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允许部分先富”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陈道瑜,马谦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勤奋劳动先富裕起来,然后再带动其它地区和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这一“部分先富”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我国尚处于贫穷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通过部分先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私有制是广大劳动人民穷困的根源,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才能从根栈上保证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在允许部分先富的同时,应采取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收入分配的调节,以防止贫富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我国尚处于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通过部分先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私有制是广大劳动人民穷困的根源,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在允许部分先富的同时,应采取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收入分配的调节,以防止贫富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就向全党指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从而“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并告诫全国各族人民:“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邓小平文选》第142页)这一卓越见解,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致富中“左”的精神枷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富民政策深得人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在农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肯定这一大政策,并明确指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无产阶级物质利益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但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从而逐达到整个社会走向富  相似文献   

5.
一、共同富裕的本质涵义和战略步骤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如何领导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什么是共同富裕?以往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解释,而忽视概念本身包含的对社会生产力的说明。邓小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为我们正确把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十多年来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总结,也是引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科学指南。这十多年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通读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感到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回顾这十多年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恰恰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的。而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正是没有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的结果,或者说没有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规划、决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特别关心和重视人才工作,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尊重人才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种产业,并且是一种基础产业: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全面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一个主题就是,他历来把教育视为一种基础产业,与农业、能源、交通相提并论。他在谈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时指出:“翻两番,分成前十年和后十年,前十年主要是为后十年的更快发展做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能源,  相似文献   

9.
浅议邓小平人才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晋敏照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培养人才,选拔接班人,认为“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朝气蓬勃的一个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6页)。他的一系列关于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和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他既强调了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并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了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全党的工作中心以来,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并贯彻到各个领域中去。于是如何正确理解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也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不少人认为,生产力直接地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于是就把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与否作为判断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使人民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富民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立足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要任务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摆脱贫穷;战略方针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使人民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富民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立足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要任务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摆脱贫穷;战略方针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说:“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习邓选三卷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这个主题,才能把邓选三卷的精神实质学到手。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从而“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寥寥数语,言简意深。这个大政策,击中了我们长期致富迟缓的要害,解除了我们致富中“左”的精神枷锁,指明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由于从自然经济的教育观出发,认为教育是非生产部门,教育投资是属于消费性支出,因此不能把教育摆到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的重要位置,从而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市场经济意味着竞争,如产品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采用,新产品的开发,管理的现代化,无一不与人的素质有关,因而,作为培养人才和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产业,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关于反腐败的论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及以前出版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本义就其主要观点,谈一些体会。 一、必须反腐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特别注重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他明确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他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并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由是观之,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享受水平的提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笔者所说的享受,系指正当的精神、物质上的需求的满足,它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标志,是劳动致富基础上的正常的消费。决不能与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奢糜淫逸的享乐观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战略高度,反复论述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这方面的内容,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维护社会稳定的伟大理论武器。 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 一个国家,尤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经济上就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甚至停滞、后退。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社会的稳定,是国家经济发展、事业前进的前提条件。从新疆的历史看,凡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时期就繁荣发展。新疆正式归入汉朝版图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