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日本式经营管理的特质除了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以及企业工会组织之外,组织职务编成与教育训练,也是其重要的特质之一;特别是终身雇用制提供一个相当好的教育训练条件,使日本企业得以有效地训练员工,运用人才。从新进人员训练开始,技术、技能者教育、各阶层管理者教育、职业生涯开发教育等,无不从长期的观点,持续不断地推动。这对于始终强调“企业的盛衰决定于从业人员的职务执行能力,员工的工作意愿与忠诚度”的日本企业而言,如何透过教育训练来提升员工上述的各项素质、条件,是企业营运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教育具有许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培养职业人才.这是指在学校中的专门教育或从学生毕业后各式各样的人才培养教育或培训.我国的人才培养系统,由学校教育、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教育(专门学校、职业能力开发校)和就职后的企业内教育组成.  相似文献   

4.
日本企业内教育的特征吉林饶从满日本的企业内教育既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一般的社会教育.也不同于公共职业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现律。一、日本的企业内教育是企业经营的工具企业内教育是企业中以从业人员为对象进行的教育训练的总称.原本具有为了企业进行的教育和在...  相似文献   

5.
战后以来,日本在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不断更新产品与设备,与此相应企业内的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大企业,自行制订了企业内的教育体系,按照职能,阶层,规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职工、经营干部、管理者。日本很多青少年,不重视学校教育,却很重视企业内教育,因为这种教育往往是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本文拟从职业教育的两大系统入手,介绍一下现行日本企业内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间的差距是人才的差距”,是日本企业家常说的两句格言。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各类人材,日本各大企业都建立了完备的教育系统,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企业内教育。教育的课题多种多样,如管理者教育、技术教育、技能教育、国际化教育……。其中技术教育是企业内教育的重点,这是由日本企业所面临的形势所决定的。日本自60年代前后实现经济起飞以来,其工业经过了机械化、系统化、大规模化、信息化等一系列革命,于8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由依靠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传统产业向省能源、高知识、高技术的集约型产业结构的转变,这种形势大大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内教育确立的基础 1.企业内教育的指导思想 人才并不取决于原始文凭的高低,只有适合本企业生产实际需要与特点的人才。才能为本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而时代发展,经济进步以及技术革新等变化,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出新要求。要想有足够的与时代、科技和经济同步且满足本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通过企业教育培养自己所需人才是满足人才需求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企业内教育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法宝,它的教育内容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而且教育内容和教育指导思想随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唐敏 《成人教育》2014,(4):22-24
企业内教育被视为是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日本企业教育具有"双重意义"的特点,蕴含"回归教育"思想以及"自我启发"式培训。日本企业内教育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其目标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意义到兼顾关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意义;其内容空间从单纯岗位技能培训到贯穿终身的能力开发;其实施主体从企业主导到员工自我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企业内教育和其它职业教育不同,它主要是由企业进行的、以车间为中心、以提高工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训练。目前,日本的企业内教育非常活跃,很多企业对录用人员通过不同的形式、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日本之所以大搞企业内教育,主要有二个原因,第一,由于技术革新迅速发展,企业环境变化很快,因此,必须使职工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企业内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教育是企业为提高所属职工的司职能力而组织进行的教育训练 ,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 (岗位培训 )两部分。日本有着世界闻名的企业内教育。日本的企业一直将发展企业内教育当作自身的事。在日本企业家的眼中 ,“人”位居“财、物”前面 ,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必须大力开发企业人才资源 ,其主要途径便是开展企业内教育。综合起来看 ,日本企业内教育在办学、投资、管理、制度建设、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效果等方面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开展企业内教育要…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教育是企业为提高所属职工的司职能力而在企业组织进行的教育训练,在中国,企业内教育常被称为企业职工教育。在日本,企业内教育常被称为职业训练。理论和实践表明,企业内教育对企业意义重大。但是,中国企业内教育的状况却很不如人意。企业内教育的衰弱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不发达反过来又削弱了企业对企业内教育的各项支持,致使企业内教育愈加衰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日本有着世界闻名的企业内教育。日本的企业一直将发展企业内教育当作自身的事。在日本企业家的眼中,人位居财、物前面,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最重要因…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教育是企业为提高所属职工的司职能力而在企业组织进行的教育训练 ,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 (岗位培训 )两部分。在中国 ,企业内教育常被称为企业职工教育。在日本 ,企业内教育常被称为职业训练。理论和实践表明 ,企业内教育对企业意义重大。但是 ,中国企业内教育的状况却很不如人意。企业内教育的衰弱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不发达反过来又削弱了企业对企业内教育的各项支持 ,致使企业内教育愈加衰弱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日本有着世界闻名的企业内教育。日本的企业一直将发展企业内教育当作企业自身的事。在日本企业家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教育自主化早在明治时期,日本就有人提出了“出产品先出人才”的口号。现在日本各大企业大公司都自主投资办学,纷纷建立自己的技术学院、研究中心、培训中心等企业内教育机构。如松下电气公司建有“松下电气商学院”和“松下电气工学院”。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一般是通过企企合作或企校合作方式来组织教育培训。此外,大公司大企业也会通过“产学合作”方式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可以说,企业力教育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了发达的日本企业内教育;发达的企业内教育,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发达的日本企业,发达的企业又从多方面支持着企…  相似文献   

15.
日本企业内教育非常发达。它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世界一流的各种技术管理人员以及技术骨干,成为产业发展的成功战略之一。这是有目共睹,也为各国所赞誉的。但是,近年随着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企业内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日本除不断改善使之适应这种变化之外,在教育的观念、制度、方法等方面已出现了一些微炒的变化,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内教育应向日本学习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绍清 《继续教育》2001,15(2):42-45
企业内教育是企业为提高所属职工的司职能力而在企业组织中进行的教育训练,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岗位培训)两部分。在中国,企业内教育常被称为企业职工教育。在日本,企业内教育常被称为职业训练。理论和实践表明,企业内教育对企业意义重大。但是,中国企业内教育的状况却很不尽人意。企业内教育的衰弱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不发达反过来又削弱了企业对企业内教育的各项支持,致使企业内教育愈加衰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首先,开展企业内教育要自主化现在的日本企业家普遍认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决定企业命运。因此各大企业都极其自主地大力发展企业内教育,都自主投资办学,纷纷建立自己的技术学院、研究中心、培训中心等企业内教育机构,如松下电气公司建有“松下电气商学院”和“松下电气工学院”,对所属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的原因,一般是通过企企合作或企校合作方式来组织教育培训,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  相似文献   

18.
一、日本发展企业内教育的指导思想 日本政府和企业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是企业的根本 “人是企业的根本”,已成为日本政府和企业界的共识。1962年日本政府发表教育白皮书《日本的成长与教育》,依据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提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的创见、技术的熟练、生产者的才能等重要因素,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增加物力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这些新引起人们注视的各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NEC公司是1899年成立,生产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子设备和电子元件的跨国公司。在全世界电子企业的排位中,通讯和电子计算机都排在第五位,电子设备是第一位。它不仅是一个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型电子企业集团,它在海内外有199个子公司,163000多名员工。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企业教育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世界上也是很有代表性,它不  相似文献   

20.
三、NEC综合经营研修所教育计划和实施为了推进国际研修、各种经营研修的计划、运营业务,同时,为做好新教育系统的开发工作,NEC公司在1983年成立了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的二级子公司——株式会社日本电气综合经营研修所。综合经营研修所围绕四个方面的工作,设置了四个部,即国际教育事业部、经营教育事业部、生产系统教育部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