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香港一些警匪片中,黑社会资格较老的成员一般称为“大哥”,而头头,老板之类则称为“大哥大”。由于这些“大哥大”常手拿“移动电话”在屏幕上出现,所以人们便把“移动电话”叫“大哥大”。另一种说法源于香港《文汇报》,该报称,移动电话售价贵,最早使用者甚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2003,(Z3)
唐朝有个名叫缅伯高的地方官,有一次千里迢迢给皇帝进贡白天鹅。途经一个湖泊时,他看到笼子里的天鹅又热又脏,便打开笼子让它们到湖里洗澡。不料天鹅出了笼子后,呼啦一声全飞了,地上只留下几根白色的羽  相似文献   

3.
崔嵘 《教师博览》2005,(7):27-27
“漫画”这个名词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只有70多年.我国很早就有漫画作品了,但那时不叫漫画,只叫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  相似文献   

4.
“上当”原指去当铺典当东西,可后来人们把受骗叫作“上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国遭到外敌入侵,形势万分危机。国王出榜,招纳壮士,以救国难。当时在招贤榜上,最让人眼热的就要数御厨了。试想,这御厨不必沙场厮杀,只是躲进国王的大帐里,平安的同时还能与国王共享山珍海味。于是乎,全国  相似文献   

6.
郭灿金 《小读者》2010,(10):49-49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相似文献   

7.
《今日中学生》2010,(1):76-76
“留学生”这个词是由古代日本创造的。远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因为是外交使节,驻唐时间一般不过一两年,不能在中国久留,因而无法满足日本全面深人地学习中国文化的需要。为此,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开始。便加派“还学生”和“留学生”。  相似文献   

8.
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的“后工业经济”,后是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定义了这种新型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2010,(2):61-61
“留学生”这个词是日本人创造的。 唐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团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因而难以更好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就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就是当遣唐使等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一词源于 1 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 ,发现位于南斯拉夫和意大利的交界处的亚得里亚海迪纳尔阿尔卑斯山西北部有一个叫喀斯特的高原上 ,发育着奇形怪状的地貌 ,到处是石沟、石芽、竖井、落水洞、干谷、洼地和峰林、峰丛并绵亘几百公里 ,山中地下还隐藏着许多巨大而奇特的洞穴 ,洞穴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千姿百态 ,冰莹玉洁 ,璀璨夺目。司威治仔细考察研究了这些地上地下奇景后 ,觉得无法将它归入已知的地貌类型 ,便用所在研究地的名字 ,将这一奇特的地表形态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这一专用名词诞生后…  相似文献   

11.
"排档"是个来自广东的词汇,指敞开式的简易大众就餐场所。而"大排档"一词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呢。  相似文献   

12.
中外闻名的清华大学为什么以“清华”来命名呢?那是因为该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所以就以园名作为大学名了。“清华园”之名乃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原址为康熙年间所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在道光年间,原来的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边的园子被起名“迎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咸丰皇帝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清华园了。  相似文献   

13.
人们经常把有些人说话不符合实际或不符合规定称为胡说。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说起来,它的历史还真够久远的。  相似文献   

14.
鸦片俗名大烟 ,是一种毒品。那么 ,鸦片一词是如何得名的呢?鸦片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 ,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 ,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 ,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 ,阿拉件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 ,波斯人变“扁”音为“片” ,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 ,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 ,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从此 ,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鸦片”一词的由来$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22200)@董淑昌…  相似文献   

15.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可谓是唐诗中最为温馨的一首,并且在华语圈中广为流传,但诗中的慈母一词估计也是汉语中误用率最高的一个词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说慈母严父,所以自然地就认为  相似文献   

16.
人们习惯将非官方发布、道听途说的消息和传闻,称之为“小道消息”。“小道消息”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频繁,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可您知道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吗?  相似文献   

17.
“衣冠禽兽”一词比喻道德败坏。“衣冠禽兽”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代中期以前的“衣冠禽兽”是赞语,颇有点令人羡慕的味道。明代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鶒(音希翅,鸟名);八品绣黄鹂  相似文献   

18.
"破天荒"一词在现代通常被用来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其来源究竟如何呢?这就要从唐代的科举考试说起。唐代科举考试制度规定,凡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均由地方政府解送赴京应试。而当时的荆州  相似文献   

19.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部队沿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这一番号。秋收起义的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数万人参加的湖北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14日清晨,农民自卫军攻克黄安县城。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兴致勃勃,挥毫疾书一幅对联:“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  相似文献   

20.
无疾病,无伤害谓之“无恙”,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商务印书馆1982年编印的《新华词典》中“恙”的注释:音“yàng”义“病”例“无恙”。而据学者考证,恙,是传说中一种凶狠残暴的野兽。据宋代学者吴曾《能改斋漫录》引《神异经》载,上古时,人们穴居露宿,“北方大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