗教活动也在使臣文献中有所记述。明清"海丝之路"历史背景下的妈祖文化传播经历了"由闽入琉"、"由民到官"的漫长过程。当下的妈祖信仰则将以"海丝"战略与"非遗"建设为双重契机,继往开来地发挥其文化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代秘书省为国家藏书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秘书监"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1]1855.下设著作、太史二局,著作局负责修撰碑志、祝文、祭文等事,太史局则掌管天文观测、考订历法、记录灾祥等.因此,秘书省保有重要国家档案,也是当时重要的档案机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琉球国为中国的藩属国.在与中国长达500年的交往的过程中,琉球国王呈递给中国大量的表奏文书,这些表奏文书不仅采用汉字书写,而且使用中国纪年和公文格式.这些特点,一方面反映中国与琉球国的君臣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汉文化对琉球的影响,是中琉两国友好交往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谈舜尧 《兰台世界》2022,(8):143-147
自14世纪琉球中山王遣使进贡明太祖到清朝末年的五百多年间,中琉之间往来十分密切,飘风难民事件时有发生,两国均对此进行了有效救援与妥善安置。清代在明代救助模式基础上,对琉球飘风难民的抚恤同样优待,在长期的救助中逐渐形成了对琉球飘风难民的贸易优待制度,不仅允许难民就地变卖货物,并给予其和官船一样的免税待遇,足可见清廷对琉球的怀柔远人之至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