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苯酚》一节,是建立在有关苯和醇的结构及性质之上,同学对又一类衍生物的学习.这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苯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从结构和性质看,可以说苯酚是醇和苯的辩证统一;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官能团到多官能团有机物的过渡.在这部分内容中重视对苯酚结构的分析,不但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有关芳香烃和醇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辩证关系,以培养辩证分析能力,使之更好地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我的教法  相似文献   

2.
《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时序,对简单"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问题的解决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对复杂"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问题的解决影响较大。采用先《物质结构与性质》后《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时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乙酸是酸的代表物,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节的重点内容,更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有助于学生构建"官能团决定同一类有机物化学性质"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尝试了立足模块定位的备课方式,以葡萄糖及其结构的发现史为主要线索完成整节课的引入、展开及升华;强调实验在探究有机物结构、性质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尤其突出研究有机物性质必备的官能团意识。  相似文献   

5.
尝试了立足模块定位的备课方式,以葡萄糖及其结构的发现史为主要线索完成整节课的引入、展开及升华:强调实验在探究有机物结构、性质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尤其突出研究有机物性质必备的官能团意识。  相似文献   

6.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及其结构和性质.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有机物的正确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从生活中寻找葡萄糖的用途,让枯燥的有机物性质学习变得有趣。在课堂上,以前面章节所学知识应用到葡萄糖结构的验证,注重师生互动式学习,更多的让实验现象说话,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葡萄糖的知识教授完毕之后,学以致用,与医学上的糖尿检测做对比。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 (人教版 )第三册《糖类蛋白质》的第一节 .教学内容包括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糖类蛋白质是中学有机化学中最后一部分内容 ,它和烃、烃的衍生物组成中学阶段比较完整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大纲》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 ,是因为它和烃、烃的衍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知识的内涵看 ,糖类蛋白质都是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 ,是烃的衍生物的延续和发展 .从学生认知水平看 ,已经对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要贴近学生的认知起点 1.加强联系,异中求同.《对数函数》是函数部分的最后一节内容,学生已经了解了研究一个函数的一般步骤,并且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作为两个密切相关的函数,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类比指数函数性质得到对数的函数性质. 师:同学们,我们在昨天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并掌握了指数函数的相关性质.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指数函数时具体学习了哪些函数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机化合物占了人类已知化合物的绝大多数,近年来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更是数以千万计,有机化合物的应用日益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学习有机化合物对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拓宽学生化学视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试说明》也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有机物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不同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能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物.所以一直以来,有机题都是高考热门题型.然而从种种反馈的信息来看,尤其是有机合成路线流程的设计,不少学生都显得束手无  相似文献   

11.
陈静 《化学教与学》2013,(10):60-62,49
文章以“乙醇”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探究性学习”这一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现代学习方式在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对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作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物质乙醇,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通过学习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让学生初步构建起“官能团决定同一类有机物化学性质”的思维方法,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为以后学习更复杂有机物乙酸、苯酚、乙醛奠定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方向东 《化学教学》2000,(8):30-32,44
1 本节教材背景本节教材是高二上学期第三章《铁》中的第一节 ,在此以前 ,我们已经学习了钠、镁、铝等典型的金属元素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2 教学对象现状分析(1 )学生在学习《碱金属》和《镁铝》二章时已初步掌握了主族金属元素的性质 ,但对过渡元素还很陌生 ,对次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的金属元素的性质缺乏了解。(2 )经过一个学年的高中学习 ,加之是重点中学的学生 ,素质较高 ,有学好化学的愿望 ,愿意动手实验 ,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 ,在课堂上较好地完成一些实验操作 ,并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分析能力 ,但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端。学习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不仅从宏观上揭示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而且为进一步理解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了事实材料,从而使学生把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5.
张瑾 《教书育人》2012,(Z2):79-80
一、教材分析《镜子改变了什么》这一节,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性质之后,要求学生通过赏析观察、探索思考,自己探索物体的镜面对称的规律,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索归纳能力要求比较高。纵观第七章的教材安排,从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入手,研究了简单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归纳出图形轴对称的性质,然后通过《镜子改变了什么》这一节将二维的轴对称扩充到三维的镜面对称,加深学生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第4章第2节糖类的重要内容。在必修2中已经介绍过糖类,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糖类的性质。选修5将糖类安排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之后,教材已对官能团性质作了详细的介绍。葡萄糖是由多个官能  相似文献   

17.
程嘉 《理科爱好者》2004,(22):59-60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 新教材把有机物分子式与有机物结构简式确定的知识合编为一节,从有机物研究方法的层面来介绍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实际上是向学生展示辩学研究的途径和思维方法,较之于旧教材在有机化学知识体系上更合理,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说“硫”     
方景毅 《化学教学》1999,(12):25-27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位置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氧族元素》的第一节.人教社95年版本,P.62~P.66页.2.本节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本节与第一章已学过的《氯气》相似,都是研究非金属单质.教材按硫元素的存在形式、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为顺序编写,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接受.学好《硫》,不仅为学好硫的化合物创造了条件,而且也是学习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基础.学好氧族元素,将在卤族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菱形》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本节课是继平行四边形、矩形之后,学习《菱形》的第一课时,主要研究菱形的概念及性质.在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验证和理论证明的过程,掌握了菱形的概念和特殊性质,了解了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经  相似文献   

20.
从钻研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有机题入手,以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复习为基点,注重结构和性质的内在联系,试图突破有机化学复习的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