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哈罗·德品特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及剧场导演。少年时,他迷恋文学,尤其崇拜萧伯纳,立志要成为萧伯纳那样的优秀剧作家。于是,他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心醉如痴,常常废寝忘食。有一天,做裁缝的父亲把德品特叫到面前,笑着问:"现在这样,你感到快乐吗?"德品特认真地回答说:"我非常快乐,而且还在享受读书和写作的过程。"父亲高兴地说:"儿子,这说明你已  相似文献   

2.
从前,在一个地方,有个不讲道理的部落主。有一天,部落主把裁缝叫到跟前说“:各种各样的衣服我都穿过,就是没穿过石板衣服,你下去给我做一件石板衣服。”裁缝说了一声“:遵命!”他就拼凑石板准备做石板衣服。裁缝的儿子问父亲“:爸爸,你在忙什么?”父亲说“:部落主想穿石板做的衣服,做不成会杀我的头。”儿子说“:我去对付部落主。”部落主派人召父子俩问“:石板衣服做好没有?”儿子说:“做石板衣服,需要沙子捻成的线,没有这个做不成。”部落主说“:我没听说过有沙子捻成的线。”儿子回答道:“我也没听说过用石板可以做衣服。”部落主无法回…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品特被评论界誉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他作品中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是经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法国中尉的女人》。哈罗德·品特是一个犹太裁缝的儿子。二战后,12岁的哈罗德·品特进入伦敦Hackney区的语文小学学习,在那里他接触了戏剧表演,在学校舞台上扮演了麦克白和罗密欧等角色。这段童年经历让他立志献身戏剧事业。他常常幻想自己成为萧伯纳那样优秀的剧作家。他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剧本,弄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他母亲都觉得这…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品特被评论界誉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作品中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是经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法国中尉的女人》。哈罗德·品特是一个犹太裁缝的儿子。二战后,12岁的哈罗德·品特进入伦敦HaCkney区的语文小学学习,在那里他接触了戏剧表演,在学校舞台上扮演了麦克白和罗密欧等角色。这段童年的经历让他立志要献身戏剧事业。他常常幻想自己成为萧伯纳那样优秀的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剧本,弄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哈罗德·品特的…  相似文献   

5.
高良 《现代语文》2013,(4):51-54
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1930——)英国当代著名剧作家,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1]。生于英国伦敦东部哈克尼地区一个葡萄牙——犹太人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女装裁缝,家境并不富裕。他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下度过的。1948年,他到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1957年开始戏剧创作。迄今为止,品特一共创作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少年,他的梦想是要成为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却进步甚微。有一天,这位少年去请教一位有名的小提琴教师,教师对少年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练习曲中的第三支。可是拉得非常难听,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结束,教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教师又问道:“那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教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少年听了教师的话…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已是普遍现象.对写作.他们总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孩子没有享受到写作的轻松和愉悦,没能感受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变成优美的语言文字像清泉般从笔端汩汩流出时的成功和快乐。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进而变得爱写、乐写,又会写.对写作充满自信和热情呢?低年级写话教学作为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翻译与评析     
【翻译】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鱼悠悠自得地游来游去 ,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啊 !”惠子问 :“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 ?”庄子问 :“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 :“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 ;你也不是鱼 ,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庄子说 :“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吧 !你说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 ,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评析】这是选自《庄子·秋水》中的一则对话录。庄子 ,名周 ,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实质上就是要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和习惯,掌握一定的方法,培养一定的兴趣,去拿起书本来读,去与人交流读书的收获,去享受读书带给你的乐趣。我深深地体会到,读书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去年暑假,学校领导来我家“送清凉”,校长问我:“暑假里都干了些什么呀?”我回答:“也就是看看书,写点东西。”确实如此,那个暑假,除了去海南岛旅游了几天外,基本都是在家潜心做“作家”呢!白天,就窝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疲乏时弹弹琴、唱唱歌,泡上一杯香茶,享受着宁静致远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问父亲:“如果我那次中考落榜,会怎样?”父亲没有很快地回答我。我急忙补上一句:“是不是让我停止学业?”“能有什么办法,再怎么样还是要供你上学的,你能做什么?”父亲很平和地回答。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家中并不富裕,如果中考失败就意味着家里要为我准备一大笔钱,对父亲而言,挣回这笔钱不容易。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再让我上高中,读大学,想必父亲是决计让我读书当学生了。正如他所说:“你还会做什么?”除了做学生,我别无选择。父亲用汗水供养我上学——他一定清楚嘴角边汗水的滋味,我也是心里充满咸味。即使我很优秀,父母依然艰辛…  相似文献   

12.
巧手裁缝做完衣服以后,剩下了三块布头,一块粉红,一块金黄,一块黑。 粉红布头说:“我希望巧手裁缝把我做成一个娃娃。” 金黄布头说:“我希望巧手裁缝把我做成一只小狗。” 粉红布头说:“你的想法不错,黑布头,你呢?”  相似文献   

13.
读书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有了兴趣,读书就是一种享受。同理,写作你也先要有兴趣,在写作过程中,你要有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快乐,这样,写作才不会成为你的累赘和负担。写作是一个外延比较宽泛的词,具体到每一个人,那写作就是颇为狭义的了。比如老师布置的作文,每天记的日记,还有给朋友的信等。再迈出一步,到文学的层面,有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戏剧等;或者,从文学的层面往左与往右拐,还有不少非文学的层面,比如考据类的、文字类的、纯纪实类的等等。但不管你是哪一个层面的写作,如果其中缺少了乐趣,那么,你很快就会掉头而去另谋高就的。经常…  相似文献   

14.
花布奶奶     
小姑娘都爱穿花花衣。黄狗姑娘也不例外,她呀,烦透了自己那身黄衣裳。她找到村子里的裁缝老奶奶。老奶奶头一回给动物做衣裳,就问:“你要做什么样的衣裳呀?”狗姑娘说:“我喜欢穿得鲜艳一些,大家才会注意我。”老奶奶给狗姑娘做了一件五彩花布衣。黄狗姑娘穿着花布衣裳出门去,大家都叫她“花狗姑娘”了。 兔子姑娘听说了,也来找裁缝奶奶做衣裳。裁缝奶奶这回可有经验了,她说:“我给你做一件绿底红花的布衣裳吧,穿上它,大灰狼就不  相似文献   

15.
和书做朋友     
小时候,我不爱读书,更不爱看没有图画的书。自从李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后,我才知道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句名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对呀,读书正是这样。在你最孤独的时候,书会陪你走出孤独,走向快乐;在你最伤心的时候,书会让你豁然开朗,信心倍增;在你失败的时候,书会让你重新振作起来,走向成功。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书读得多,我的作文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读,使我特别自豪。另外,在我最伤心时,在我没有朋友时,也是书陪伴我走过那一段最无味的日子,并教会我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书中我学…  相似文献   

16.
读小学时,我经常扫地、擦黑板、做好事,可老师好像没有看见似的。我有点泄气,对父亲说:“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可老师一句表扬的话也没有。”父亲听了后,鼓励我说:“你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得到奖励。”果然,在学期末,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了我。任何好事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得到人们的称赞和肯定,这就是奖励。  相似文献   

17.
你有快乐和烦恼吗?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我也有自己的快乐与烦恼,现在我就来向你介绍我的“三乐”与“三怕”。先介绍“乐”——第一乐:读书乐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还有一位名人也曾说过: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是不读书的人,世界上最小气的人是  相似文献   

18.
课间操     
《新作文》2007,(10)
儿子的疑问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做父亲的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是的。”“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孩子又问。“瓦特。”父亲神气地回答。“那么,为什么瓦特的父亲不发明蒸汽机呢?”委屈孙子骄傲地把记分册给爷爷看。爷爷说:“唉,我读书时,历史成绩总是100分,而你才90分。”  相似文献   

19.
“最是书香能致远”,要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享受到“我读书我快乐”的滋味,就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何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呢?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常常表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与隔阂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动荡与飘摇,形成了独特的“品特式”(Pinteresque)戏剧。品特作品向来以神秘怪诞著称,而他本人又强调“文本的自足性”(the self-sufficiency of the text)而拒绝阐释,令人以为他的作品均出自作者的杜撰虚构,但事实上品特的作品与其自身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描述作者和人物的关系时品特曾这样说道:“在一定程度上,你和他们玩的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游戏,是猫捉老鼠,捉迷藏,躲猫猫。”本文以“游戏”这一品特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经历为出发点,结合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以品特的早期代表作品《房间》为例,从品特的童年游戏、品特创作过程中的游戏和品特戏剧作品中的游戏三个方面探讨了游戏对品特自身及其戏剧创作的巨大影响,由此推断品特的戏剧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其早年生活中游戏的继续和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