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10,(9):13-13
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主任Sandra·Titus和巴塞。罗那大学内科医学专家Xavier·Bosch在《自然》发表评论说,人们需要在科研文化层面做出改进.来促进负责任的科学行为,预防学术不端。但是必须要与科研资助相挂钩,否则这些不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科研诚信问题时有发生,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也不例外。本文参考《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一书,探讨了如何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科研诚信建设。科研工作者必须确立诚信科研的意识,确认研究材料和数据的真实可靠,明确联合研究的分工合作内容。随着科学研究分工的发展,科研诚信对"慎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1,(16):60-60
科研诚信理应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起着引领与导向的作用.对于科学家来说.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在科研活动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背离诚信的思想和行为.其危害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个人诚信,更将动摇社会对科学家群体的信任.甚至引发社会对科学本身的信任危机。在任何时候,科研人员的个人价值观都会是科研活动的主导。在科研人员面对日益复杂的科研和社会问题时.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集中探讨了科研诚信的挑战、国家和国际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及制定统一的科研行为准则等问题,并促进了各国在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培训和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这些丰富的内容对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科研不端行为,今年我国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陆续出台了不少文件,如科技部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但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科研不端行为,将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落到实处,值得研究和探讨。为此,《中国科技论坛》组织了本期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研诚信制度体系的考察,分析科研诚信规章制度、科研不端行为监管处理机制、教育计划等举措对于鼓励研究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履行负责任的研究行为,营造良好的科研道德氛围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科研不端行为,今年我国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陆续出台了不少文件,如科技部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但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科研不端行为,将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落到实处,值得研究和探讨。为此,《中国科技论坛》组织了本期专题笔谈。[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科研诚信不仅是研究者的责任,同时也是研究者所在组织机构的责任。大学,作为主要的研究机构,必须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保持科研道德的高标准。通过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研诚信制度体系的考察,分析科研诚信规章制度、科研不端行为监管处理机制、教育计划等举措对于鼓励研究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履行负责任的研究行为,营造良好的科研道德氛围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998年9月9日,我曾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题为《科学的一般概念与中国古代的“科学”》的文章,针对同年8月12日李世辉先生在此报的题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一文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此文发表后,又见到一些相关的讨论文章发表,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提出了形形色色的不同说法或者答案。1999年1月9日,我又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了《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我见》一文,对这一问题,对各讨论者观点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至今,我仍认为后一文章中的观点是可以成立了。  我认为,这场讨…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论文发表方面的学术不端行为,《中华护理杂志》首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危害,之后采取了倡导学术诚信、建立完善的核查比对制度、提高编辑的辨别能力及工作效率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使刊出的不端文献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阳  程晖 《科学学研究》2010,28(5):662-667
1983年美国公共卫生局颁布了首部应对科学不端行为政策,然而这部政策中缺乏科学不端行为调查程序的内容。1986年,美国公共卫生局出台了这部政策的指导意见,添加了保护揭发者、保密、专家调查等不端行为调查程序的基本原则。1989年,美国公共卫生局下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创立美国科学诚信办公室,建立了独特"科学对话模式"——保护原告的无抗辩模式、保护被告的无听证会模式和保护科学自主性的科学家主导模式。1992年,重组后的新机构——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增加了全面调查阶段的听证会程序,强化了调查的司法性。至此,经历了近十年发展历程后,科学对话模式至今保持着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基金》2008,(1):47-4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小组最近一段时间里在块体非晶合金塑性行为及机理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进展颇令国内外同行瞩目。他们先后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科学》上连续发表有创意并引人深思的工作成果。这些成果的发表或被“化学与工程新闻”、“本周科学”等科技网站报道或成为期刊封面内容,或被专题评论,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本文自愈演愈烈的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入手,简要介绍了当前研究的现状,并着重分析了中国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当前关于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研究中所存在三大问题:界定问题、测量问题及心理机制探索问题,并以此为基点明确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郑文光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喻为中国的“科幻小说之父”。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协科普局《科学大众》(即本刊)编辑、《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1976年他到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史研究。1954年他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他发表在《科学  相似文献   

15.
邬宗国  张清学 《科技风》2013,(10):211-212
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行为,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论文造假,玩弄感情,虚列贫困情况,骗取国家助学金或贷款,网络欺骗,人际交往中言而无信,求职美化个人简历,就业无视对就职单位的忠诚义务等,甚至知行脱节,道德意志力薄弱,究其原因,有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等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好逸恶劳,盲目从众,功利实用,责任淡薄等原因。当然《基础》课教育教学没有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讲解与论证诚信道德内容,未能深入学生内心,唤起共鸣,增强认同,强化诚信行为坚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其实诚信道德教育是《基础》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不懈的目标追求之一,《基础》课在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养方面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3月3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对河南许昌人头骨化石的研究论文:《在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类头骨》(Late Pleistocene archaic human crania from Xuchang,China)。研究发现:距今10.5-12.5万年,中国境内生存着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2月02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印发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目的是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重申和明确科技工作者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的科学道德行为规范,避免对我国科技界国际声誉带来极其恶  相似文献   

18.
杨耀  施筱勇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221-226
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对2014-2018年间涉及基础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物理科学、商业和技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七大领域的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论文中2208篇撤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国的撤稿数量及因科研不端行为撤稿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中国的撤稿量明显降低,但中国因科研不端行为撤稿数量均高于其他四国,其中每万篇论文因科研不端行为撤稿在2018年已降低至0.84篇,但仍然为其他四国的2~5倍;从科研不端行为类型看,剽窃是最多发的行为;而从领域分布看,因科研不端行为的撤稿在基础生命科学和健康科学领域的比例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在物理科学领域的占比逐年增加,呈现向新兴技术和交叉学科转变的新趋势.可见中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已取得很大进步,但整体的诚信环境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应加强对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的科研诚信建设经验研究和学习借鉴;各国应加大对科研活动中剽窃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注意提前开展针对新兴领域的科研不端潜在行为研究,为科研诚信建设、科研不端预防和监测提供方法与工具.  相似文献   

19.
正据科技日报北京7月19日报道,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团队首次于琥珀中发现科蛇类标本,并揭示了一个9900万年前未知的物种。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科学》旗下子刊《科学进展》上。据悉,与其他动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极为稀有,且之前也并未有人于琥珀中发现蛇类。此次的标本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学者将此标本命名为缅甸晓  相似文献   

20.
正汪小虎,男,1980年生,2011年初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理学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史与科学传播。先后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史学月刊》、《自然辩证法通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高水平刊物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