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省际R&D活动的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1999—2008年31省份RD活动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在RD技术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技术效率低下的省份较多;RD规模大的省份相对RD规模较小的省份并不具备显著的技术效率优势;31省份中仅少数省份处于规模有效和接近于规模有效状态,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是影响省际RD活动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我国省际RD活动存在显著的规模不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探求创业板公司的规模对其研发投入的影响为主线,同时考虑高管工资、股权集中度、公司税负、董事会规模、经济景气指数以及上期研发投入等因素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程度.鉴于此,以2010-2014年77家创业板公司年报数据为样本,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研发投入呈现“U”关系,存在着三个门限值;高管工资与研发投入呈现倒“U”关系;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程度、公司税负等均与研发投入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公司总资产增长率、经济景气指数均研发投入正相关;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持续性特征.从国家层面和公司层面分别提出激发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积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廖中举 《未来与发展》2011,(12):94-97,106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影响企业R&D投入的实证模型,对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非线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R&D人员投入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而股权集中度与R&D人员投入存在单侧U型曲线关系。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高等技术行业的R&D投入与中低行业的投入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区域因素对R&D投入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公司的研发投入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0-2014年77家创业板公司年报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研发投入呈现“U”型关系,公司规模存在三个门限值,分别为1.027、0.468、0.068;高官工资与研发投入呈现倒“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程度、公司税负均与研发投入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公司总资产增长率、经济景气指数均研发投入正相关;上一期研发投入与本期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多维度、非线性视角分析了企业规模与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关系,以及企业生存状态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基于我国433家中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表明:第一,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而与成长潜力存在倒U关系;第二,销售规模与企业成长潜力之间呈显著的倒U关系,而员工规模对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作用形式则是线性的.第三,企业规模各因子效能的发挥受到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生存质量和成长阶段的制约.上述研究结论为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张提供了最优的路径选择,也证明了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对于转轨时期企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许可数据库中筛选出16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外部技术搜寻的领域内平衡和跨领域平衡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绩效与其在领域内和跨领域平衡探索性和开发性技术搜寻活动均显著正相关;企业的经济绩效与其在领域内平衡探索性和开发性技术搜寻活动显著负相关,而与其跨领域平衡探索性和开发性技术搜寻活动显著正相关;企业规模负向调节领域内平衡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跨领域平衡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江西省节能环保企业的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节能环保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呈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较高,而外资企业产出水平较高;民营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资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旨在以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为例,探讨产学研合作研发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分别以专利、论文、新产品为因变量构建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项目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团队规模与专利、论文和新产品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专利、论文和新产品的阈值水平均不相同;经费规模与专利之间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8—2013年中国30个省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规模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地方政府规模对生存型企业家精神和机会型企业家精神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 总体来看,政府规模和企业家精神之间呈U形关系,即当政府规模较小时,政府规模扩张抑制了企业家精神,超过一定门槛之后,政府规模扩张将促进企业家精神.南方省区的实际影响居于U形曲线左侧区间,呈现单调的抑制效应;而北方省区的实际影响呈现较为完整的U形关系.从异质性企业家精神而言,政府规模对生存型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呈现单调抑制特征,但对机会型企业家精神呈U形关系.研究结论支持了双引擎战略具备激励相容、协同驱动的基础,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具有较好的操作空间,同时对企业家活动应提供差异化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得出本土市场规模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技术创新:第一,大的本土市场规模能够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动力;第二,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易于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从而利于技术创新;第三,本土市场规模和需求特点制约技术创新类别;第四,本土市场规模直接制约技术创新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进而影响创新效率;最后,本土市场规模制约创新成果的转化,并为创新群的生存提供市场空间。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拓展和保护我国本土市场规模,以提高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科技大国,科技社团在促进其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美国科技社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具体科技社团的案例分析,对于总体的规模和特点缺乏探讨。本文以美国在税收部门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名录为基础,利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非营利组织税收标准和国家免税组织分类核心编码(NTEE-CC)制定分类标准,对名录进行筛选,确定美国科技社团的数量和名录。经估测,美国科技社团的数量在3000家左右,学科分布广泛,一半以上能够享受额外的税收优惠,注册地集中在科技和经济水平都比较发达的地区。通过确定数量和名录,本文将对美国科技社团研究的视角从微观转向宏观,从个体转向总体,在明确发展特点之后,为从总体视角对美国科技社团进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技术范式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分析了G·多西的技术创新理论,指出其技术范式概念存在的缺陷。并针对技术创新问题对技术范式内涵重新进行了界定,同时也对技术范式的结构进行了划分,最后以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为例,来说明上述对技术范式内涵的界定和结构的划分,为我们研究技术创新理论提供了新的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技术多元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仅有少数研究探索了技术范围选择的影响因素。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技术范围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了概念模型。采用中国高技术上市公司2004--2010年面板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企业外部环境、运营状况以及组织备用资源的角度实证分析技术范围选择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与组织备用资源显著地影响了技术范围选择,而企业运营状况因素中仅部分指标对其产生影响。技术范围选择由多种因素决定,实证结果提供了综合的指导,为企业选择“适合”的技术范围获得更多利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本文从技术创新的外部支撑体系的角度出发,从政府支撑子系统、经济支撑子系统、中介服务子系统、技术支撑子系统四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支撑体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不是“技术决定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国内一些学者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是社会制约的技术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包含着科学技术决定论”等观点,本文通过对“技术决定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技术观的比较分析,认为二者是性质根本对立的两码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技术观的误解或歪曲。  相似文献   

18.
技术学习过程与技术创新政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赵兰香 《科研管理》1999,20(6):8-14
中国技术创新整体水平发展速度缓慢、企业对国外技术依赖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技术学习过程的不完整。为此,必须在产业层次上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加强两类产业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特别要根据国家技术进步的不同阶段,有侧重地鼓励不同类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从技术能力形成的角度看技术标准竞争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树宽  闫放 《情报科学》2006,24(6):851-854
有关技术创新的文献告诉我们技术变革可以分为技术路径变革和沿着技术路径的变革。当一个新的产业形成且有多个不同路径可供选择时,企业的标准之争本质上就是技术路径之争。考虑到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累计性以及路径依赖特性,标准之争的胜负对于企业在该产业的竞争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在本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竞争时应给予更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比较独立和协同情景中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本地-邻地"就业效应,并考察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在门槛约束下对就业的差异性影响.结果 表明,科技创新对本地和经济距离邻近地区就业具有促进作用,但科技创业未能对本地和邻地就业产生显著影响;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协同对本地就业存在积极作用,且能同时带动地理和经济距离邻近地区的就业;提高科技创业水平能够抑制科技创新对就业的破坏作用,而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能够强化科技创业对就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